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0-17 13:26
本文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摘要】:技术创新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一波接一波的技术创新使得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对推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技术后进国家,技术创新是获取产业竞争优势和实现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收敛的根本途径。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其竞争力的提升与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高端产品的竞争力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瓶颈因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对重大先进技术装备的需求快速上升,更加凸显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为此本研究结合中国国情,选用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引进和技术消化吸收等影响因素来研究它们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创新效率的概念、评价标准以及测度方法等相关理论与文献的梳理,结合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特点,采用生产前沿面理论中的SFA参数方法来测度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选取了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装备制造业)作为样本,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了2002-2010年共9年的样本数据,来测算不同影响因素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以总产值和以员工数为衡量的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仅仅表现为线性关系。其次,市场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我们通过建立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的交互项来验证两者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即意味着较大的企业规模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相结合更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也同样正向作用与创新效率,而且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说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相对于简单的引进技术对创新效率提升更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创新 技术效率 影响因素 装备制造业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4.3;F42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9-12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12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7
- 1.2.1 研究内容12-14
- 1.2.3 研究方法14-16
- 1.2.2 技术路线16-17
- 1.3 研究创新之处17-19
- 2 创新效率理论综述19-23
- 2.1 创新效率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选取19
- 2.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9-20
- 2.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0-21
- 2.4 创新效率的理论与参数及非参数方法综述21-23
- 3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模型构建23-33
- 3.1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3
- 3.2 创新效率测算方法23-25
- 3.2.1 参数法与非参数法23-24
- 3.2.2 参数方法相对于非参数方法的优势24-25
- 3.3 研究模型构建25-27
- 3.4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7-33
- 4 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3-41
- 4.1 创新效率分析34-36
- 4.1.1 科技人员数量和研发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34-35
- 4.1.2 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35
- 4.1.3 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产业技术效率变动的趋势35-36
- 4.2 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36-41
- 4.2.1 企业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关系37-38
- 4.2.2 市场结构和创新效率的关系38
- 4.2.3 综合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效率的关系38-40
- 4.2.4 技术引进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效率关系40-41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41-45
- 5.1 结论及政策建议41-43
- 5.2 研究展望43-45
- 参考文献45-4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49-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彭中文;何新城;;所有权性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效率溢出——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06期
3 梁平;梁彭勇;黄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5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6 傅晓霞;吴利学;;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2007年07期
7 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8 唐清泉;卢博科;袁莹翔;;工业行业的资源投入与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部门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9 徐力行;毕淑青;;关于产业创新协同战略框架的构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争;史晋川;;转型时期中国工业生产绩效的地区差异及波动性的解释——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1049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04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