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流润滑状态下的滚动轴承摩擦副动力学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弹流润滑状态下的滚动轴承摩擦副动力学特性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滚动轴承 动力学 弹流 摩擦学 耦合分析 摩擦副
【摘要】:滚动体—滚道摩擦副是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滚动轴承的整体性能。长期以来,由于滚动轴承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复杂,理论研究难度较大,对其摩擦学和动力学性能的研究都是在各自领域内单独进行的,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耦合作用,因此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当前,滚动轴承正不断朝静音化、高速化和重载化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更完善的理论指导轴承的动力学设计。因此,进行滚动轴承摩擦副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研究,提高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分析弹流润滑研究、滚动轴承摩擦副动力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对滚动轴承摩擦副进行摩擦学、动力学耦合研究的必要性。分析指出,摩擦副中的摩擦学行为和动力学行为是相互耦合的过程行为:一方面,摩擦副的动力学行为影响油膜承受的载荷,从而改变摩擦副的油膜压力和厚度分布;另一方面,油膜状态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而影响摩擦副的动力学行为。据此提出,在分析滚动轴承摩擦副的动力学性能时,必须考虑摩擦学因素的影响。 基于求解弹流问题的复合直接迭代法,研究了稳态和纯挤压非稳态两类弹流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提出了一种求解点接触非稳态弹流问题的快速计算方法,为摩擦副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研究提供了分析手段。 分析了点接触、线接触摩擦副中摩擦学行为和动力学行为之间的联系;基于机械振动学和弹流润滑理论,分别建立了点接触、线接触摩擦副在自由振动和谐波激励条件下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模型,并采用顺序耦合分析法对耦合模型进行实例计算,得到了摩擦副中油膜压力和厚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历程以及接触体的振动响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建立的自由振动和谐波激励下的刚度和阻尼计算模型求解了摩擦副的等效刚度和阻尼;分析了摩擦副中摩擦学行为与动力学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了载荷、速度和润滑油的环境粘度等因素对摩擦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基于单个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模型建立了整套轴承的动力学模型;在轴承振动测试平台上进行了轴承振动实验,获得了完好轴承和缺陷轴承的振动响应信号。通过对比分析轴承振动响应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单个摩擦副的动力学模型。
[Abstract]:The rolling body - raceway friction pair is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the rolling bearing, and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irectly affec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rolling bearing.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rolling bearing complex theory is difficult to study, study on Tribological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ign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so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great limitations. At present, rolling bearings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mute, high speed and heavy load, and more perfect theory is urgently needed to guide the dynamic design of bearing.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ribological and dynamic coupling of the friction pairs of rolling bearings an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33.33;TH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恩;杨沛然;;椭圆接触纯自旋问题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6年03期
2 谭洪恩;杨沛然;周志梅;;波动表面的等温弹流润滑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8年03期
3 苏永琳;杨沛然;王成焘;;变速变载变曲率时变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8年03期
4 郇艳;杨沛然;;人工关节弹流润滑供液条件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8年05期
5 吕宏强;;高精度线接触时变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8年04期
6 郇艳;杨沛然;;自旋对椭圆接触热弹流润滑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9年06期
7 李超;王优强;王美术;;表面微点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弹流润滑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1年06期
8 杨萍;卢洪;杨沛然;;椭球自由下落纯挤压弹流润滑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08期
9 齐毓霖,张鹏顺,朱宝库,刘树春;部分弹流润滑状态的初步测试[J];润滑与密封;1983年01期
10 温诗铸,朱东;等温弹流润滑问题的直接迭代解[J];润滑与密封;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毓霖;张鹏顺;朱宝库;刘树春;;部份弹流润滑状态的初步测试[A];摩擦学第三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Ⅱ)[C];1982年
2 杨继武;陈谌闻;;二维稳态弹流润滑的问题近似、数值混合解(1.基本方程的推导)[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3 杨继斌;陈谌闻;;二维稳态弹流润滑问题的近似、数值混合解(Ⅱ、数值求解及算例)[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4 王兰美;;考虑极限剪切应力时弹流润滑的数值分析[A];第八届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梁鹤;郭丹;雒建斌;;高速下弹流润滑膜厚性质的实验与数值计算结果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玉言;王晓力;闫晓亮;;材料的非均质性对弹流润滑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建军;郭峰;王静;;两表面速度成一定夹角的非牛顿圆接触弹流润滑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鹏;刘晓玲;宋大同;王召岩;;滚子副急停过程的弹流润滑问题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汪久根;全永昕;周桂如;;乏油线接触部分膜弹流润滑分析[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10 任付娥;王优强;;乳化液油水比对钢/钢摩擦副的弹流润滑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培刚;光弹流润滑实验中智能速度伺服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何军;光弹技术在弹流润滑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高创宽;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混合弹流润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华同曙;非稳态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的实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柳剑;弹流润滑状态下的滚动轴承摩擦副动力学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剑平;等温线接触粘塑性流体弹流润滑数值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2 卞荣;表面磨损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弹流润滑的影响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3 郇艳;乏油条件下的自旋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4 赵辉;不同供油条件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弹流润滑及有限元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5 杨丽平;弹流润滑数值分析及其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冬伟;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时变热弹流润滑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本海;乳化液润滑复合塑料轴承的弹流润滑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书义;歪斜滚子副等温弹流润滑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朝峰;基于多重网格技术的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10 宋怀文;椭圆接触纯挤压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8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33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