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可燃气检测与通风换气耦合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2-02-10 10:54
设计了一种固定式可燃气检测及通风换气耦合装置,可燃气检测采用MJC4 2.5J型催化燃烧式传感器;传感器信号采集、声光报警器和通风机控制通过MSP430型单片机实现;选用风量为1000 L/min的旋涡式风机,可在1 h内将50 m3空间内的可燃气体浓度降至安全水平。性能测试表明:当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该装置可在25.3 s内做出响应,可燃气浓度检测误差不超过1%,满足JJG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声光报警器和通风机动作值满足要求。
【文章来源】:广州化工. 2020,48(08)
【文章页数】:5 页
【图文】:
MJC4 2.5J传感器内部结构(左)及实物(右)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工作时表面温度达200~300 ℃,需将传感器的护套做成隔爆型。根据文献[6]并参照市面使用较多的隔爆结构设计的隔爆外壳如图2所示。在图2中,检测模块左侧为预留采样孔,利用丝堵和O型圈密封,右侧用梯形四氟垫(图3a),对有机气体几乎无吸附性。梯形四氟垫与不锈钢转接口配合,将可燃性气体阻挡在壳体外部,实现电路板与外界可燃气体隔绝以防爆的目的。根据MJC4 2.5J传感器的形状,设计了一个四氟底座(图3b),当转接口和连接口配合后,亦可起到一定的密封和绝缘作用,同时还可限制传感器元件的周向运动。传感器前端设有金属粉末冶金滤网(图3c),厚度3.2 mm,空气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传感器室。壳体内部为安装电路板设置了三个M4的螺纹孔,侧面设置了M3的螺纹孔来满足接地要求。
在图2中,检测模块左侧为预留采样孔,利用丝堵和O型圈密封,右侧用梯形四氟垫(图3a),对有机气体几乎无吸附性。梯形四氟垫与不锈钢转接口配合,将可燃性气体阻挡在壳体外部,实现电路板与外界可燃气体隔绝以防爆的目的。根据MJC4 2.5J传感器的形状,设计了一个四氟底座(图3b),当转接口和连接口配合后,亦可起到一定的密封和绝缘作用,同时还可限制传感器元件的周向运动。传感器前端设有金属粉末冶金滤网(图3c),厚度3.2 mm,空气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传感器室。壳体内部为安装电路板设置了三个M4的螺纹孔,侧面设置了M3的螺纹孔来满足接地要求。2 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EMS技术的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J]. 马丽,宋宏斌,王磊,杨梅. 现代信息科技. 2018(10)
[2]燃气管道检测技术[J]. 刘新想,杨永超,范健全. 化工管理. 2016(27)
[3]催化燃烧与红外吸收原理可燃气体探测器探讨[J]. 陆国平.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14(03)
[4]大面积可燃气体探测新技术——线型红外可燃气体探测器[J]. 张玺林,王文清,刘凯.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9(03)
本文编号:3618770
【文章来源】:广州化工. 2020,48(08)
【文章页数】:5 页
【图文】:
MJC4 2.5J传感器内部结构(左)及实物(右)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工作时表面温度达200~300 ℃,需将传感器的护套做成隔爆型。根据文献[6]并参照市面使用较多的隔爆结构设计的隔爆外壳如图2所示。在图2中,检测模块左侧为预留采样孔,利用丝堵和O型圈密封,右侧用梯形四氟垫(图3a),对有机气体几乎无吸附性。梯形四氟垫与不锈钢转接口配合,将可燃性气体阻挡在壳体外部,实现电路板与外界可燃气体隔绝以防爆的目的。根据MJC4 2.5J传感器的形状,设计了一个四氟底座(图3b),当转接口和连接口配合后,亦可起到一定的密封和绝缘作用,同时还可限制传感器元件的周向运动。传感器前端设有金属粉末冶金滤网(图3c),厚度3.2 mm,空气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传感器室。壳体内部为安装电路板设置了三个M4的螺纹孔,侧面设置了M3的螺纹孔来满足接地要求。
在图2中,检测模块左侧为预留采样孔,利用丝堵和O型圈密封,右侧用梯形四氟垫(图3a),对有机气体几乎无吸附性。梯形四氟垫与不锈钢转接口配合,将可燃性气体阻挡在壳体外部,实现电路板与外界可燃气体隔绝以防爆的目的。根据MJC4 2.5J传感器的形状,设计了一个四氟底座(图3b),当转接口和连接口配合后,亦可起到一定的密封和绝缘作用,同时还可限制传感器元件的周向运动。传感器前端设有金属粉末冶金滤网(图3c),厚度3.2 mm,空气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传感器室。壳体内部为安装电路板设置了三个M4的螺纹孔,侧面设置了M3的螺纹孔来满足接地要求。2 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EMS技术的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J]. 马丽,宋宏斌,王磊,杨梅. 现代信息科技. 2018(10)
[2]燃气管道检测技术[J]. 刘新想,杨永超,范健全. 化工管理. 2016(27)
[3]催化燃烧与红外吸收原理可燃气体探测器探讨[J]. 陆国平.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14(03)
[4]大面积可燃气体探测新技术——线型红外可燃气体探测器[J]. 张玺林,王文清,刘凯.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9(03)
本文编号:3618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61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