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基复合薄膜阻变行为的调控
本文关键词:NiO基复合薄膜阻变行为的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器件的存储性能获得巨大的飞跃。现如今,Si基的闪存已经展现了良好的性能。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高速、高密度、低功耗存储器的持续需求,使得下一代的存储的研发迫在眉睫,而阻变存储器则被寄予厚望。本文主要采用sol-gel方法在ITO衬底上制备了多晶的Ni O、掺杂Ni O和复合Zn O/Ni O薄膜。采用真空热蒸镀方法制备了Al电极,研究了限制电流、掺杂元素、掺杂浓度和复合薄膜对阻变器件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阻变行为的导电机理和传输机制,为二元阻变氧化物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理论支持。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调控限制电流,在同一阻变器件Al/Ni O/ITO上发现了反常的URS、BRS、TRS三种共存阻变行为。通过对数据的拟合处理和XPS分析,提出了基于Al Ox-Ni Ox界面和ITO所组成的双氧池结构下的焦耳热模型。最终,将URS和BRS的Reset过程都解释为焦耳热作用下的细丝破裂过程。而对这一反常行为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阻变行为的认识,同时通过合理的调控可以有效避免易失性阻变行为的出现。(2)对于低浓度Li掺杂条件下的研究发现了窗口较大,重复性能较好的非线性双极阻变行为。通过XPS分析,发现Li掺杂能够增加Ni O中氧空位的数目,结合双氧池结构,提出了基于界面和内部缺陷共同调控下的电子跃迁机制。同时,这一非线性的阻变行为将有助于解决器件的潜行电流问题。(3)对于Mn:Ni O阻变器件的I-V数据研究发现,随着Mn掺杂浓度的增加器件的透过率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引入了较多的杂质能级,使得Ni O的禁带宽度也逐渐降低。此外,在测试样品时,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器件的初始电阻值也逐渐降低,窗口值逐渐变小,但掺杂后器件的Set和Reset操作电压有所降低,有助于器件的功耗。(4)对于Al/n-Zn O/p-Ni O/ITO复合薄膜阻变器件的研究发现了共存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双极阻变行为。结合I-V曲线和拟合曲线,在分析器件的结构基础上解释了,线性阻变主要受导电细丝模型的调控。非线性的阻变行为则是受Al Ox界面层和Ni O/Zn O所形成p-n结的共同影响的结果,通过对于器件重复性能的研究发现,复合器件的重复性能比Li掺杂Ni O更加优越。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在Al/Ni O/ITO结构中存在着多种阻变行为,通过调控限制电流可以获得特定阻变行为。其次,Li掺杂能够提高器件非线性双极阻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最后,采用Zn O/Ni O复合薄膜的方法,得到了性能更加优越的非线性双极阻变行为。其不仅能够降低器件的功耗,还有助于解决潜行电流问题,对RRAM的应用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关键词】:NiO薄膜 阻变 共存 掺杂 复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2;TP3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概述10-12
- 1.2 RRAMs的 基本物理机制12-16
- 1.2.1 阻变行为的传统分类12-14
- 1.2.2 阻变行为的新型分类14-16
- 1.3 NiO阻 变器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6-18
- 1.3.1 NiO阻变器件的研究现状16-17
- 1.3.2 NiO阻变器件的发展趋势17-18
- 1.4 本论文的立意及研究内容18-20
- 2 实验方法与表征测试20-29
- 2.1 溶胶 -凝胶法制备薄膜的原理20-22
- 2.2 真空热蒸发镀膜的基本原理22
- 2.3 RRAMs样品的制备流程22-25
- 2.4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25-26
- 2.4.1 实验试剂25
- 2.4.2 实验仪器25-26
- 2.5 测试分析方法26-29
- 2.5.1 热重 -差热分析26
- 2.5.2 X-射 线衍射分析26-27
- 2.5.3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27
- 2.5.4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分析27
- 2.5.5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27-28
- 2.5.6 X射 线光电子能谱分析28
- 2.5.7 I-V性能测试28-29
- 3 Al/NiO/ITO器件阻变行为的研究29-42
- 3.1 NiO薄 膜的制备29-31
- 3.1.1 NiO前驱体的配置29-30
- 3.1.2 NiO薄膜的分析和表征30-31
- 3.2 Al/NiO/ITO器件的共存阻变行为31-41
- 3.2.1 Al/NiO/ITO器件的单极阻变行为32-33
- 3.2.2 Al/Ni O/ITO 器件的双极阻变行为33-34
- 3.2.3 Al/NiO/ITO器件的阈值阻变行为34-36
- 3.2.4 Al/NiO/ITO共存行为的阻变机制36-39
- 3.2.5 Al/NiO/ITO阻变重复性的研究39-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4 Al/掺杂NiO/ITO阻变行为的研究42-53
- 4.1 Al/Li:NiO/ITO阻变行为的研究42-50
- 4.1.1 Al/Li:NiO/ITO器件的制备和表征42-43
- 4.1.2 Al/Li:NiO/ITO阻变行为的研究43-46
- 4.1.3 Al/Li:NiO/ITO阻变行为的机理46-50
- 4.2 Al/Mn:NiO/ITO阻变行为的研究50-52
- 4.2.1 Al/Mn:NiO/ITO器件的制备和表征50-51
- 4.2.2 Al/Mn:NiO/ITO器件阻变行为的研究51-52
- 4.3 本章小结52-53
- 5 复合ZnO/NiO阻变器件的研究53-60
- 5.1 Al/ZnO/NiO/ITO器件的制备和表征53-54
- 5.2 Al/NiO/ZnO/ITO阻变行为的研究54-59
- 5.2.1 Al/NiO/ZnO/ITO的线性阻变行为54-55
- 5.2.2 Al/NiO/ZnO/ITO的非线性阻变行为55-56
- 5.2.3 Al/NiO/ZnO/ITO的阻变机理56-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7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海;李国新;焦清介;;Mg-PbO_2-Ti-PbO_2-PTFE复合薄膜烟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1年02期
2 石潇涵;黄震;;富马酸交联大豆分离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J];包装工程;2012年21期
3 张克谦;;三层共挤出复合薄膜[J];今日科技;1983年08期
4 朱光明;金属、非金属的除氧封存[J];材料保护;1986年05期
5 廖雷,钱公望,吴娟;复合薄膜法反应条件的确定[J];环境化学;2004年01期
6 龚朝阳;程璇;张颖;罗学涛;张莹;;铝/改性氟塑料复合薄膜的制备[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7 罗如柏;;复合薄膜包装的新趋势[J];今日印刷;2006年01期
8 唐家驹;潘长江;洪玮;王进;黄楠;;大黄素/聚乳酸物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抗凝血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8期
9 项尚林;项小东;;双组分复合薄膜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09期
10 杨永森;杨娟;程晓农;;低膨胀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雅;南策文;;铁磁性薄膜的制备和磁电复合薄膜电控磁性能探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云峰;高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复合薄膜的超声波焊接[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李广;殷景华;刘晓旭;冯宇;田付强;雷清泉;;组分对PI/AlN纳米复合薄膜微结构与介电性能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朱军;杨明成;陈海军;刘克波;赵惠东;;尼龙6复合薄膜的研制及其辐射改性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晶;吴战鹏;武德珍;;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杨茜;张伟;冯君校;王现洋;康立敏;袁美玲;潘伟;欧阳俊;;BaTiO_3-CoFe_2O_4磁电复合薄膜的共溅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周辰;倪丽琴;生措;王小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胺复合薄膜的制备[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胡佳帅;蔡志海;杜军;张平;;Cr基复合硬膜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陈亚芹;张雪勤;杨洪;林保平;;聚丙烯腈/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陈晓丽;黄琨;;复合薄膜透湿率对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杰;聚乙烯醇在复合薄膜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张文英;我国多层共挤设备亟待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林其水;常用软包材的特性和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7年
4 赵世亮;复合薄膜的曲率与材料的热收缩率差异[N];中国包装报;2011年
5 高学文;多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应用及发展趋势[N];中国包装报;2002年
6 记者 郭新秋、刘文波;多层共挤复合薄膜在大连诞生[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7 成远发;复合薄膜的固化管理[N];中国包装报;2007年
8 单仁;复合薄膜基材的品种及性能[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杨林;新型陶瓷复合薄膜研制出[N];广东建设报;2009年
10 杨;复合软包装基材的特性、应用及其开发[N];中国包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战鹏;具有高反射和高导电特性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2 侯亚奇;二氧化钛及其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谭麟;甚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多金属氧酸盐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顾勤林;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稀土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豆义波;层层组装构筑水滑石基复合薄膜:组装驱动力调控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区定容;纳米复合薄膜的近场光学性能[D];清华大学;2004年
7 张以忱;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硬质复合薄膜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陈波;多铁氧化物复合薄膜的磁电耦合特性及其调控[D];南京大学;2014年
9 唐立文;溶胶凝胶法制备银—钛酸铅复合薄膜及其电学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牟书香;聚酰亚胺表面功能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雨;层层自组装水滑石/聚电解质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2 于倩倩;基于离子交换技术的聚酰亚胺表层无机功能化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微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施科;钴铁氧体及其磁电复合薄膜的应力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相金;氧化钛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电转换性质[D];安徽大学;2013年
5 朱薇;多酸基复合薄膜的构建及传感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6 孙嘉;纳米钙铜钛氧颗粒/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介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严晓磊;瓦斯敏感聚苯胺/纳米氧化物复合薄膜的制备[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宋玉侠;聚酰亚胺/纳米Al_2O_3三层复合薄膜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旺俊;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隐身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李菲;抗紫外线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NiO基复合薄膜阻变行为的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9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