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训为目标的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改》.doc 全文免费

发布时间:2016-09-19 07:12

  本文关键词: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小博士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训为目标的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改》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训为目标的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改》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由工程论文网提供特别整理,更多机械工程论文下载请联系工程论文网代写(.com)专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原北京***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成的北京市属普通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是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和经验,为北京市和***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统机械行业向现代化制造的跨越式发展,人才市场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新形势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根据自身条件顺应北京市科技和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更新办学理念,找准自身定位,突出人才的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多层次、全方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实施了素质、实践、创新的三要素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确立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在国家科技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变化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模式进行了定位,培养面向北京地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视野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先后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三次专业改革转向,从专业内涵上实行了传统机械向机电结合的转变、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人才定位上,实行了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从知识结构上,加强现代先进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更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解决现代生产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强化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教学及实践训练。2.提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转变,必须拓宽思路,在内涵和外延建设上有所发展,为此提出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即:充分开发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科学延伸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专业人才内涵,培养实践创新的行为理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训练。工程论文网认为教学资源的拓展包括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平台、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科研合作企业等社会化的教学环境;延伸时空是指开放性实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等工程实践环境;拓展内涵是指理工与人文知识的融合,机、电、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的融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二、建设了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系统1.构建优资资源共享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北京市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校内外资源共享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工程实训、机械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科技创新实践、校外实习实训共5个平台、40多个模块,如工程实训平台包括了车、铣、刨、磨、钳、铸、焊等机加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数控基本技能训练等;创新实践训练平台包括了基础普及型创新训练(机构创新设计、机加工创新设计等)、重点提高型创新训练(结合第二课堂和科研项目的单项创新训练等)以及综合创新实践(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器人大奖赛等)。该体系在不断完善校内教学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加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可满足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需要,还给学生创造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外活动时空。2.科学实施渐进式实践教学系统沿着思维的成长轨迹,遵循在理论基础和深入感知上引发闪光点的科学逻辑,形成5个层面的金字塔攀升式教育,分别为:普通劳动实践→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实验实践→工业训练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参见图1),该系统贯穿学生在校4个年级,实施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应用的4个结合。三、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强调课程设计等实践性强的环节,以综合性培养方案为核心、实用为目标,在设置实验项目及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形式时强调工程与实践导向,追求贴近工程实际的培养环境,培养方法体现实用性和目的性。打破原来单一课程体系的限制,将毕业设计与校内外科研相结合,将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等课程设计与创新训练相结合,将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仿真与机构结构设计相结合,开设了融合多门课程知识与内容的综合课程设计,力求教学内容的工程实用性、系统连贯性以及可拓展性。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培训和取证工作。工程论文网提醒您为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合起来,目前拥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见习工程师北京地区培训考试点、中国机械工程联合会指定数控工艺员培训点、全国三维软件原厂正版软件联考考试点和CAD技术培训点,已经连续3年举办了培训考试。四、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现代工程问题进行求解和系统设计,培养和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使毕业设计切实起到应用的作用,我们不断探索,开展的毕业设计改革包括选题与设计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及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1.合理选题,注重实效,鼓励实物型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倡导四个结合,即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力争绝大多数选题均来源工程实践。在内容及要求方面,力求内容具体、贴近工程实际,提倡小而精、不追求大而全,鼓励自主设计、大胆创新。鼓励实物形式的毕业设计,这两年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学校“实物型毕业设计”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实物型毕业设计,这一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政策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好评,部分学生的实物作品在全校范围进行了专题展览,收到了较好的实效,另外,还有些作品被选送参加了北京市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奖。2.革新毕业设计组织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组织形式上,尝试跨专业或跨专业方向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活动竞赛相结合形式的毕业设计。跨专业综合性、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营造了更为开放的设计环境和氛围。毕业设计选题时,首先由学院经研讨确定部分综合性毕业设计选题,然后根据题目内容和要求由学院内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生组成毕业设计小组,如地震救助机器人设计、多足救援机器人设计均分别由机械设计专业方向和机械电子专业方向的四名学生合作完成,智能办公座椅则是由机械电子工程与工业设计的两位同学搭档。同组学生既有明确分工又需要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完成共同的设计目标,小组由相应专业的教师联合指导。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既锻炼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17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