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价值的思考(2)
因此,可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基本目的,以拓展学生专业发展乃至技术生涯为方向,是学生求知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必修课程,是各学科发展必备的技术引导课程。已发展到与各学科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阶段,与各学科已生成“休戚与共”的关系,具有极高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4 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价值实现的症结在课程的逻辑结构生成中,价值脉络必须以先决性条件隐含在其中,并应发挥其独到的作用。
因此,作为贯穿于各学科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价值体系应该体现出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并重。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的行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精神、物质的需求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个人价值是指对于个人自我需要的贡献;科学价值是指为社会和人类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智慧与思辨的享受。
但是,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及学校一些决策部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计算机基础课程价值在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贬值的’困境。“鹦鹉学舌”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及学校一些决策部门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价值认识的最大偏差,也是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误区。许多教育者及决策者将教育部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中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用技术培训等同起来。众所周知,培养的目标是发展,而培训的目标是使用;基于对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误解,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笔耕论文新浪博客,教师授课的方法是:将某一软件的某一功能从头到尾按照事先做好的PPT介绍、演示一番,然后再要求学生“比葫芦画瓢”从头到尾操练一遍,以简单“死记硬背”式操作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专注于重复的、单调的操作训练,而忽视引导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教育,忽视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后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忽视综合技术能力的训练,忽视对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的培养,只为完成教会操作而教学,人为将计算机基础应用的教学等同于计算机操作培训。将原本充满科学奥秘的探索演化成单调乏味的“人云亦云”,将诸多科学家的思维精髓化为呆板的机械式操作。既体现不出教育者对社会价值的贡献也无法满足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无从谈起精彩的课堂学习生活和思辨的享受。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和决策者对课程价值的曲解是造成计算机基础课程“摇摇欲坠”的根本原因。
这种曲解使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价值实现的实践中本应该作为核心的主体—— 鲜活的学生被边缘化了,受人操纵的机械—— 计算机倒反客为主,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价值活动的主体,教师将众多渴望探究的学生训练成被机器所左右的附属,使之无法回归人的世界和人的价值。
这种认识和教育行为既是对高职教育的亵渎,也是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价值的死点。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440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