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领域的私有云并行处理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领域的私有云并行处理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孕育了云计算的出现,“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网格存储、虚拟化等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渐渐成为了海量数据计算和存储事实上的标准。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于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地震资料处理由于其数据量大、计算任务大,云计算技术理所当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技术。目前公有云计算平台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正是由于其安全性不是非常可靠的。因此考虑到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和数据信息的保密性,本文采用了规模可伸缩、安全性更高的私有云作为地震资料处理的计算平台。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有效的地震资料数据得到正确完整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容错机制的云环境下的并行处理模型。经过实验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地震资料本身一般数据量大、关联性小,所以地震资料处理都会追求较好的并发执行效率。本文根据云环境中可用资源的集合和特点对作业进行划分,实时跟踪各计算节点的资源负载,为之分配合适的计算任务,实现了较高的并发执行效率。实践中,可以根据作业量的大小对云中节点数进行添加和注销,使本文构建的私有云有很好的伸缩性。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本文提出的并行调度模型可以跟踪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未能正确使用的数据,重新调度计算并进行叠加,从而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私有云 可伸缩性 并行调度 容错 叠前深度偏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2
- 1.1 课题研背景、目的及意义9-10
- 1.2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10-11
- 1.3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11
- 1.4 本章小结11-12
- 第二章云计算相关理论及叠前深度偏移12-27
- 2.1 云计算基本理论12-16
- 2.1.1 云计算环境体系结构12-13
- 2.1.2 常见的云计算平台13-15
- 2.1.3 私有云及其优点15-16
- 2.2 并行调度算法及发展现状16-18
- 2.2.1 常见并行调度算法16-17
- 2.2.2 并行调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7-18
- 2.3 容错技术18-23
- 2.3.1 容错原理概述及分类18-19
- 2.3.2 容错技术的经典实现19-22
- 2.3.3 容错技术的国内处发展现状22-23
- 2.4 地震资料处理和叠前深度偏移23-25
- 2.4.1 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23-24
- 2.4.2 叠前深度偏移的处理流程24-25
- 2.5 本章小结25-27
- 第三章私有云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及实现27-38
- 3.1 私有云平台的设计27-31
- 3.1.1 私有云平台的资源组织结构及特点27-28
- 3.1.2 私有云的层次模型28-30
- 3.1.3 服务组件的交互及系统执行流程30-31
- 3.2 私有云平台的实现31-37
- 3.2.1 私有云平台的关键服务组件及功能31-32
- 3.2.2 服务组件的实现32-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云计算环境中基于容错的并行调度算法38-53
- 4.1 算法来源及应用场景38-42
- 4.1.1 算法的提出背景及优点38-39
- 4.1.2 容错机制相关的数据结构39-42
- 4.1.3 随机自适应调度算法42
- 4.2 叠前深度偏移并行任务划分策略42-44
- 4.2.1 地震数据资料及特点42-43
- 4.2.2 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计算任务划分策略43-44
- 4.3 基于容错并行调度算法的原理及实现44-52
- 4.3.1 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处理流程45-46
- 4.3.2 算法的实现46-51
- 4.3.3 基于概率模型的最佳检查点周期设定原则51-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实验分析53-58
- 5.1 私有云平台的环境搭建53-54
- 5.1.1 硬件环境53-54
- 5.1.2 软件环境54
- 5.2 实验结果及总结54-57
- 5.2.1 实验数据54-55
- 5.2.2 实验结果总结55-57
- 5.3 本章小结57-58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58-61
- 6.1 工作总结58-59
- 6.2 本文的创新点59
- 6.3 下一步研究方向59-61
- 参考文献61-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献忠;张晗;宋春茹;李菲;;并行处理在计算全息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03期
2 王正中;并行处理及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81年02期
3 胡绪祖;计算机并行处理在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1987年03期
4 田中英彦;陈幼松;;并行处理技术[J];世界科学;1988年01期
5 陈仁甫;多任务并行处理和相应的硬件技术[J];计算机工程;1990年04期
6 孙敏;;分布并行处理——计算机发展的趋势[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0年Z1期
7 薛小平;网络协议的并行处理[J];数字通信;1998年04期
8 张桦,吴奇;一种分布式并行处理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1999年11期
9 晓锐;;让我做得更多[J];微电脑世界;2006年11期
10 邵飞;邸瑞华;;贸易地图生成软件并行处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校辉;赵昕;谈满堂;;流量特性在降低线卡并行处理需求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吴刚;杨梦冬;;RDF数据的并行处理及性能评价[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09年
3 鲍平安;陈辉堂;;基于Petri网的并行处理模型[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何伟;崔立真;李保栋;;面向实时ROLAP应用的并行处理方法[A];第29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NDBC2012)[C];2012年
5 丁云霞;胡善清;龙腾;;典型SAR算法在多核处理器上并行处理映射实现[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崔阳;吕志平;陈正生;王宇谱;吕浩;;GNSS数据的并行处理研究[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3年
7 赵宇亮;姚益平;;PDES同步控制多核并行处理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薛永生;黄震华;段江娇;张延松;吕晓华;;一种并行处理多维连接和聚集操作的有效方法[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4年
9 杨敏;;基于mpi常用海洋数值模式并行处理的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国珍;;CAD/CAPP集成与工艺文件并行处理的研究[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效数据库并行处理功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善用闲置科技资源也是创新[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峰;仪用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少荣;电力系统分布式广域同步并行处理平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杨靖宇;摄影测量数据GPU并行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新;基于异构计算的IPv4/IPv6互通并行处理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杰;面向领域的私有云并行处理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王美;粒子滤波并行处理的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蔡蓓;SAR数据地面并行处理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
5 谢励;多DSP并行处理模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杨方;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DSP并行处理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颜永吉;异构多核SoC中可重构并行处理单元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程伟;概念格的分布并行处理及约简构造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张贵明;城市汽车智能实时监控并行处理系统算法设计[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顾生辉;多DSP并行处理在OBS系统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面向领域的私有云并行处理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6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