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SPOC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倡导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背景下,同时为了响应《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高职教育重点人才培养的号召,本文将SPOC模式与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相结合,根据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整个研究以SPOC模式为中心,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连续两轮的研究过程中对此模式进行实施、验证和完善。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描述如下:第一,通过对MOOC应用现状、《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特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得出MOOC与高校融合、教学流程的重构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运用SPOC模式于教学实践中,对在有限课时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作用,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有重大帮助。第二,通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特点及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得出SPOC模式和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结合的必要性。针对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课时量不足、授课内容陈旧、填鸭式教育及学生自控能力不强这四点问题,SPOC模式分别予以如下应答:(1)分解教学活动、重构教学流程;(2)提供名校视频课程、整合优质资源;(3)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活动;(4)提高教师影响力,监督、指导、评价三管齐下。第三,分别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进行基于SPOC模式的教学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依托《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性质,进行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分类阐述。第四,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具体内容,依照基于SPOC模式的教学设计,将其应用于理论部分教学和实践部分教学中,每一部分教学实践又分别围绕: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展开。第五,采用问卷调查法、?X-S平面分析法和S-P表分析法,从各个维度综合分析SPOC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效果。经过实践,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SPOC模式的实施会花费师生大量时间;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产生倦怠情绪,课前课后环节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并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SPOC MOOC 混合式学习 高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TP3-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2.1 SPOC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研究现状12-13
- 1.2.3 论文结构13
- 1.3 本章小结13-14
- 2 SPOC和高职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分析14-16
- 2.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析14
- 2.2 高职院校学习者特征分析14-15
- 2.3 SPOC应用特征分析15
- 2.4 本章小结15-16
- 3 基于SPOC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16-23
- 3.1 理论基础16
- 3.2 设计原则16-17
- 3.3 设计思路17-22
- 3.3.1 课前环节设计19-20
- 3.3.2 课中环节设计20-21
- 3.3.3 课后环节设计21-22
- 3.4 本章小结22-23
- 4 基于SPOC的高职课程教学应用23-39
- 4.1 前期准备23-26
- 4.2 理论部分教学应用26-34
- 4.2.1 课前实施环节27-30
- 4.2.2 课中实施环节30-32
- 4.2.3 课后实施环节32-34
- 4.3 实践部分教学应用34-38
- 4.3.1 课前实施环节34-37
- 4.3.2 课中实施环节37
- 4.3.3 课后实施环节37-38
- 4.4 本章小结38-39
- 5 基于SPOC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39-49
- 5.1 调查问卷分析39-40
- 5.2?X-S平面分析40-42
- 5.3 S-P表分析42-48
- 5.4 本章小结48-49
- 6 总结与展望49-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3-54
- 附录B:非实验班原始得分表(未经规格化)54-56
- 附录C:实验班原始得分表(未经规格化)56-58
- 附录D:非实验班原始得分布尔矩阵(经规格化)58-60
- 附录E:实验班原始得分布尔矩阵(经规格化)60-62
- 附录F:非实验班原始得分布尔矩阵(排序后的)62-64
- 附录G:实验班原始得分布尔矩阵(排序后的)64-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周玉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熊贤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8期
4 杨晓冬,侯新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多重角色的作用[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赵昆艳;;教学活动的类型与特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崔艳青;;教学活动与活动材料的关系案例探究[J];才智;2008年05期
7 李美荣;;一次自然和谐的教学活动[J];成功(教育);2011年02期
8 张红玉;罗淑娟;;音乐教学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的意义[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段慧君;;生活语文 语文生活——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10 上官海青;;教师个性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才智;201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霞;刘炳凤;任玉江;;目标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章自力;;俄语教学活动中网络技术的全方位引进和构建[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秀蓉;;运用接受反应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孙翠苓;;浅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段珩;;浅谈目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张丽华;;寓游戏于教学活动之中[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刘航宇;;关注是教学活动的精神动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8 王坤;;教师灵动的语言让课堂充满魅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9 解彩霞;;小班亲子教学活动案例:小小面点师[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10 杨贤芬;;知己知彼 提高效率[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祥;教师应善于体现教学活动美[N];黔西南日报;2008年
2 四川省营山县城关镇中学 李萍;体育教学反思五要诀[N];中国体育报;2007年
3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外语教研室主任 季燕;提高课堂活动实效 促进学生语言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同煤党校 李瑜;浅论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实施[N];山西党校报;2012年
5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 陈苗;揪出教学活动中的“伪”现象[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顾琴;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反思”[N];江苏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连晓芳;金沟河畔的文化乐园[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王景莉;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的探索[N];陇南日报;2007年
9 本版编辑邋茅卫东 韦实;在法定的时间内从事教学活动[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记者 白景辉;学校在教学活动期间对学生负有保护职责[N];宁夏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超男;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2 马丽娜;幼儿园保育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雪;基于“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分校网络学习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清连;孔子教学活动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教学活动建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马宁;论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塑造[D];山西大学;2014年
8 贝竹君;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泰师;水煮过程中食品浮力变化的研究及其教学活动的设计[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郭洋;SPOC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SPOC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1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