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65NM体硅CMOS工艺SRAM 6管单元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3:13

  本文关键词:基于65NM体硅CMOS工艺SRAM 6管单元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太空中辐射对航天器件的损害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即便在地球附近也会存在能量极高的粒子,这些高能量的粒子可能会引起存储单元中数值的翻转,这种错误被称为单粒子翻转(SEU, Single Event Upset)。研究表明,随着CMOS工艺特征尺寸的缩减,SRAM单元软错误发生几率持续增加。传统的SOI工艺加固设计成本高,而电路加固设计占用很大的面积开销。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版图加固的角度,研究基于SMIC 65nm体硅CMOS工艺的抗辐射SRAM 6管单元的设计与实现,课题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单粒子效应产生的机制,并对单粒子效应的定量计算、模型建立、仿真方法进行探讨。然后讲述SRAM6管工作原理和分析单粒子对其影响的机理。采用Synopsys Sentaurus TCAD工具,对MOSFET进行建模,根据SMIC 65nm MOSFET尺寸及I/V特性进行工艺校准;对反相器进行建模,研究版图间距对反相器抗单粒子效应的影响;给出加固后的反相器模型,对加固后的反相器进行TCAD仿真分析,将其与未加固的反相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的保护环和保护漏加固技术效果明显。最后,在MOSFET和反相器模型基础上,对SRAM 6管单元进行3D TCAD建模,详细研究版图间距和版图结构对SRAM 6管单元抗SEU效应的影响。在反相器加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对SRAM 6管单元采用保护环及保护漏的加固技术,采用混合仿真快速验证加固效果。考虑耦合效应,给出SRAM 6管单元TCAD加固后模型,TCAD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加固的模型相比抗辐射效果明显。本文提出的版图方案具备稳定性和面积开销两方面的优势,这对于SRAM抗单粒子翻转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单粒子翻转 计算机辅助工艺技术 版图加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446;TP3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1
  • 1.1.1 辐射环境来源8-9
  • 1.1.2 辐射效应种类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工艺设计12-13
  • 1.2.2 电路设计13-14
  • 1.2.3 算法设计14-15
  • 1.2.4 版图设计15-16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16-17
  • 1.4 章节安排17-18
  • 第二章 单粒子效应概述18-25
  • 2.1 单粒子效应种类18-21
  • 2.1.1 单粒子翻转效应18-19
  • 2.1.2 单粒子闩锁效应19-20
  • 2.1.3 单粒子多位翻转效应20
  • 2.1.4 单粒子功能中断20-21
  • 2.2 单粒子效应的定量计算21-22
  • 2.3 单粒子效应模拟方法22-24
  • 2.3.1 器件建模仿真22-23
  • 2.3.2 电路建模仿真23
  • 2.3.3 单粒子翻转的器件/电路混合仿真23-24
  • 2.3.4 单粒子翻转的TCAD仿真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SRAM存储单元抗辐射加固设计25-49
  • 3.1 传统SRAM6管设计26-28
  • 3.1.1 电路结构与原理26-27
  • 3.1.2 单粒子效应对6管单元的影响27-28
  • 3.2 MOSFET模型建立28-37
  • 3.2.1 Synopsys Sentaurus TCAD软件28-32
  • 3.2.2 MOSFET TCAD模型及工艺校准32-37
  • 3.3 反相器建模及加固模型研究37-42
  • 3.3.1 版图间距对反相器SET特性的影响37-40
  • 3.3.2 反相器加固TCAD模型及仿真40-42
  • 3.4 SRAM 6管版图加固42-48
  • 3.4.1 两种版图Q节点轰击后的电压变化42-44
  • 3.4.2 版图间距对单粒子效应的影响44-45
  • 3.4.3 SRAM 6管加固模型混合仿真45-46
  • 3.4.4 SRAM 6管单元加固模型TCAD仿真46-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49-52
  • 4.1 研究工作总结49-50
  • 4.2 工作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胜;;CMOS反相器高功率微波扰乱效应分析[J];火控雷达技术;2009年02期

2 朱任华;;反相器在自动抽水装置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1998年05期

3 邵春声;;简析0.18μm CMOS反相器的主要工艺流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Z1期

4 谈学;反相器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测试新方法[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5 李树涛,吴杰,何怡刚;CMOS反相器在低电压低功率模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刘守忠;反相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J];电子技术应用;1989年09期

7 周长峰;;瓜园的电子卫士[J];电气时代;1988年11期

8 李刚,杨春梅;二种新颖的轻触式电源开关[J];国外电子元器件;1999年05期

9 刘长国;;多色彩灯的简易制作[J];电子制作;2006年06期

10 王琳;李毅;;PSpice9.2在TTL和CMOS反相器中的应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继忠;P. Douglas Tougaw;;对称三值电流型CMOS施密特反相器设计[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黄东昌;刘祥远;陈吉华;孙路;;旋转时钟的一种模型及其仿真[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州 贾安 编译;用六反相器制作四种测试器(上)[N];电子报;2014年

2 北京 陆公良;DIY写卡器[N];电子报;2007年

3 四川 唐华淼 编译;用反相器制作的倍压/负电压发生电路[N];电子报;2009年

4 贵州 潘娜 编译;TTL兼容端口电路的设计[N];电子报;2012年

5 贵州 贾安 编译;用六反相器制作四种测试器(下)[N];电子报;2014年

6 酒泉 周威 编译;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点亮白色LED[N];电子报;2014年

7 江苏 顾振远;简单的CMOS脉冲解调器[N];电子报;2011年

8 西安 沈友;简单实用的水箱水位显示报警器[N];电子报;2011年

9 河南 王素军;舞台灯光“声控/闪烁”控制器原理和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7年

10 成都 史为 编译;逻辑门组成的振荡器[N];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豪;一种极低功耗模拟IC设计技术及其在高性能音频模数转换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自东;CMOS器件与电路的微波效应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周俊飞;HPM作用下CMOS反相器的扰乱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南小丽;n型IGZO TFT与p型有机TFT器件的制备及其在复合CMOS反相器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国庆;基于65NM体硅CMOS工艺SRAM 6管单元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陈威;多晶硅反相器交流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周星宇;高性能双极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反相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张永胜;数字电路高功率微波(HPM)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薛晓博;多种纳米级电流模逻辑的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亚朋;CMOS绝热逻辑及其功率时钟电路的分析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王f&;基于碳纳米管的CMOS逻辑电路的模拟和设计优化[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65NM体硅CMOS工艺SRAM 6管单元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18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