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带式输送机张力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1:23

  本文关键词:带式输送机张力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带式输送机 不确定性 μ综合鲁棒控制器 张力控制 控制器降阶 硬件在环仿真


【摘要】:大运量、长距离、高速度、大功率已成为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在胶带机运行的过程中,过大的张力会导致其变形断裂等不良影响,张力过小会导致其出现淤带现象。所以,为了使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对张力的控制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先对胶带的粘弹性进行了分析,用有限元法将胶带分成若干小段,每个微元段采用Vogit模型作为胶带的粘弹性模型,通过微元段的有序组合,建立带式输送机的力学模型。针对带式输送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有内部和外部的扰动对系统产生影响,研究鲁棒控制器对张力进行控制。 1.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起整个带式输送机的纵向力学模型,选取合适的状态变量建立其状态方程。 2.在带式输送机的运行过程中,物料在输送带分布不均会造成质量发生变化,形成参数不确定性,另外加料时产生的冲击造成外界对系统形成干扰,也会造成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设计μ综合鲁棒控制器,对张力进行控制,保证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3.设计的μ综合鲁棒控制器阶次过高,不利于工程的实现,利用Schur降阶法对控制器进行降阶,与原控制器进行了比较发现降阶后的控制器基本保持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4.依据带式输送机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包括驱动电机在内的整个带式输送机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后控制效果良好,设计了监控系统和PLC控制器,用OPC进行了通讯,可以观测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状况和验证鲁棒控制器的效果。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 不确定性 μ综合鲁棒控制器 张力控制 控制器降阶 硬件在环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222;TP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致谢8-11
  • 插图清单11-13
  • 表格清单13-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2 带式输送机的研究与发展15-18
  • 1.2.1 带式输送机的研究现状15-16
  • 1.2.2 带式输送机的张力分析与控制16-18
  • 1.3 鲁棒控制理论及μ控制理论的发展18-20
  • 1.3.1 鲁棒控制理论18-19
  • 1.3.2 μ控制理论19-20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0-21
  •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的模型21-31
  • 2.1 胶带的力学模型21-24
  • 2.1.1 胶带的力学特性21-23
  • 2.1.2 胶带的力学模型23-24
  • 2.2 建立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模型24-30
  • 2.2.1 胶带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25
  • 2.2.2 驱动单元的数学模型的建立25-26
  • 2.2.3 拉紧装置的数学模型的建立26-27
  • 2.2.4 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模型建立27-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μ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31-39
  • 3.1 μ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31
  • 3.2 μ的定义及性质定理31-33
  • 3.2.1 μ的定义31-32
  • 3.2.2 μ的性质定理32-33
  • 3.3 基于μ分析法的鲁棒设计33-35
  • 3.4 基于μ综合法的鲁棒设计35-38
  • 3.4.1 D-K 迭代算法36-37
  • 3.4.2 μ-K 迭代算法37-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基于μ综合的控制器研究39-56
  • 4.1 带式输送机系统不确定模型的建立39-43
  • 4.1.1 不确定性的描述39-41
  • 4.1.2 带式输送机系统不确定模型的建立41-43
  • 4.2 带式输送机的μ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43-49
  • 4.2.1 μ综合鲁棒控制器设计43-44
  • 4.2.2 系统仿真44-49
  • 4.2.3 仿真结果分析49
  • 4.3 基于有序实 Schur 分解的模型降阶49-55
  • 4.3.1 有序实 Schur 分解降阶49-51
  • 4.3.2 系统仿真与分析51-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带式输送机系统控制器在环仿真实验56-70
  • 5.1 带式输送机系统控制器在环仿真实验整体构思56-57
  • 5.2 带式输送机 SIMULINK 模型的建立57-62
  • 5.2.1 输送带 SIMULINK 模型的建立57-58
  • 5.2.2 驱动电机的模型58-59
  • 5.2.3 整个带式输送机 SIMULINK 模型59-62
  • 5.3 通讯技术和监控系统的实现62-68
  • 5.3.1 OPC 通讯技术的实现62-65
  • 5.3.2 WinCC 监控系统的设计65-68
  • 5.4 带式输送机的鲁棒控制器的实现68-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0-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国庆;赵德平;;胶带输送机拉紧装置的改造[J];煤;2007年08期

2 何卫东;王丙雨;焦立军;;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河北电力技术;2006年01期

3 张伟;陈超;;可控软起动(CST)的特点及其在潘一矿的使用[J];机电信息;2010年18期

4 张国峰;;浅谈带式输送机打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11期

5 汪宗华;带式输送机折线型凸弧段曲率半径的设计原则[J];起重运输机械;1985年10期

6 乔李宁;刘英林;;带式输送机齿轮滚筒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7年01期

7 孙明昭;;对托辊使用寿命与带式输送机节能降耗的探讨[J];中国钢铁业;2007年08期

8 林福严;张晓如;雷冀;吴海超;李长亮;;带式输送机的能源效率探讨[J];起重运输机械;2010年10期

9 刘金萍;王磊;;浅析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轨迹[J];矿山机械;2010年21期

10 饶德斌;带式输送机改向滚筒断轴的受力分析[J];港口科技动态;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育恒;;远距离带式输送机安装试车与调偏技术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2 高峰;;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与变频调速装置在矿用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中的选用[A];煤炭机电与自动化实用技术[C];2012年

3 徐春玲;胡守忠;时逢雷;付宏伟;;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与防护改进[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珏;;带式输送机标准化工作30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煤矿综采机械化发展30周年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0年

5 吴明龙;;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技术发展方向[A];中国煤矿综采机械化发展30周年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0年

6 陈珏;;ISO9000标准与带式输送机设计[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李刚;肖丽君;;港口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机驱动方式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代军;韩述芫;;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韩岿;;长运距带式输送机软启动装置的分析与比较[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10 宋伟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方法的发展[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静;带式输送机技术创出品牌[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明昭;矿山带式输送机托辊节能降耗的研发与实践[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官地矿 范惠平 王文科;带式输送机起动运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N];山西科技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杨宏辉;下游对橡胶输送带提出高要求[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华;新型带式输送机研制成功[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太原选煤厂 马丽;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原因及防治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郑益平;水利水电工程浇筑设备现状[N];中国水利报;2000年

8 沈阳矿山机械集团公司 冯朝阳 李群;调整产品结构 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9 郭爱萍;多项产品通过煤安标志认证[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邹红辉;“衡阳运机”实力跃居全国“前三甲”[N];衡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天才;寺河矿东大巷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及最优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胡坤;带式输送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繁生;带式输送机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朴香兰;长距离平面转变带式输送机关键设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侯友夫;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1年

6 但斌;制造系统中带送物料流的动态计量技术和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1997年

7 赵红泽;近水平转倾斜煤层露天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王延辉;水下滑翔器动力学行为与鲁棒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树召;大型露天煤矿他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系统优化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张智明;露天煤矿生产规模优化及综合工艺匹配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祥;带式输送机张力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崔永涛;嵌入式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林佐轮;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带式输送机虚拟样机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阴联民;变频带式输送机自动节能运行控制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肖敏;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秋虹;大型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建模与软件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何磊;煤矿带式输送机的电气节能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晓娟;带式输送机保护控制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曹成;矿用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昆鹏;带式输送机变频调速驱动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8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038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