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器件分层失效的强化试验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MEMS器件分层失效的强化试验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硅微结构 分层失效 可靠性强化试验 有限元仿真 环境应力 MEMS
【摘要】:MEMS器件应用前景广阔,其可靠性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硅基底多层结构是MEMS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将直接影响MEMS的可靠性。分层失效是MEMS的典型失效模式之一,然而环境应力对其影响机理尚不明确,也没有标准化的试验方法。本文将可靠性强化试验引入MEMS领域,研究MEMS的分层失效机理,建立其可靠性强化试验的温度、振动和冲击单应力剖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硅微结构的分层失效进行分析。提出了硅-玻璃键合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环境应力与失效模式的关联矩阵,确定了强化试验应力。2.建立硅微结构温度循环强化试验剖面。建立了温度循环载荷对层状结构影响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温度循环载荷下正应力、剪切力、剥离应力的分布,研究了分层失效规律,最后开展了试验进行验证。3.建立硅微结构振动强化试验剖面。建立了硅微层状结构在振动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模型,探讨了层状结构在振动载荷下的分层和疲劳失效机理,开展了硅微结构的随机振动试验。4.建立硅微结构冲击强化试验剖面。分析了硅微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运动特性,仿真了冲击下应力分布,开展试验,将不同试验样本失效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了环境应力对硅微结构的疲劳累积效应。
【关键词】:硅微结构 分层失效 可靠性强化试验 有限元仿真 环境应力 MEMS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39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3
- 1.2.1 硅微结构分层失效研究现状13-19
- 1.2.2 可靠性强化试验研究现状19-23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23-26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23-25
- 1.3.2 内容安排25-26
- 第二章 MEMS结构分层失效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26-37
- 2.1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特性分析26-28
- 2.1.1 研究对象的确定26-27
- 2.1.2 机械性能测试27-28
- 2.2 加工工艺28-30
- 2.2.1 阳极键合28-29
- 2.2.2 加工过程29
- 2.2.3 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29-30
- 2.3 层间结合强度的分析30-31
- 2.3.1 层间结合机理30-31
- 2.3.2 影响层间结合强度的因素31
- 2.4 环境应力的影响机理与的确定31-35
- 2.4.1 温度对分层失效的影响机理31-33
- 2.4.2 振动对分层失效的影响机理33-34
- 2.4.3 冲击对分层失效的影响机理34-35
- 2.4.4 环境应力的确定35
- 2.5 减少分层失效的方法35-36
- 2.6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MEMS结构分层失效的温度循环强化试验37-47
- 3.1 温度强化试验剖面的建立37-39
- 3.1.1 剖面参数的确定37-39
- 3.1.2 温度循环试验剖面39
- 3.2 有限元仿真分析39-42
- 3.2.1 仿真平台39
- 3.2.2 热 -机械耦合理论39-40
- 3.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0-41
- 3.2.4 强化试验有限元仿真41-42
- 3.3 温度试验42-45
- 3.3.1 材料与试样42
- 3.3.2 试验设备与程序42-44
-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44-45
- 3.4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MEMS结构分层失效的振动强化试验47-56
- 4.1 振动强化试验剖面的建立47-49
- 4.1.1 剖面参数的确定47-48
- 4.1.2 振动试验剖面48-49
- 4.2 振动载荷下的动态特性分析与仿真49-53
- 4.2.1 振动力学方程49-50
- 4.2.2 振动载荷下的响应分析50-53
- 4.3 振动试验53-55
- 4.3.1 材料与试样53
- 4.3.2 试验设备与程序53-54
-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54-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MEMS结构分层失效的冲击强化试验56-64
- 5.1 冲击强化试验剖面的建立56-57
- 5.1.1 剖面参数的确定56-57
- 5.1.2 冲击试验剖面57
- 5.2 冲击应力分析57-59
- 5.2.1 层状结构在冲击应力下力学特性理论模型57-58
- 5.2.2 层状结构受冲击应力的力学特性有限元仿真58-59
- 5.3 跌落实验59-63
- 5.3.1 材料与试样59-60
- 5.3.2 试验设备与程序60-62
-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62-63
- 5.4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6.1 主要研究结论64-65
- 6.2 研究展望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2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翠云;靳世久;王建林;;基于光流技术的MEMS器件平面微运动测量[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年01期
2 杨永生;;MEMS器件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8期
3 郭兴军;李朋伟;张文栋;胡杰;李刚;;基于电容式MEMS器件的静电斥力驱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08期
4 吕胜利,韩永志;MEMS器件建模与仿真分析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5年04期
5 杨晓光;姚伯威;张丽丽;;MEMS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和仿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14期
6 戴晓光;;制备MEMS器件的微细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立国,孙立宁,荣伟彬,谢晖;MEMS器件微装配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14期
8 赖文滨;李伟华;;MEMS器件自动优化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9 刘殿冬;王树增;;MEMS器件自动贴片机的研究与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1年08期
10 徐永青;杨拥军;;硅MEMS器件加工技术及展望[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立国;孙立宁;荣伟彬;谢晖;;MEMS器件微装配系统的设计与研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5年
2 王磊;赵新;卢桂章;;参数化的MEMS器件可视化建模方法-虚拟组装[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红梅;邱成军;张辉军;曹茂盛;;PZT压电薄膜与MEMS器件集成的研究[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涛;王伯雄;;基于MEMS器件的随钻测量单元电路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成刚;基于真空电阻焊的MEMS器件级封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亚君;MEMS器件分层失效的强化试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周鹏;MEMS器件综合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詹林献;MEMS器件的可靠性研究与测试系统的开发[D];厦门大学;2009年
4 刘红梅;MEMS器件用PZT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刘毅;基于红外白光干涉技术的MEMS器件形貌测试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6 宋丽君;基于MEMS器件的航向姿态测量系统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8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07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