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55nm高速低功耗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0:05

  本文关键词:55nm高速低功耗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寄存器文件(Register File)作为一种重要的存储器,广泛地应用于高速核心内存和SOC片上系统。随着半导体工艺进入纳米阶段,集成电路工艺尺寸不断缩小,芯片集成密度愈来愈高,对寄存器文件的发展也提出了高性能、大容量的高要求。 针对应用领域在深亚微米工艺条件下对寄存器文件提出的高访问速度和大容量的高需求,本文采用SMIC55nmG工艺设计了一款访问速度快、高容量的1024x32bits的双端口寄存器文件。在最差工艺角条件下(SS CORNER VDD=1.08V, T=125℃),通过Hsim、Hspice和XPS仿真,仿真结果为:数据存取时间小于1.1ns,动态功耗为1.6mW,静态功耗为0.000438mW,各项设计参数均有不同程度超出预期。且流片结果显示,同65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数据存取时间相比,本论文所改进设计的55n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数据存取时间更具有弹性、灵活性,即相同容量时,55nm的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数据存取时间比65nm的小,而小容量寄存器文件的数据存取时间相对更短。 本文的主要工作:1.在SMIC65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基础上,改进优化并完成了具有两套独立的数据、地址和控制总线的55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在寄存器文件的设计过程中侧重对时钟产生电路、地址译码器和灵敏放大器等外围电路的设计优化来提升存储器的性能,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对比了流片之后的55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和65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各项参数。2.采用关键路径方法进行前仿确保本文设计的可行性,仿真参数主要包括数据存取时间、信号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等。3.对各项参数进行仿真,如灵敏放大器开始工作时的差分电压值,时钟反馈信号有效时的差分电压值,对这些参数进行仿真并且分析仿真此参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本文的创新点:1.相较于SMIC65nm的双端口寄存器文件仅对读时钟进行位线方向的追踪,本文所设计的55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采取对读时钟进行了字线和位线两个方向的追踪,对写时钟进行位线方向的追踪的新方法,改进之后的时钟追踪电路达到获取更大的读取余量,同时又不会增加寄存器文件面积的双赢目标。2.提出增加对不同时刻差分电压进行仿真的新思路,在采用关键电路方法对差分电压进行仿真之后对仿真的结果进行分析。3.针对提高寄存器文件速度和降低功耗的要求,选择出符合高速度高集成度要求的电路,对今后寄存器文件方面的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寄存器文件的发展趋势和半导体存储器的大致分类进行简要叙述;第二章讲述寄存器文件的结构、存储单元工作原理和外围电路的优化设计;第三章介绍了仿真双端口寄存器文件时所采用的关键路径电路方法;第四章采用关键路径电路的方法对设计的双端口寄存器文件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且将成功流片之后测得的参数同65nm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参数进行比对;第五章为展望与总结。
【关键词】:双端口寄存器文件 高速度 大容量 关键路径电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课题的意义9
  • 1.2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9-13
  • 1.2.1 按制造工艺分类9
  • 1.2.2 按存取方式分类9-13
  • 1.3 寄存器文件的发展趋势13-14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4-15
  • 第二章 寄存器文件的设计15-39
  • 2.1 存储单元15-18
  • 2.1.1 八管单元的采用及其结构15-16
  • 2.2.2 八管单元的工作原理及仿真16-18
  • 2.2 逻辑单元的设计改进18-26
  • 2.2.1 时钟追踪电路的改进19
  • 2.2.2 读逻辑单元的时钟产生电路的设计改进19-23
  • 2.2.3 写逻辑单元的时钟产生电路的设计改进23-26
  • 2.3 译码器的设计改进26-30
  • 2.3.1 预译码电路的设计改进26-28
  • 2.3.2 地址分配的原理28-30
  • 2.4 预充电路与灵敏放大电路的设计改进30-36
  • 2.4.1 预充电路的设计改进30-32
  • 2.4.2 灵敏放大器的设计改进32-36
  • 2.5 写数据驱动器的设计改进36-38
  • 2.6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采用关键路径电路的方法仿真39-53
  • 3.1 关键路径电路的设计39-41
  • 3.2 连线负载的建模41-43
  • 3.3 关键路径中的全局连线负载43-47
  • 3.3.1 字线负载的计算44-46
  • 3.3.2 位线负载的计算46-47
  • 3.4 仿真参数的确定47-52
  • 3.4.1 公共参数47-48
  • 3.4.2 最小参数、FF corner最小参数和最大参数48-50
  • 3.4.3 关键路径中仿真参数的计算50-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关键路径电路仿真和分析53-74
  • 4.1 延时的仿真53-58
  • 4.1.1 数据存取延迟时间的仿真54-57
  • 4.1.2 数据输出转换时间的仿真57-58
  • 4.2 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仿真58-63
  • 4.2.1 建立时间的仿真60-62
  • 4.2.2 保持时间的仿真62-63
  • 4.3 功耗的仿真63-65
  • 4.3.1 静态功耗64
  • 4.3.2 动态功耗64-65
  • 4.4 关键路径电路内部关键节点分析65-70
  • 4.4.1 CLK→q以及分段TA66-67
  • 4.4.2 Q→SA disable67-68
  • 4.4.3 仿真差分电压新思路的提出68-69
  • 4.4.4 读和写操作时位线的最低电压69-70
  • 4.5 流片结果展示与对比70-73
  • 4.6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1
  • 致谢81-8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信电子推出新款双端口以太网络控制芯片[J];电子与电脑;2008年03期

2 贾迪;何虎;孙义和;;用于DSP的双端口、多路可变L1 D-cache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年02期

3 余胜生;顾建新;周敬利;;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冗余智能网卡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IDT推出针对工控、医疗成像和通信等应用的下一代双口RAM[J];电子与电脑;2008年08期

5 ;基于Actel FPGA的双端口RAM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0年06期

6 刘璇;IDT推出首个1.8V双端口系列器件[J];邮电设计技术;2004年02期

7 陈卫东,,吴威,郑涌,蔡鹤皋;利用双端口RAM实现CPU间高速并行通信[J];电测与仪表;1995年08期

8 张燕武;肖国有;史新华;田坚;;双端口RAM芯片IDT7132、7142的性能及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1991年10期

9 ;IDT针对领先无线应用推出业界首个1.8V双端口系列器件[J];电源技术应用;2004年03期

10 方湘艳 ,韩威;基于FPGA技术的异步双端口RAM设计与实现[J];中国集成电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冯涛;李晓东;刘克;;多负载法确定管道中双端口声源特性[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2 方湘艳;韩威;;基于FPGA技术的异步双端口RAM设计与实现[A];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荣;孙玉东;王锁泉;周庆云;朱忠;尹志勇;;管路声源双端口模型及源参数提取的测试分析方法[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叶利剑;冯涛;刘克;;管道系统声源双端口模型测量方法理论[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5 张志军;Faton Tefiku;冯正和;;小型化双端口四频带天线[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李雷;葛宝珊;张立波;;遥感图像压缩系统中基于ARM和uCLinux的网络通信[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吴伯冰;吴勇;李延国;杨家伟;杨虎之;华东;张国栋;吴枚;;HAPI-4智能化物理数据获取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宓方伟;陈功福;;机电一体化实验装置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9 张国振;姜宏旭;;一种MPEG4码流实时传输系统的设计[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谭金林;刘明英;梁建民;;机器人硬件电路设计[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MSC推出业界首款USB 2.0双端口集线器控制器芯片[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李;3Com双端口网卡智能连接服务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3 高鸣矫 DigiTimes;Cypress提供低功耗、低成本双口RAM解决方案[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4 王;Motorola 路由器混合 VPN/Volp[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李琨;单芯片双端口10GbE接口控制器面世[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广彬;Serial Attached SCSI规格简介[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本报记者 张广彬;三位一体的杰作[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安捷伦N2620A:完美部署VoIP[N];通信产业报;2006年

9 郭涛;磁带存储:LTO-4一枝独秀[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广彬;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盛磊;面向特种LCD图像处理方法与FPGA实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曲宝龙;材料微观结构与电磁场效应关系的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3 周宏甫;六坐标工具磨床CNC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

4 张永鸿;W波段频率源技术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余川;用于移动台的多馈电智能电小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盛怀茂;汽车防撞毫米波FMCW雷达前端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焕;55nm高速低功耗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张媛媛;基于USB接口的通信控制器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和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谢宏杰;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问题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林晓静;基于TMS320C6416的并行DSP板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钱向红;TTCN-3编译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刘玉仙;面向测试状态变迁的可执行测试例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宋任扩;嵌入式雷达视频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睿;FPGA中的BRAM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何波;基于ARM的嵌入式运动控制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黄晓斌;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软PLC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55nm高速低功耗双端口寄存器文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33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