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几种苯并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配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1:00

  本文关键词:几种苯并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配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苯并吡嗪类化合物 过渡金属 羰基配合物 DNA识别 光化学


【摘要】:苯并吡嗪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具有芳香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医药、染料、材料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合成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合成途径很多,其中邻二酮化合物与邻二氨基化合物环合制备是一种较优途径。苯并吡嗪类化合物作为含氮化合物的一种,以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多变的结构以及较强的配位能力,长期以来受到配位化学家们的关注与青睐。配位化学迅速发展,吡啶、吡唑、咪唑、吡咯等含氮杂环类配体早已被大量应用于配位化学的研究当中。用这些含氮配体构建的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结构,在荧光、生物化学、催化、吸附、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本课题主要利用邻二酮化合物与邻二氨基化合物环合制备一系列的苯并吡嗪类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出一种结构新颖的结合了苯并吡嗪与2,2’-联吡啶衍生物结构的新型强荧光含氮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其VIB、VIIB金属羰基簇合物和Ru(Ⅱ)及Cu(Ⅱ)配合物。主要研究方面为:一、在较温和条件下,以邻二酮化合物与邻二氨基化合物为原料,利用醋酸作溶剂提供质子酸,高速率催化合成多种苯并吡嗪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光化学性质。二、合成有机金属羰基簇合物。在无水无氧条件下,VIB、VIIB金属羰基簇合物在三甲基氧化氮的作用下,于脱去羰基后不饱和的状态引入第一部分中合成的一种新型氮杂环并苯类化合物,形成有机金属羰基簇合物。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一系列光化学性质的对比研究。三、以新合成的化合物Ⅰ为双齿配体,通过其菲Up啉结构单元,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与Cu(Ⅱ)及Ru(Ⅱ)与1,10-菲Up啉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进行配位反应,合成了三种与已知的具有DNA识别能力的结构类似的多配体的离子型有机金属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等表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探究了利用简单温和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吡嗪类有机化合物,并就其中一种具有菲Up啉结构的化合物I为基础,展开了具体的配位研究。分别合成了其VIB、VIIB金属羰基簇合物和Ru(Ⅱ)及Cu(Ⅱ)的多配体配合物,并对其光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其优良的化学性质决定着这类配合物在电化学、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苯并吡嗪类化合物 过渡金属 羰基配合物 DNA识别 光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6;O64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7
  • 1.1 引言10
  • 1.2 苯并吡嗪类化合物10-15
  • 1.2.1 苯并吡嗪类化合物简介10-12
  • 1.2.2 苯并吡嗪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12-15
  • 1.3 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15-24
  • 1.3.1 金属有机配合物简介15-16
  • 1.3.2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现状16-20
  • 1.3.3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应用20-24
  • 1.4 研究内容简介与选题意义24-27
  • 1.4.1 苯并吡嗪类化合物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4-25
  • 1.4.2 苯并吡嗪类化合物与羰基簇合物的配位研究和意义25-26
  • 1.4.3 苯并吡嗪类化合物与Ru(Ⅱ)及Cu(Ⅱ)的配位研究和意义26-27
  • 第2章 几种苯并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27-41
  • 2.1 前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33
  • 2.2.1 主要仪器28
  • 2.2.2 主要试剂28
  • 2.2.3 原料的合成与表征28-30
  • 2.2.4 原料的合成与表征30-33
  • 2.3 结果与讨论33-39
  • 2.3.1 核磁表征33-38
  • 2.3.2 紫外表征38-39
  • 2.4 小结39-41
  • 第3章 新型含氮杂环ⅥB及ⅦB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41-56
  • 3.1 前言41
  • 3.2 实验部分41-45
  • 3.2.1 主要仪器41-42
  • 3.2.2 主要试剂42
  • 3.2.3 实验步骤42-45
  • 3.3 结果与讨论45-55
  • 3.3.1 红外表征45-49
  • 3.3.2 紫外表征49-51
  • 3.3.3 核磁表征51-52
  • 3.3.4 晶体结构分析52-55
  • 3.4 小结55-56
  • 第4章 新型含氮杂环Cu(Ⅱ)及Ru(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研究56-65
  • 4.1 前言56-57
  • 4.2 实验部分57-60
  • 4.2.1 主要仪器57
  • 4.2.2 主要试剂57
  • 4.2.3 实验步骤57-60
  • 4.3 结果与讨论60-64
  • 4.3.1 红外表征60-62
  • 4.3.2 紫外表征62-64
  • 4.4 小结64-65
  • 结论与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6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续;;气相催化合成2—甲基吡嗪简介[J];广东化工;1985年01期

2 冯续;高定基;刘蓓华;;应用计算机优化技术对2—甲基吡嗪合成工艺参数选优的试验[J];河南化工;1985年04期

3 冯续;;气相催化合成2-甲基吡嗪[J];江苏化工;1985年01期

4 黄小凤;李中林;李炜;王汉珍;;新型香料2,3—二甲基吡嗪的一步合成法研究[摘][J];广州化工;1989年02期

5 岳哲;;吡嗪类气味阈值[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89年01期

6 冯续;;2-甲基吡嗪研制情况简介[J];陕西化工;1984年03期

7 ;食物中的吡嗪类[J];上海日用化工;1976年02期

8 张世平 ,张启峰 ,段武彪;不对称甲基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5年01期

9 杨增家,王芹珠,李永德,周圣泽;肉香型香料组份—含硫吡嗪的合成[J];精细化工;1986年05期

10 陈丽珍;;用发酵法生产吡嗪衍生物[J];精细化工信息;198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晓华;;吡嗪酰胺致头痛一例[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2 余绍堂;王玉安;;吡嗪酰胺至瘫痪一例报告[A];2004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邹祺;郑永勇;李斌栋;吕春绪;;吡嗪酰胺的合成研究[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张铁杰;于杰;魏世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的含量[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医药科学与生物技术分册)[C];2012年

5 崔丽;刘郑;任斌;田中群;;吡嗪在粗糙铑电极上吸附行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新慧;高作文;费芳芳;;吡嗪酰胺致尿酸升高的临床分析[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阮仕萍;高玉芬;何正荣;;吡嗪酰胺致面部色素沉着3例报告[A];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傅颖;肖彩琴;刘彦华;张怀远;;N-(2-吡嗪氨基)-N’-苯甲酰基硫脲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戈启萍;高微微;孔忠顺;黄学锐;;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与含吡嗪酰胺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A];2004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韩喜琴;高微微;陆宇;李艳静;李东霞;;吡嗪酰胺和左氧氟沙星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血峰浓度影响[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蒲昭和;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合用注意四点[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蒲昭和;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合用须知[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知陶;利福平+吡嗪酰胺 禁用于潜伏期结核病[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红兴;1,4-二氢吡嗪的合成及光化学性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蕴婷;吡嗪酰胺耐药相关基因pncA突变及相关蛋白活性检测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5年

2 董艳生;铜催化的炔烃氧化及其在合成2,,3-二氢吡嗪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刘冰;硫桥蕃的合成及其与I_2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张昊;分子内的aza-Wittig反应合成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亚杰;川芎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6 王婧;酱香大曲中产吡嗪类物质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崔鲜伟;几种苯并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配位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饶运帷;吡嗪酰胺耐药对肺结核疗效的影响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9 李卓;2,3-吡嗪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段小伟;1,4-二氢吡嗪及其四氮杂四星烷的合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5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