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历史论文发表 > 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 2014-11-10 发布:
2014年1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的工作手段,业务内容,科学管理,服务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对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博物馆藏书管理;应用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文物的陈列,图片的展示,视听多媒体等多种途径,起到了承载历史,弘扬传统艺术,并且传播文化的作用。其中,图书管理工作也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是我们每一个博物馆人,尤其是从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如果博物馆本身藏书建设上不去,管理方法不创新,这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工作的开展。曾几何时为了查阅图书资料,专业人员经常需要耗资去外地,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二是耗用了有限的经费。旧有的博物馆图书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博物馆的藏书管理,藏书结构,藏书评价等方面,所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博物馆藏书越来越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1.博物馆图书管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博物馆图书室服务模式是:收藏各类书刊、文献资料。通过“采购图书,书刊分类,编著目录,上架管理,借阅信息管理”的手工作业为母体开展各项工作服务,而这种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1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据不完全的统计,人们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约为3-4个小时,而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时间仅为20多分钟。显然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环境
以往的博物馆图书室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本馆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很少向外部的群众开放。我们国家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于2008年开始对全国大多数博物馆要求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走进博物馆,认识博物馆,而博物馆仅靠提供陈列展览这一单一的公共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图书室作为博物馆的一个职能部门,理应重新进行功能定位,补足博物馆主营业务单一的短板。
1.3不适应社会教育功能与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由于博物馆图书室的服务功能和受众群体的改变,因此以藏书为工作中心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显然不符合未来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习惯。图书管理工作的重心也必将由传统上的收藏管理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建构上,不断提高馆办图书室的社会效益和读者服务水平,进而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融合,创造了人类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建构在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宽带、广域、高速、不受限的互联互通技术。这种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信息的检索,获取,处理提供了平台,并使之能够更好更快捷地为人类服务;同时网络的发展也为馆藏图书信息的检索带来了全新的模式,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联机检索
从前,在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时代,我们如果想要去博物馆图书室查找一些资料,程序十分繁琐:需要图书管理者在数以万计的登记卡片按照专业的图书分类方法(丛书号或作者的英文首字母)找到这一类或同一作者的全部著作,再在众多的一类图书中逐一挑选出借阅者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如果需要获取文物藏品的信息,还需要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和出入库手续,这耗费了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联机检索则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联机检索,即通过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资料库中查找特定的资料,并在终端机上或移动设备客户端得到检索的结果。
联机检索一般需要输入作者和书名,当读者需要检索已知作者的著作或者想要了解该书的详细借阅信息时,可在互联网的终端机上输入作者的名字,计算机就能给出同姓名的所有作者的所有著作的标题,然后读者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想要了解的信息进行查询。
联机检索的优点十分明显。(1)检索速度快。读者可以在几秒钟从众多条目中检索出想要的结果。(2)检索地点灵活。读者不必要亲临博物馆图书室查找图书,可以通过分布在各处的终端机对异处的资料库进行检索。(3)资料库更新速度快。管理者随时可以对资料库进行更新和管理。
2.2联机编目
联机编目就是将馆藏图书通过计算机系统将该书的标准条码或者二维码扫入编目数据库,并赋与该书唯一的索书号,将该书的主要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ISBN、主题等)录入编目数据库,以方便图书管理者与使用者查阅与该书有关的各种信息。
联机编目使大量的、繁琐的编目工作变得简易有效,避免了手工编目中存在的重复现象,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已被众多图书馆(室)广泛采用。
2.3进行馆际之间的联机互借
由于受到资源、采购经费、来源渠道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每个图书馆(室)的所藏图书资料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方便各馆进行馆藏图书的交流,利用联机互联网进行馆际互借变得异常方便。
联机馆际互借档案库是一种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它记录了所借图书的有关信息,包括借入(出)馆、借入(出)时间、借书数量、应还回时间等。当某馆需要向其它馆借书时,这个借入馆在联机在联机目录中检索到的目录资料会显示收藏馆的有关信息,借入馆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馆进行馆际互借活动。 2.4为决策者全面掌握馆藏图书信息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为了可能,也为决策者全面掌握馆藏图书信息开辟了新的捷径。其一,博物馆藏书管理者可以通过联机搜索,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其二,通过联机搜索,博物馆藏书管理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新藏书的通报。
2.5有利于节约对馆藏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使用
以往传统的博物馆专项经费主要用以购买,征集实体书。而有些对博物馆很有价值的图书由于价格昂贵,购买或收藏这些图书,势必耗用博物馆自身有限的资源,而有些古籍书的价格更是博物馆无法承受的。在网络环境中,伴随着电子书的出现,各馆可以低廉的价格,便捷地购买和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这样就可以使得各馆利用有限的经费去采购本馆最有用的图书资料,而其他信息需求则依靠网络资源去满足。
3.建立博物馆图书室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
博物馆图书室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旨在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构建一个博物馆全方位的图书管理、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有序化、管理科学化。其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数据库资源的采集:根据图书室的业务性质、任务要求及发展规划,确定收录的资源范围,而后通过计算机对互联网上的数字化资源进行采集。
3.2数据的存储:把馆藏图书利用3D扫描和数码影像存储技术下载到图书管理的大型数据库中。
3.3对下载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工制作:利用PAD技术、图文和多媒体处理技术、音视频编辑等手段,对已经存储的电子信息进行再处理,为日后实现网络共享打下基础。
3.4提供局域网电子阅览室的浏览和借阅以及在线帮助。
4.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也使得博物馆图书室可为读者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间接服务,更使得博物馆图书管理系统由许多机械性的操作变成自动化,很多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十分有益于文物数据的采集工作。计算机技术不仅加强了博物馆内部藏品数据的科学化管理,而且加强了馆与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时代的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更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实践充分证明,文物博物馆(图书室)信息化建设是文博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耕,王弘石.博物馆建设―计算机与博物馆的科学管理[J].数字天地,2004:41.
[2]路国林.对信息时代图书馆藏书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思考[J].文献资源建设与采编,2006:90-93.
[3]梁宇红.博物馆内图书屏保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286-287.
[4]杨国县.浅谈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南方论刊,2012(1):95,101.
[5]梁宇红,刘红丽.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的潜力与开发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2(3):144-147
本文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藏书管理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4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1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