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可重构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容错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年
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研制
黎壮声 王帆 王生利 郭守春
【摘要】:为了抑制风洞模型在吹风过程中的振动,保障风洞模型安全及提高实验数据的精准度,针对基于压电陶瓷的风洞模型智能支撑结构,设计了一套基于FPGA实时控制器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本文描述了控制系统的组成、软件设计、控制算法实现、以及风洞吹风试验的情况。经某声学风洞的试验测试,系统振动抑制效果达到40%以上。
【作者单位】:
【分类号】:V211.74;TP27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风洞中进行飞机模型试验时,部分模型支撑系统发生严重的振动现象,威胁试验的安全,降低了试验数据的精准度。为了解决模型振动问题,以前采用了拉索、局部增加质量块或增加局部刚度等措施,即被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被动的方法存在只能够对特定工况进行控制、减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卫东;邵敏强;杨兴华;路波;徐庆华;;跨声速风洞测力模型主动减振系统的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敏强;陈卫东;徐庆华;;基于P ID控制方法的模糊变增益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YE ZhengYin;JIANG YueWen;ZHOU NaiZhen;SONG BaoFang;HE JiZhou;;The aeroelastic effects on the scatter phenomenon of wind-tunnel data[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3年02期
3 邵敏强;陈卫东;;一类输出时滞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4 邵敏强;陈卫东;陈前;;基于输入估计方法的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元兴;陈万华;杨兆宜;;声学引导风洞主动减振系统研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敏强;复杂激励环境下分布式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恩霞;大攻角张线-尾撑组合支撑设备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5年07期
2 王宣银,王旭永,刘庆和;液压风洞尾撑系统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涤尘;曾俊华;周志华;卢秉恒;张征宇;;光固化快速成形飞机风洞模型制造方法[J];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08期
2 陈杰春;郭鸣;丁振良;袁峰;;基于立体视觉的风洞模型姿态测量方法[J];应用光学;2010年03期
3 李强;李周复;刘铁中;;折叠变体飞行器风洞试验模型研发[J];机械设计;2010年05期
4 孙岩;张征宇;朱伟军;王超;李涤尘;赵星磊;;考虑弹性变形的光敏树脂风洞模型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5 陈卫东;邵敏强;杨兴华;路波;徐庆华;;跨声速风洞测力模型主动减振系统的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6 蒋甲利;牛中国;刘捷;许相辉;;扇翼飞行器机翼布局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7 朱伟军;李涤尘;张征宇;王炜;孙岩;赵星磊;杨党国;张威;;飞行器风洞模型的快速制造技术[J];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05期
8 董尚杰;;大攻角多媒体数据库资料编辑总结[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1999年03期
9 张孝棣,蒋甲利,贾元胜,马洪志,肖亚克;视频测量方法在风洞模型姿态角测量中的应用[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3期
10 李周复;李强;董国庆;司丽丽;崔晶;;基于虚拟设计制造技术的FL-9风洞模型架车开发[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甲利;张孝棣;贾元胜;马洪志;肖亚克;王小欧;;先进的流场定量测量技术——PIV[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2 蒋甲利;张孝棣;刘捷;牛中国;;提高大飞机风洞试验数据精准度的关键技术-视频角度测量[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健;孙辉先;陈晓敏;安军社;;反熔丝FPGA的可靠性设计措施[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孙国强;张源原;祁晓明;;一种基于FPGA的歼击机故障诊断方法[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5 李超;罗兵;吴美平;王安成;;基于FPGA的硅微机械陀螺特性曲线可重构测试[A];2010年惯性技术 发展动态 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0年
6 郑香脂;张爱兵;孙越强;;火星探测器有效载荷等离子体探测包的FPGA设计与实现[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张立;刘昆;陈小飞;;四磁极混合磁轴承径向控制器设计及其FPGA实现[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茂国;王鹏飞;丁丹;;无人机数据复接系统硬件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赵光权;郑博;梁军;;小卫星通用模拟器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江;祝刚;凌峰;魏可惠;李世玲;;基于FPGA的航天飞行控制器实现技术[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峰秋;[N];中国航空报;2003年
2 贾新乐;[N];国防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洪浩;精密柔性抛物壳智能结构系统及其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威远;卫星适配器结构振动主被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赵丹;星箭一体化航天器时变计算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赵丹;星箭一体化航天器时变计算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占锋;月球资源探测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姚睿;数字进化硬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赵占锋;月球资源探测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源;可重构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容错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封常青;空间暗物质探测卫星量能器读出电子学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李宗涛;高动态捷联惯导系统的并行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六自由度并联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机构优化[D];清华大学;2011年
2 宋静;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李兴利;基于混合迭代学习控制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王凯文;神经网络PID控制在FD12风洞亚跨流场校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赵帅和;用于获取动导数的风洞强迫振荡法之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6 杨全洁;压电驱动器用于盒段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白宏伟;压电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伟;用于直升机多路振动主动控制的智能旋翼试验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9 刘淼;基于FPGA的ODU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何伟;SRAM型FPGA单粒子故障传播特性与测试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可重构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容错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9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