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数据中心网络中传输协议的性能分析与增强机制

发布时间:2017-04-28 20:14

  本文关键词:数据中心网络中传输协议的性能分析与增强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数据中心的迅速发展让网络中多元化业务成为了现实。然而,业务形态的不同使得数据中心网络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特殊的业务要求和传统的网络协议之间产生矛盾。在数据中心多对一的传输模式下,短流的高并发性往往使网络中的拥塞急剧恶化,导致TCP协议不能正常工作,引发吞吐量的坍塌,该现象称为TCP Incast问题。由于其恶劣影响,TCP Incast问题被工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众多改善TCP Incast问题的方案中,DCTCP是典型代表,相比传统TCP协议,DCTCP能将吞吐量的坍塌点延迟。此外,DCTCP还能够在吞吐量和延时之间做很好的权衡,在其他的性能指标中也有优良的表现。然而DCTCP存在严重的自激振荡问题,队列的不稳定使其延时抖动剧烈,性能受到影响。论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如下:(1)TCP Incast问题的综合分析:针对TCP Incast问题建立了一个解释性的模型,综合考虑了所有系统参数和机制变量对于TCP Incast问题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设定或者机制选择。基于模型的分析发现,窗口的分布和吞吐量紧紧相关,而不同机制、算法、协议对窗口的分布影响不同。仿真和实验证实,理论分析能较贴合地预测和解释实验现象,例如参数调节、改进机制、新的协议设计对缓解TCP Incast问题产生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一般性结论,主要包括吞吐量坍塌点的流数与缓存大小近似成正比例、平均窗口和窗口标准差越小吞吐量坍塌点越延迟等。此外,理论分析的结果也揭示出多数TCP Incast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改善吞吐量坍塌现象,但不能彻底避免。(2)缓解DCTCP引起的队列振荡:实验发现DCTCP的队列抖动现象严重,理论分析发现,振荡的根本原因是DCTCP的非线性结构,在交换机处的单阈值标记策略使得拥塞通告过晚地传达到发送端。基于此理解,提出了一种增强机制DT-DCTCP,以两个阈值分担单阈值标记策略的压力,尽早地将拥塞通告传递到发送端。通过引入描述方程和稳定性判据的相关方法,分析了DCTCP和DTDCTCP的稳定性,并从理论上证明后者更加稳定。DT-DCTCP能保持更小的平均队列长度,且队列长度对于增加的并发流数低敏感。实验证实,DT-DCTCP能够比DCTCP延后TCP Incast问题吞吐量的坍塌点,而且在完成时间的实验中,也能减小尾部延时。
【关键词】:TCP Incast 解释性模型 DT-DCTCP 描述函数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0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5
  • 1.1 研究背景8-10
  • 1.1.1 数据中心Incast问题及业务特点8-10
  • 1.1.2 数据中心TCP协议10
  • 1.2 研究问题10-12
  • 1.2.1 TCP Incast问题的综合分析10-11
  • 1.2.2 DCTCP的队列振荡问题11-12
  • 1.3 研究现状12-13
  • 1.4 研究内容与成果13-14
  • 1.5 论文框架14-15
  • 第2章 相关工作15-21
  • 2.1 TCP Incast问题15-18
  • 2.1.1 理论研究15-16
  • 2.1.2 解决方案16-18
  • 2.2 数据中心TCP协议18-20
  • 2.2.1 DCTCP18-19
  • 2.2.2 流体模型19-20
  • 2.3 本章小结20-21
  • 第3章 TCP Incast问题的综合分析21-42
  • 3.1 概述21-22
  • 3.2 实验环境与基本假设22-24
  • 3.2.1 实验环境22-23
  • 3.2.2 基本假设23-24
  • 3.3 解释性模型24-33
  • 3.3.1 吞吐量计算25-27
  • 3.3.2 窗口分布27-29
  • 3.3.3 超时重传概率29-31
  • 3.3.4 理论分析31-33
  • 3.4 解决方案分析33-41
  • 3.4.1 调整系统参数33-35
  • 3.4.2 设计增强机制35-36
  • 3.4.3 替换基于丢包的传输协议36-39
  • 3.4.4 设计新的传输协议39-41
  • 3.5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缓解队列振荡:DCTCP的分析与改进42-63
  • 4.1 概述42-43
  • 4.2 实验观察与分析43-45
  • 4.3 描述函数方法和稳定性判据45-48
  • 4.3.1 描述函数45-46
  • 4.3.2 稳定性判据46-48
  • 4.4 理论分析48-55
  • 4.4.1 流体模型的线性化48-50
  • 4.4.2 DCTCP的稳定性分析50-52
  • 4.4.3 DT-DCTCP的稳定性分析52-54
  • 4.4.4 DT-DCTCP和DCTCP的稳定性比较54-55
  • 4.5 仿真及实验论证55-61
  • 4.5.1 仿真性能验证56-58
  • 4.5.2 实验性能验证58-61
  • 4.6 本章小结61-63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3-67
  • 5.1 论文总结63-64
  • 5.2 研究展望64-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霞;唐伦;陈前斌;龚璞;;基于队列长度的VANETs广播协议[J];电子技术应用;2013年09期

2 王绪国;;基于平均队列长度和滞留时间的RED算法[J];信息技术;2006年05期

3 赵忆;王香婷;;利用可变队列长度的AQM改进与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4 刘秋明;蔡志勇;王健;;弹性分组环中的队列长度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0年11期

5 姚志平;张琳;刘郁恒;;基于队列长度的上行资源调度性能分析及策略[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03期

6 乐光学;曾志峰;吴启月;曾南贵;;一种有效的TCP和UDP混合流队列长度控制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5期

7 邬平;吴斌;李鑫;李俊;黄红伟;;利用多维统计方法预测网络拥塞状态[J];计算机应用;2012年05期

8 刘焕淋;曹建玲;黄胜;闫会峰;;基于队列长度和时延约束的异步OPS权重调度[J];半导体光电;2009年03期

9 闫巧;胡晓娟;雷琼钰;;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2年02期

10 赵海;刘智;成雅琼;赵明;;SMS系统瞬时到达海量数据情况的ED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永利;;ATM交换机缓冲系统队列长度分析[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雯;数据中心网络中传输协议的性能分析与增强机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刘道峰;基于速率和队列长度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肖静;无线协同网络中业务性能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李璋;分组交换网络中拥塞率的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数据中心网络中传输协议的性能分析与增强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33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