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09 16:05
隐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的,难以用文字、语言或者符号等形式进行表达的一类知识。目前,国内已经在诸多领域进行了隐性知识的研究。但在学科教学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几乎没有,加之隐性知识有很强的领域特殊性,因此,在计算机教育教学领域进行隐性知识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年来,计算机教育教学领域强调“以人为本”,提倡探究性式教学、活动性教学、建构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其基本精神实质最终均可归结为对以传授一般的显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的扬弃和超越,转而追求对隐性知识的获取。于是,本研究打算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项隐性知识的探索性研究。期望通过对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大学生在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维度的探索,来挖掘这些隐性知识对计算机公共课学习的影响,为提高当代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现素质教育提供新的依据。本研究通过实际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探索隐性知识对大学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学习的影响,同时又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与学生素质教育相关的隐性知识的培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最终总结出成功悦纳、自我组织、交流协作、课程价值、自主拓展、效用愿景、经验趋向、实践...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隐性知识研究综述
1.1 隐性知识的起源
1.2 隐性知识的界定
1.3 隐性知识的认知方式研究
1.4 隐性知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4.1 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
1.4.2 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
1.4.3 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研究
1.5 国内研究现状
1.6 与隐性知识相关的几组概念
1.6.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1.6.2 隐性知识与学业知识
1.6.3 隐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6.4 隐性知识与非智力性因素
1.6.5 隐性知识与建构主义
第二章 研究课题分析
2.1 扬州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开设情况
2.2 研究设想
2.2.1 选题依据
2.2.2 选题的意义
2.3 研究的理论构想
2.4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2.4.1 研究的主要目标
2.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分析
2.5.2 访谈
2.5.3 问卷调查
2.5.4 验证性研究
2.6 统计处理
2.7 课题实施计划与论文架构
第三章 当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
3.1 变量的界定
3.1.1 人口学变量
3.1.2 自变量
3.1.3 因变量
3.1.4 中介变量
3.2 研究程序
3.2.1 与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相关的隐性知识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3.2.2 问卷的编制及分析
3.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讨论
3.3.1 对问卷的说明
3.3.2 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隐性知识状况的讨论说明
3.4 调查结论
3.5 基于调查分析的建议
第四章 基于调查研究的教学实践
4.1 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的需求
4.2 解决问题的简易可行之方法——Blog
4.2.1 网络日志Blog 和博客Blogger
4.2.2 Blog 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可行性
4.2.3 Blog 进行隐性知识挖掘的优势
4.2.4 适合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的几类Blog
4.3 Blog 在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辅助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4.3.1 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于ASP 的多用户博客建站程序
4.3.2 利用Blog 拓展学习空间,营造轻松平等的文化氛围
4.3.3 利用Blog 实现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管理
4.3.4 利用Blog 实践“自主——协作——探究”的优化学习方法
4.3.5 利用Blog 模拟情境
4.3.6 利用Blog 进行资源筛选和资源库建设
4.3.7 利用Blog 实现即时评价和反馈
4.3.8 利用Blog 进行个性化学习
4.3.9 利用Blog 实现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
4.3.10 Blog 在教学实践中的其他应用
第五章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隐性知识的验证性研究
5.1 实验假设
5.2 实验干扰变量的控制
5.3 实验设计
5.3.1 实验方法
5.3.2 测评方法与工具
5.3.3 被试
5.3.4 程序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前测结果
5.4.2 后测结果
5.4.3 讨论
第六章 总论
6.1 研究发现与结论
6.2 研究反思
6.2.1 为什么是辅助学习而非辅助教学?
6.2.2 为什么选择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6.2.3 大家Blog 了,教师的作用会衰减吗?
6.3 研究尚需改进深入之处及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研究的完整流程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一)
附录三:问卷调查表(二)
附录四:劳德塞创作能力测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本文编号:3485661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隐性知识研究综述
1.1 隐性知识的起源
1.2 隐性知识的界定
1.3 隐性知识的认知方式研究
1.4 隐性知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4.1 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
1.4.2 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
1.4.3 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研究
1.5 国内研究现状
1.6 与隐性知识相关的几组概念
1.6.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1.6.2 隐性知识与学业知识
1.6.3 隐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6.4 隐性知识与非智力性因素
1.6.5 隐性知识与建构主义
第二章 研究课题分析
2.1 扬州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开设情况
2.2 研究设想
2.2.1 选题依据
2.2.2 选题的意义
2.3 研究的理论构想
2.4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2.4.1 研究的主要目标
2.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分析
2.5.2 访谈
2.5.3 问卷调查
2.5.4 验证性研究
2.6 统计处理
2.7 课题实施计划与论文架构
第三章 当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
3.1 变量的界定
3.1.1 人口学变量
3.1.2 自变量
3.1.3 因变量
3.1.4 中介变量
3.2 研究程序
3.2.1 与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相关的隐性知识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3.2.2 问卷的编制及分析
3.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讨论
3.3.1 对问卷的说明
3.3.2 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隐性知识状况的讨论说明
3.4 调查结论
3.5 基于调查分析的建议
第四章 基于调查研究的教学实践
4.1 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的需求
4.2 解决问题的简易可行之方法——Blog
4.2.1 网络日志Blog 和博客Blogger
4.2.2 Blog 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可行性
4.2.3 Blog 进行隐性知识挖掘的优势
4.2.4 适合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的几类Blog
4.3 Blog 在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辅助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4.3.1 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于ASP 的多用户博客建站程序
4.3.2 利用Blog 拓展学习空间,营造轻松平等的文化氛围
4.3.3 利用Blog 实现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管理
4.3.4 利用Blog 实践“自主——协作——探究”的优化学习方法
4.3.5 利用Blog 模拟情境
4.3.6 利用Blog 进行资源筛选和资源库建设
4.3.7 利用Blog 实现即时评价和反馈
4.3.8 利用Blog 进行个性化学习
4.3.9 利用Blog 实现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
4.3.10 Blog 在教学实践中的其他应用
第五章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隐性知识的验证性研究
5.1 实验假设
5.2 实验干扰变量的控制
5.3 实验设计
5.3.1 实验方法
5.3.2 测评方法与工具
5.3.3 被试
5.3.4 程序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前测结果
5.4.2 后测结果
5.4.3 讨论
第六章 总论
6.1 研究发现与结论
6.2 研究反思
6.2.1 为什么是辅助学习而非辅助教学?
6.2.2 为什么选择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6.2.3 大家Blog 了,教师的作用会衰减吗?
6.3 研究尚需改进深入之处及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研究的完整流程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一)
附录三:问卷调查表(二)
附录四:劳德塞创作能力测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本文编号:3485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48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