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多巴胺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甲氨蝶呤
【摘要】:分子印迹技术(MIT)作为一种具有模拟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制备人工合成材料的重要方法。随着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采用电聚合技术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建立了基于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r-GO/GCE)表面,以多巴胺(DA)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p-CD)为功能单体,在电极表面电聚合制备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MIP(DA)/r-GO/GCE,构建了对多巴胺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型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并以循环伏安(CV)、差分脉冲(DPV)等电化学方法表征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对影响DA在电极上电化学响应的因素,如印迹聚合膜厚度、模板分子洗脱条件、支持电解质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实现了对DA的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5×10-7 mol/L~1×10-5 mol/L(R=0.996),检测限为1.03×10-7 mol/L (S/N=3)。将该印迹传感器用于大鼠脑组织中DA的定量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2)在r-GO/GCE电极表面电聚合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MIP(EGCG)/r-GO/GCE电极,讨论了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并比较了EGCG在不同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响应差异。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表征了印迹聚合膜和洗脱情况。在优化条件下,EGCG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0-8 mol/L~1×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78×10-9 mol/L (S/N=3),该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方便、快速地检测茶叶浸出液中EGCG含量。(3)以p-CD为功能单体,D-甲氨蝶呤(D-Mtx)为模板分子,通过电聚合在r-GO/GCE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MIP(D-Mtx)/r-GO/GCE.采用交流阻抗(EIS)、DPV等电化学方法表征了分子印迹聚合膜的电化学性质,该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对D-Mtx具有特异性识别及结合作用。在优化实验条件下,DPV方法对D-Mtx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3×10-8 mol/L~1×10-5 mol/L,检测限达到1.47×10-8 mol/L (S/N=3),实现了对甲氨蝶呤片剂中D-Mtx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多巴胺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甲氨蝶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分子印迹技术的背景与简介9-15
- 1.1.1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10-12
- 1.1.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12-14
- 1.1.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14-15
- 1.2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15-17
- 1.2.1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及类型15-16
- 1.2.2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16-17
- 1.3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17-20
- 1.3.1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17-18
- 1.3.2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18-19
- 1.3.3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19-20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20-21
- 第2章 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膜的制备及用于多巴胺检测研究21-41
- 2.1 引言21-22
- 2.2 实验部分22-25
- 2.2.1 试剂和仪器22-23
- 2.2.2 分子印迹聚合膜电极的制备23-24
- 2.2.3 非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24
- 2.2.4 DA分子在聚合物膜上的吸附24
- 2.2.5 电化学实验24-25
- 2.2.6 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25
- 2.3 结果与讨论25-30
- 2.3.1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25-26
- 2.3.2 模板分子的去除与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26-27
- 2.3.3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质27-30
- 2.4 实验条件的优化30-35
- 2.4.1 支持电解质pH的优化30-31
- 2.4.2 印迹聚合膜厚度31-32
- 2.4.3 模板分子洗脱条件32-33
- 2.4.4 吸附时间33-34
- 2.4.5 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比例34-35
- 2.5 标准曲线与DA含量测定35-40
- 2.5.1 线性范围与标准曲线35-37
- 2.5.2 分子印迹聚合膜的重现性与稳定性37
- 2.5.3 分子印迹聚合膜的选择性37-39
- 2.5.4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39-40
- 2.6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对茶叶中EGCG含量测定41-58
- 3.1 引言41-42
- 3.2 实验部分42-44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42-43
- 3.2.2 分子印迹聚合膜的制备43
- 3.2.3 非印迹聚合物/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43-44
- 3.2.4 电化学实验44
- 3.2.5 EGCG含量检测44
- 3.3 结果与讨论44-50
- 3.3.1 电聚合制备聚合膜44-45
- 3.3.2 扫描电镜对分子印迹聚合膜的形貌表征45-46
- 3.3.3 对分子印迹/非印迹聚合膜的光谱表征46-47
- 3.3.4 分子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质47-50
- 3.4 条件优化实验50-53
- 3.4.1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厚度50-51
- 3.4.2 模板分子的洗脱条件51
- 3.4.3 富集时间51-52
- 3.4.4 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用量52
- 3.4.5 pH对EGCG响应电流及电位的影响52-53
- 3.5 标准曲线与EGCG含量的测定53-56
- 3.5.1 标准曲线53-54
- 3.5.2 分子印迹电极的重现性与稳定性54
- 3.5.3 干扰实验54-55
- 3.5.4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55-56
- 3.6 本章小结56-58
- 第4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对甲氨蝶呤及其异构体的测定58-73
- 4.1 引言58-59
- 4.2 实验部分59-61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59-60
- 4.2.2 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60
- 4.2.3 电化学实验60
- 4.2.4 样品的前处理60-61
- 4.3 结果与讨论61-71
- 4.3.1 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61-63
- 4.3.2 甲氨蝶呤在印迹/非印迹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63-65
- 4.3.3 SEM对分子印迹聚合膜的表征65
- 4.3.4 条件优化实验65-70
- 4.3.5 标准曲线70-71
- 4.3.6 加标回收实验71
- 4.4 实验小结71-73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论文创新点73-75
- 5.1 全文总结73
- 5.2 论文创新点73-75
- 参考文献75-87
- 在读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7-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丙庆;潘勇;赵建军;黄启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传感器应用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7年08期
2 邓芳;李越湘;罗旭彪;董睿智;涂新满;王玫;;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3 李玲玲;;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分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楚婷;吴国栋;刘国强;傅孙思;翟云云;刘海清;;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2年18期
5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6 尚宏周;梁红玉;张小梅;孙晓然;张秀凤;韩利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年12期
7 卢彦兵,梁志武,项伟中,徐伟箭;奎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8 曲祥金,周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王永健,白姝,孙彦;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合成[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年04期
10 周小霞,吴永强;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丙庆;潘勇;赵建军;伍智仲;王艳武;刘卫卫;黄启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曹丙庆;潘勇;赵建军;黄启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李琳;何锡文;陈朗星;张玉奎;;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4 辉永庆;何小波;邓义;;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复杂体系中铅的分离富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5 辉永庆;钟志京;何小波;邓义;;铅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维娟;张玲;张春涛;郭亚萍;张智超;;三唑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志英;张玲;冷连;张智超;;以2-(2,4-二氯苯氧)丙酸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 Ⅱ.固相萃取研究[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学军;许振良;杨座国;邴乃慈;冯建立;;金属配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9 韩瑞芳;邢小翠;宓怀风;;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富集有活性的天然微量蛋白质并比较天然蛋白质与克隆细菌蛋白质的酶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荷芳;严秀平;;离子液体辅助非水解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杂化分子印迹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勇邋周建平;分子印迹聚合物助力新型给药系统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利用快速检验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3 朱海升 蔡光明;依据新技术提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媛;基于双层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丽娟;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3 秦世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朱晓兰;久效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王涎桦;功能化环丙氨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和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6 赵冬艳;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喹乙醇检测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7 朱秋劲;17β-雌二醇及结构类似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表征[D];江南大学;2007年
8 曾庆斌;基于金属卟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夏建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汤凯洁;苄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晓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固相萃取性能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赵婷峰;埃博霉素B的分离纯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文琳;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环境污染物残留分析及吸附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春丽;食品中小分子污染物印迹聚合物制备及特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琬桐;哌虫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苏婷婷;巴比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赵丹;氟磺胺草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珊珊;植物生长素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D];新疆大学;2015年
9 唐菲;两种介孔硅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10 于欣平;菌类微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吸附分离抗生素的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5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9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