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多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22:02

  本文关键词:多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功能离子液体 金属官能化离子液体 多层固载离子液体 环状碳酸酯 二氧化碳


【摘要】: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C1资源,近年来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的精细有机化学品已经成为热点课题之一。以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五元环状碳酸酯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用于该反应的众多催化剂体系中,离子液体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该反应最有效的催化剂之一。合成了含有双官能团的双功能化离子液体,对其结构及酸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类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当以HOOCPImIEOH为催化剂时,在110℃、1.0 MPa的条件下反应2.0 h时碳酸丙烯酯的收率可达到96.5%。在最优反应条件下,HOOCPImIEOH能够高效的催化二氧化碳与多种环氧底物反应,并且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活性几乎不变。合成了具有不同Lewis酸、碱的金属官能化离子液体,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当以Lewis酸碱比为1:4的(MimBreimBr-COO)2Zn为催化剂时,在110℃、1.5 MPa的条件下反应2.0 h时碳酸丙烯酯的收率达到了96.1%,转化频率为1442 h-1。催化剂在重复使用15次时活性没有下降,对不同环氧底物的反应也表现出很好的普遍适用性能。制备与表征了多层固载型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并研究了它们在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相对于单层固载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多层固载的离子液体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优的反应工艺条件下,离子液体用量为0.9 mol%时,碳酸丙烯酯的收率可以达到94.4%,同时该催化剂也表现出良好的普适性以及稳定性。
【关键词】:多功能离子液体 金属官能化离子液体 多层固载离子液体 环状碳酸酯 二氧化碳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23;O645.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29
  • 1.1 课题研究背景11-12
  • 1.2 文献综述12-26
  • 1.2.1 传统型离子液体催化剂12-15
  • 1.2.2 双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15-21
  • 1.2.3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21-26
  • 1.3 文献总结及课题设计思路26-29
  • 1.3.1 文献总结26-27
  • 1.3.2 本课题来源27
  • 1.3.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27
  • 1.3.4 课题研究创新之处27-29
  • 第2章 实验部分29-39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29-30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29
  • 2.1.2 实验仪器29-30
  • 2.2 离子液体的制备30-36
  • 2.2.1 羟基羧酸双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30-33
  • 2.2.2 金属官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33-35
  • 2.2.3 固载型双阳离子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35-36
  • 2.3 离子液体的表征方法36-37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36
  • 2.3.2 核磁共振分析36-37
  • 2.3.3 元素分析37
  • 2.3.4 扫描电镜37
  • 2.3.5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及Hammett酸函数的测定37
  • 2.4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偶联反应37-38
  • 2.5 本章小结38-39
  • 第3章 双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研究39-54
  • 3.1 双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及表征39-43
  • 3.1.1 FT-IR红外光谱分析39-40
  • 3.1.2 核磁共振表征40-42
  • 3.1.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及Hammett酸函数的测定42-43
  • 3.2 双功能化离子液体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43-45
  • 3.3 以HOOCPIm IEOH为催化剂时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45-50
  • 3.3.1 反应催化剂用量的优化46-47
  • 3.3.2 反应时间的优化47-48
  • 3.3.3 反应温度的优化48-49
  • 3.3.4 反应压力的优化49-50
  • 3.4 HOOCPIm IEOH离子液体催化不同环氧底物环加成反应50-51
  • 3.5 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性能51-52
  • 3.6 反应机理52-53
  • 3.7 本章小结53-54
  • 第4章 金属官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研究54-69
  • 4.1 金属官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及表征54-58
  • 4.1.1 FT-IR红外光谱分析54-55
  • 4.1.2 核磁表征55-58
  • 4.2 离子液体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58-60
  • 4.3 反应工艺条件对离子液体催化活性的影响60-64
  • 4.3.1 反应催化剂用量的影响60-61
  • 4.3.2 反应温度的影响61-62
  • 4.3.3 反应压力的优化62-63
  • 4.3.4 反应时间的影响63-64
  • 4.4 (Mim Breim Br-COO)_2Zn催化不同环氧底物合成环状碳酸酯64-66
  • 4.5 (Mim Breim Br-COO)_2Zn离子液体的稳定性能考察66-67
  • 4.6 反应机理67-68
  • 4.7 本章小结68-69
  • 第5章 多层固载型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研究69-83
  • 5.1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及负载量测定70-73
  • 5.1.1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70-71
  • 5.1.2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的NMR表征71
  • 5.1.3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的SEM表征71-72
  • 5.1.4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固载量测定72-73
  • 5.2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的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73-74
  • 5.3 反应工艺条件对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催化性能的影响74-78
  • 5.3.1 催化剂用量的优化74-75
  • 5.3.2 反应温度的优化75-76
  • 5.3.3 反应压力的优化76-77
  • 5.3.4 反应时间的优化77-78
  • 5.4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催化不同环氧底物合成环状碳酸酯78-79
  • 5.5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重复使用性能研究79-80
  • 5.6 多层固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机理研究80-81
  • 5.7 小结81-83
  • 结论83-85
  • 参考文献85-93
  • 附录93-105
  • 致谢105-10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仕龙;刘立建;宋英;;环状碳酸酯5,5-二甲基-1,3-二VA烷-2-酮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6年02期

2 ;低成本环状碳酸酯新工艺诞生[J];川化;2007年04期

3 孔德林;蔡飞;何良年;;以可再生资源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环状碳酸酯[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5年06期

4 戚朝荣;江焕峰;刘海灵;杨少容;邹波;;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马来酸锌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刘芝兰,张健民,卓仁禧;环状碳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6期

6 孙建敏;王亚丽;屈学俭;蒋大振;肖丰收;藤田进一郎;荒井正彦;;溴化四丁铵催化苯乙烯一步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8期

7 孙建敏;王路;王亚丽;屈学俭;蒋大振;肖丰收;;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3期

8 戚朝荣;江焕峰;;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组氨酸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3期

9 ;英国科学家发明转化二氧化碳废气新技术[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高志文;肖林飞;陈静;夏春谷;;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J];催化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泉;孔德林;杜亚;何良年;;环境友好方法合成环状碳酸酯[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邓小娟;朱孔营;周维义;丁国生;;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环状碳酸酯类组成[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孙剑;张锁江;成卫国;李增喜;;含水条件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孙建敏;王亚丽;王路;蒋大振;肖丰收;;溴化锌-卤化四丁基胺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肖林飞;夏春谷;;催化环状碳酸酯合成嗯唑烷酮反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盛兴丰;秦玉升;王献红;王佛松;;基于铁系催化剂的双环状碳酸酯及非异氰酸酯路线合成聚氨酯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C];2013年

7 张庆华;石峰;邓友全;;纳米金催化剂活化二氧化碳制环状碳酸酯和脲[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汪靖伦;王金泉;何良年;窦晓勇;吴芳;;以苯乙烯为原料通过CO_2/H_2O_2调控一步合成苯基环状碳酸酯[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苗成霞;王金泉;吴颖;杜亚;何良年;;双功能金属配合物高效催化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代威力;伍水生;尹双凤;李文生;周小平;;ZnBr_2-季鳞盐催化转化二氧化碳为五元环状碳酸酯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赵引德;低成本环状碳酸酯新工艺诞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英开发新技术:“大吃大喝”二氧化碳,吐出有用原料[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秀兰;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已经上路[N];中国化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戎梅竹;功能离子液体合成与催化环状碳酸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吴腊霞;电化学固定二氧化碳与醇反应合成有机碳酸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博;Zn基多相催化剂催化CO_2固定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吴志娟;电制镁盐和支持电解质协同促进环氧化物与CO_2羧化合成环状碳酸酯[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孙文文;不对称电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谭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新型催化剂制备与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5 李翠保;多相不对称环氧化及手性环状碳酸酯的制备[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瑛;环状碳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叶乔林;新型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在合成环状碳酸酯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6年

8 张旭;多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9 张建新;负载离子液体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王如国;苯乙烯环状碳酸酯的绿色催化合成[D];温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5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25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