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基苯并18-冠-6修饰的咪唑卡宾催化环酯开环均聚与并聚
本文关键词:4-甲基苯并18-冠-6修饰的咪唑卡宾催化环酯开环均聚与并聚
更多相关文章: 4-甲基苯并18-冠-6修饰的咪唑卡宾 2 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 ?-己内酯 均聚共聚 动力学 机理
【摘要】:本文主要合成了4-甲基苯并18-冠-6修饰的咪唑卡宾(B18C6imY)。在THF溶剂中,B18C6imY为催化剂,苯甲醇(BnOH)作为引发剂,催化ε-己内酯(CL)开环均聚以及与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共聚,对两者的聚合反应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聚合反应条件的研究,如反应时间(t),反应温度(T),催化剂用量[M]/[C],单体浓度[M],引发剂用量[I],以及共聚反应中两单体的投料比[DTC]/[CL],得到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用重量法研究了B18C6imY协同BnOH体系催化CL开环均聚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对共聚中两单体的相对活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两单体的相对活性。通过对聚合物进行核磁和红外分析,推测了聚合反应可能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18C6imY/BnOH体系催化CL开环均聚以及与DTC共聚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以THF为溶剂催化CL开环聚合,在[CL]/[C]=700,[CL]/[I]=200,[M]=3 mol/L,10℃的条件下,60分钟得到单体转化率为97.3%,数均分子量(Mn)为40.4 kg/mol,分子量分布(PDI)为1.48的聚合物。在低转化率下对CL均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知聚合反应速率对单体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CL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Arrhenius得到,且为22.38 k J/mol。通过核磁端基和红外谱图分析,推测出CL开环聚合可能的机理为单体活化机理。B18C6imY/BnOH体系催化CL与DTC开环共聚的最佳条件为:两单体的投料摩尔比为[DTC]/[CL]=50:50,[DTC+CL]/[C]=400,[DTC+CL]=3.0 mol/L,[DTC+CL]/[I]=200,以THF为溶剂,在10℃下,反应50 min,得到了单体转化率为95%,分子量39.9 kg/mol,PDI为1.49的共聚物。理想无规的共聚物被1H NMR,13C NMR谱,DSC曲线证实。研究了投料比对共聚的影响,在核磁氢谱图上通过对化学位移(δ)为1.0和2.3的峰积分,得到共聚物中两单体所占的比例与进料中两单体的比例基本相近。在不同投料下制备了较低转化率(低于15%)的共聚物,通过核磁计算得到共聚物中两单体的相对反应活性,rDTC=3.28,rCL=0.32。由此可知,DTC的聚合速度较快。rDTC×rCL≈1,表明CL与DTC共聚为理想无规共聚。DSC曲线分析证实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介于两单体之间。通过共聚物的核磁分析,推测CL与DTC的共聚为单体活化机理。
【关键词】:4-甲基苯并18-冠-6修饰的咪唑卡宾 2 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 ?-己内酯 均聚共聚 动力学 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文献综述10-22
- 1.1 CL聚合及其与DTC共聚的反应催化体系11-18
- 1.1.1 含有金属的催化体系11-15
- 1.1.2 不含有金属的催化体系15-18
- 1.2 NHCs催化剂18-20
- 1.3 课题的提出20-22
- 2 实验部分22-28
- 2.1 原料、试剂22-23
- 2.2 实验仪器23
- 2.3 催化剂的制备23-25
- 2.3.1 4-甲基苯并18冠 6 的制备23-24
- 2.3.2 B18C6imY六氟磷酸盐的制备24-25
- 2.3.3 4-甲基苯并18冠 6 修饰的咪唑卡宾的原位生成25
- 2.4 单体的制备及纯化25
- 2.4.1 CL的纯化25
- 2.4.2 DTC的合成和纯化25
- 2.5 聚合过程25-26
- 2.6 聚合物测试、表征、分析26-28
- 2.6.1 Mn及PDI的测试26
- 2.6.2 NMR测试26
- 2.6.3 IR测试26
- 2.6.4 DSC分析26-28
- 3 CL 开环聚合28-40
- 3.1 CL开环聚合反应特征28-31
- 3.1.1 催化剂用量对CL开环聚合的影响28
- 3.1.2 温度T、时间t对CL开环聚合影响28-30
- 3.1.3 单体浓度对CL开环聚合的影响30
- 3.1.4 引发剂的量对CL开环聚合的影响30-31
- 3.2 CL开环聚合动力学研究31-33
- 3.3 CL开环聚合热力学研究33-34
- 3.4 PCL的表征、分析34-36
- 3.4.1 PCL的GPC表征34-35
- 3.4.2 PCL的DSC和TGA表征35-36
- 3.5 CL开环均聚聚合机理研究36-38
- 3.6 小结38-40
- 4 CL 与 DTC 开环共聚40-52
- 4.1 CL与DTC开环共聚反应特征40-43
- 4.1.1 催化剂用量、单体浓度对CL和DTC共聚的影响40-41
- 4.1.2 聚合反应温度、时间对CL和DTC共聚的影响41-42
- 4.1.3 引发剂用量对CL和DTC共聚的影响42
- 4.1.4 两单体投料比对共聚的影响42-43
- 4.2 竞聚率的测定43-45
- 4.3 无规共聚物的表征与结构分析45-49
- 4.3.1 P(DTC-co-CL)的GPC表征45
- 4.3.2 P(DTC-co-CL)的DSC表征45-46
- 4.3.3 P(DTC-co-CL)的核磁表征46-49
- 4.4 CL和DTC开环共聚机理49-50
- 4.5 小结50-52
- 主要结论52-54
- 致谢54-56
- 参考文献56-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海燕,黄吉玲,钱延龙;开环移位聚合研究进展[J];分子催化;1999年03期
2 马怀军;田志坚;杨晓梅;林励吾;;四氢萘的加氢与选择性开环[J];分子催化;2006年05期
3 王植材,魏海枫;2,3-环氧醇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开环进展[J];化学试剂;1997年06期
4 王雁峰,潘继伦,俞耀庭;开环棉籽糖分子内交联血红蛋白及其戊二醛的二次交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5 季慧玲;蒋南;王继刚;;糠醇树脂裂解过程中呋喃环的开环机理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赵晋忠;邵华武;;苄基化甘露糖原酸酯的开环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4期
7 陈晓农,焦书科;开环共聚法合成热可逆共价交联聚醚橡胶[J];高分子学报;1999年05期
8 冯岩华,顾尧;DMC催化马来酸酐与环氧丙烷开环共聚行为类型及动力学的研究[J];弹性体;2005年05期
9 秦致辉,蔡孟深,李中军;糖基亚苄基NaBH_3 CN-HCl选择性开环过程中乙酰基迁移现象的研究[J];有机化学;2001年03期
10 裴顶峰,顾宜,李在兰,蔡兴贤;以双酚A为基础的双苯并口恶嗪中间体的开环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前;樊红雷;武素香;张兆富;张鹏;韩布兴;;超临界水促进萘选择性开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霍方俊;孙远强;苏静;钞建宾;支海娟;阴彩霞;;基于色烯开环机制的比色检测硫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周正洪;李照明;唐除痴;;DO3有机二硫代磷酸作为亲核开环试剂在内消旋环氧烷手性催化开环反应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文芳;李永胜;夏庆云;李弘;;开环歧化聚合合成新型梳形反应性功能高分子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2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预印集(一)[C];2004年
5 李兴;张桥;周鑫;鄢国平;李亮;喻湘华;郭俊芳;杜飞鹏;刘凡;刘权;;环状碳酸酯的微波开环共聚[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弘;庞子博;焦志峰;林飞;孟威;;活性开环歧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联用法合成高性能聚合物负载试剂[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正廷;;无线电掩星信号的开环跟踪[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吴方芳;王人成;蔡付文;金德闻;;基于开环和闭环平衡控制机理分析振动对老年人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郭海明;李建平;杜聪;谢明胜;张倩;渠桂荣;;通过嘌呤对乙烯基环丙烷的选择性开环构建非环核苷[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2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4年
10 王元正;;天然杀虫剂的开环优化[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少君;环状内酯的开环插入聚合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杰;开环Sagnac干涉仪的数字信号处理[D];浙江大学;2016年
2 陈金萍;环丁醇氧化开环自偶联及分子内闭环反应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管秀丽;元素掺杂蒙脱石固体酸的制备、表征及其芳烃开环裂解性能[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4 孙晨晨;柴油芳烃加氢饱和及其选择性开环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5 李倩茹;4-甲基苯并18-冠-6修饰的咪唑卡宾催化环酯开环均聚与并聚[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仲浩;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开环现象研究与二噻吩并[3,2-b:3’,,4’-d]噻吩的改良制备[D];河南大学;2013年
7 李大志;胺媒介的α-羰基二噻烯的开环—关环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坤;2,3,7,8-TCDF开环降解机理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明;环氧丙烷开环酯化反应的合成与量子化学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胡殷俏;N-芳基-3-螺环-β-内酰胺的区域专一性β-内酰胺开环再环合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3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5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