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AlO做俘获层的工艺优化以及电荷损失特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HfAlO做俘获层的工艺优化以及电荷损失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快闪在当前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随着闪存工艺进入20nm节点,传统的基于浮栅结构的存储器件,在按比例缩小的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这一技术的突破,基于分立存储技术的存储器获得了深入的研究。基于分立存储技术的存储器主要有纳米晶存储器和电子俘获存储器。电荷俘获存储器利用含有大量缺陷的薄膜存储电荷,实现了电荷的分立存储,提供了一条缓解隧穿氧化层厚度和数据保持能力矛盾的途径。同时为了减小等效氧化层厚度,改善器件性能,高K材料也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在电荷俘获存储器中。铪铝氧(HfAlO)作为一种高K材料,应用到电子俘获存储器中能够同时兼有氧化铪和氧化铝两者的优势。既能够保证高的介电常数也能提高器件的热稳定性。本论文主要是针电荷俘获存储器俘获层的能带工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进行了氧化铪、氧化铝堆叠结构的研究,并且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成像分析不同Al含量的HfAlO存储层的电荷损失特性。 在高K材料的能带工程研究方面,我们采用原子层沉积系统(ALD)进行制备。提出了不同氧化铪氧化铝厚度混合做俘获层的样品,并进行了电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结构做俘获层,可使器件比纯氧化铪做俘获层具有最快的编程速度,更大的存储窗口,而且明显的改善了电荷保持特性。这是因为混合样品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合适的氧化铪氧化铝带偏。为了进一步探索结果,研究了不同氧化铪/氧化铝厚度的叠层对存储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以1nm氧化铪/1nm氧化铝和1nm氧化铪/2nm氧化铝叠层做存储层,因为具有氧化铪氧化铝界面,有效地改善电子俘获存储器的器件性能。 在开尔文探针力显微成像分析方面,应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成像技术分析不同铝含量的HfAlO存储层的电荷损失特性。通过KFM测试提取样品的表面电势,估算出不同铝含量的铪铝氧样品的电荷密度。通过对样品表面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分析,比较了电荷的保持特性,并且对横向扩散和纵向泄漏两种电荷损失机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铝元素的掺入使得铪铝氧材料具有更大的电荷密度、更加优异的电荷保持特性。而且经过对比发现纵向泄漏是电荷损失的主导因素。此外,还通过高温开尔文探针力显微技术提取了样品的激活能,所得结果也很好的支持了之前所得结论。
【关键词】:电子俘获 存储器 铪铝氧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 电荷损失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2 高 K 材料在电子俘获存储器中的应用12-13
- 1.3 本文组织结构13-15
- 第二章 电子俘获存储器简介15-21
- 2.1 电子俘获存储器原理15-16
- 2.2 编程机制简介16-18
- 2.2.1 热沟道电子注入16-17
- 2.2.2 隧穿注入17-18
- 2.3 评价 CTM 器件的性能参数18-19
- 2.4 电荷存储特性测试技术19
- 2.5 小结19-21
- 第三章 铪铝氧做俘获层的沉积工艺优化21-29
- 3.1 器件的制备22-25
- 3.1.1 ALD 沉积系统介绍22-24
- 3.1.2 器件的制备24-25
- 3.2 电学测试结果及分析25-28
- 3.3 小结28-29
- 第四章 KFM 分析不同 Al 含量的 HfAlO 存储层的电荷损失特性29-41
- 4.1 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技术概述29-34
- 4.1.1 原子力显微镜简介29-31
- 4.1.2 开尔文探针力显微技术简介31-33
- 4.1.3 实验器件的制备33-34
- 4.2 KFM 测试分析34-40
- 4.2.1 电荷密度的提取34-36
- 4.2.2 电子损失机制的比较36-38
- 4.2.3 激活能的提取38-40
- 4.3 小结40-41
- 第五章 总结41-42
- 参考文献42-46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46-47
- 致谢47-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冬勇,赵德国;纳米材料的现行测量技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汤学华,尤政,杨建中;谐振式隧穿磁强计的理论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3 樊康旗,贾建援,朱应敏;体心立方晶体用于实现原子级存储的可行性[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4 傅惠南,王宏霞,区仲荣;扫描探针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5 魏强,张玉林,宋会英,于欣蕾;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纳米加工技术[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9期
6 郑立军;;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碳颗粒形貌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高鹏,姚英学,袁哲俊;纳米压痕系统中施载/扫描传感器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1997年02期
8 赵清亮,王景贺,李旦,董申;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最新技术进展及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1999年04期
9 李旭;杨学恒;彭光含;刘济春;;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纳米碳酸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03期
10 祖丽华;李青山;胡玉洁;;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黄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J];材料工程;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勇纯;;基于学习控制的AFM快速扫描模式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尤政;;微米/纳米技术[A];第二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祖丽华;李青山;;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黄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云;粉单竹SCMP漂白中木素结构变化及生物酶改善漂白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毛志清;玻璃纤维及碳纳米管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李英德;单分子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孔继周;几种纳米粉末与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和磁性能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冯娟娟;石墨烯纳米带的STM研究和Si、SnS_2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D];兰州大学;2011年
6 赵晨光;同步移相干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青;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李耀义;应变岛双稳态及拓扑绝缘体薄膜分子束外延生长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梁辰;抽出物对磺化化学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及纤维表面性质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淑君;新型多孔炭材料——木陶瓷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士润;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志刚;双扫描器宽范围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系统[D];浙江大学;2011年
3 霍庆松;溅射法制备ZnO薄膜及其表面统计特性[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吴国运;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机械刻蚀构筑纳米结构和纳米图案[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雪;基于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对表面活性剂和小分子药物测定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成光;电化学共沉积ZnSe薄膜材料及抑氢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7 邵婷娜;并五苯分子在半金属表面的手性与自组装[D];西南大学;2011年
8 罗淑敏;汉防己甲素联合顺铂及新型Hsp90蛋白抑制剂对人乳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盛璞;基于原子力显微术对干细胞分化与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殷在梅;Mn对BiFeO_3基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HfAlO做俘获层的工艺优化以及电荷损失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42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