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方法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制造方法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过去研究液力变矩器不同制造方法对性能影响的差异主要依靠大量外特性试验,成本较高不易实现且不能对比内流场流动状态的差异。为深入了解铸造型与冲焊型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三维流动理论对两种不同制造方法的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制造方法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来选择不同制造方法的液力变矩器,提高变矩器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在阅读了大量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和铸造型液力变矩器进行性能理论对比分析,得出两种制造方法变矩器区别在于泵轮和涡轮的叶片厚度分布不同。冲焊型液力变矩器泵轮和涡轮的叶片为等厚度叶片,内环、外环及叶片都是采用钢板冲压焊接而成;铸造型液力变矩器泵轮和涡轮的叶片为流线型叶片,内环与外环及叶片都是按铝铸件设计。两种液力变矩器的导轮都是铸造而成,叶片也是流线型叶片。以YJH340型液力变矩器数据参数为基础,设计出两种不同制造方法的液力变矩器,其中叶轮叶片数目、进出口角度、几何尺寸相同,导轮相同,但泵轮和涡轮叶片厚度分布不同。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两种液力变矩器的实体模型,并将计算流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基于滑动网格的数值仿真方法对冲焊型和铸造型变矩器进行内流场模拟,整理计算结果,得到两种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根据变矩器三维流场瞬态数值模拟的结果,得到冲焊型和铸造型变矩器内部流场的分布特性。对比两种液力变矩器流场可知,冲焊型液力变矩器流场整体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不如铸造型液力变矩器均匀。低速比工况下,铸造型泵轮和涡轮流道上的高压分布区域小于冲焊型,但分布均匀,高速区域分布范围比冲焊型大,导轮变化不明显,但铸造型速度值减小。高速比工况下,铸造型整体压力值和速度值均比冲焊型有所降低,但分布更为均匀,泵轮和导轮的低压区域有所减小,涡轮流道中,压力差减小,二次流动等恶化现象相应减少。由于冲焊型为等厚度叶片,使得泵轮和涡轮流道中部液流的流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在流道中部叶片曲率变化最大区域附近出现一定范围的低速流区、脱流以及较大的速度梯度,速度的不规则分布能够消耗主流区的能量传递,是影响变矩器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铸造型液力变矩器由于叶片呈流线型,流道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更加顺畅,各个叶轮流道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流道中部叶片曲率变化最大的区域,流动恶化现象减少,效率提高,性能相对较好。 根据压力和速度的数值解对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和铸造型液力变矩器的性能进行计算,通过性能的比较,得出它们的宏观外特性。从循环流量、转矩系数、变矩比和效率四个方面对两种不同制造方法的液力变矩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内工作介质的循环流量大于铸造型,并且在整个牵引工况下泵轮的转矩系数也明显高于铸造型,在中速比工况下相差最大,这表明在发动机的外特性不变的情况下,冲焊型变矩器的能容性相对更大,与其匹配的变矩器尺寸可以较小;而铸造型失速工况变矩系数比冲焊型要降低了5%,但随着转速比的升高,铸造型逐渐和冲焊型接近,并且在i=0.75的最高效率工况附近略高于冲焊型。通过效率的对比可知,冲焊型在中低速比工况时性能好于铸造型,而随着转速比的提高,流线型叶片的铸造型液力变矩器在高效工况范围性能更佳,效率高。
[Abstract]:In the past, the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between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torque converter mainly depends on a large number of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tests. The cost is high,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l flow and flow state can not be compared.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d three-dimensional flow theory, the internal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wo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torque converter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and the causes of casting mold and impact welded torque converter. The influence rule of two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methods on the torque converter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so that we can better choose the torque converter with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s,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torque converter.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137.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原,阎清东;液力变矩器叶片制作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03年04期
2 周跃贤,孙思熙,刘成元;YJ375系列液力变矩器叶轮的铸造工艺[J];工程机械;1978年02期
3 杨卓祥,刘冀察,朱泽寅;叶轮铸造精度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J];工程机械;1996年08期
4 赵忠兴;液力变矩器涡轮精密铸造技术的研究[J];工程机械;2000年02期
5 李雪原 ,阎清东;液力变矩器模具设计参数化研究[J];工程机械;2002年04期
6 王宏卫;钣金冲焊型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研制[J];工程机械;2002年05期
7 赵红,马文星,王大志;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的探讨[J];工程机械;2002年07期
8 朱庆宇;杨卓祥;;液力变矩器导轮铸造工艺方法的改进[J];工程机械;2008年07期
9 刘伟辉;刘春宝;马文星;汪清波;;YJ350液力变矩器性能改进研究[J];工程机械;2008年07期
10 宋俐;赵兴旺;石坤;;液力变矩器泵轮内流场的仿真分析及性能预测[J];工程机械;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华;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石祥钟;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与特性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褚亚旭;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春宝;轿车扁平化液力变矩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迎春;数值模拟技术在液力变矩器流场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健;W305新型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晓晶;液力变矩器叶栅参数优化及造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4 吴建强;工程机械液力变矩器特性建模与匹配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雪松;车辆液力减速器三维流场分析与特性计算[D];吉林大学;2006年
6 许涛;液力变矩器三维流场仿真计算[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韩永飞;液力变矩器流场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波;液力变矩器的三维流场仿真计算[D];吉林大学;2008年
9 卢彬彬;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邹亚科;钣金型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7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33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