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备战400G 中天科技新型G.654光纤研发加速

发布时间:2016-05-14 10:03

  本文关键词:光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飞象网讯(吉利/文)从过去的10G、25G,到后来的100G,以及如今蓬勃发展的400G,新一代通信光纤技术迅猛发展。针对400G系统,目前包括电信运营商以及光纤光缆厂商在内的业界各方,正在积极探索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的新型陆用光纤技术,以备战400G。作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光缆制造商,中天科技在低损耗、大有效面积方面已经储备成熟,并且在超低损、大有效面积方面也有样品问世。

备战400G 中天科技新型G.654光纤研发加速

400G蓬勃发展

中天科技掌握系列支撑400G的技术

随着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以及运营商全光网城市建设的部署,带动了对光纤光缆需求量的增加。

从光通信系统来看,目前我国已经部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100G网络。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骨干网正在稳步演进,2013年网络链路的最大段落容量达到12T,100G开始大规模部署并成为骨干网的主导技术。而到2017年大段落容量将达46T,400G需求开始出现。

400G时代的到来,对现有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意味着设备性能需要提升,也意味着业界需要寻找到一种更加适合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的新型光纤。目前,业界主流光纤光缆厂商正积极研发相关产品,为提升光网络系统传输性能、延长系统传输距离提供有力支撑。

“中天科技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手上已经拥有一系列支持400G的支撑技术”,中天科技集团首席技术官蒋新力博士在“纪念光纤发明50周年”大会上对记者表示。

据他透露,中天科技拥有独立的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套管生产线,能够满足超低损耗关键技术的需求,目前已经有了相关样品问世。

另外,“中天科技现在已经将G.654超低损耗光纤应用在了海缆系统,将G.652超低损耗应用在了电力领域,通过内部试用,在现网环境中验证超低损耗光纤的成熟性,并推进其价格降低,从而为未来在电信领域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是未来趋势

中天科技加快新型光纤研究步伐

400G的落地,还需要新型光纤光缆技术支撑。实际上,中天科技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谋划筹备支撑技术,并实行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研发了低损耗光纤;第二步,研发大有效面积光纤;第三步,研发了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现在相关样品已问世。

而在400G的具体实现路径上,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很多光纤光缆厂商都已经开展了G.654等新型光纤产品的研发。比如长飞发布的远贝超强超低衰减、大有效面积光纤G.654光纤满足甚至优于ITU-T G.654.B标准;亨通的UUA超低损耗超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G.654-135是我国首个单独自主开发的原创性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

而作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光缆制造商,中天科技在低损耗、大有效面积方面已经储备成熟,并且在超低损、大有效面积方面也有样品问世。

“衰减、有效面积和弯曲损耗是下一代干线用光纤的三大重要指标,在考虑性价比情况下,低损耗G.654光纤是400G系统最优选择”,中天科技集团首席技术官蒋新力指出。

据蒋博士介绍,光通信长途传输存在信号衰减的问题,需要部署光纤放大器,但是放大器只能放大功率而不能改变信噪比,因此到一定距离、信噪比很低的时候,就需要把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滤掉杂音,再转回成光信号传输。在400G时代,如果用G.652光纤,需要光电转化放大的距离只有600-800公里,这就会大幅增加部署成本及运营商网络维护的压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新型光纤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目前最好的G.654超低损耗光纤可以将中继距离延长到2000公里,大幅提升了传输距离”, 而目前,“中天科技提供的新型光纤,在中国联通的400G技术中试验,较好地实现了与运营商的设备匹配”,蒋博士透露。

据悉,目前中天科技已经掌握了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的相关核心技术。蒋新力判断,未来2-3年,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将会趋于成熟,虽然还无法达到目前G.652光纤的水平,但是规模化应用将不成问题。

作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通信企业,中天科技不仅拥有100G规模商用的光纤预制棒和光纤技术,也储备了满足400G商用的陆用G.654光纤预制棒,并参与了运营商的试商用,在未来的400G技术研发和商用市场无疑将具备领先优势。


  本文关键词:光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45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