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增强现实环境下车间布局设计的注册与协同交互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03:08

  本文关键词:增强现实环境下车间布局设计的注册与协同交互研究 出处:《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车间布局 增强现实 协同设计 注册 人机交互


【摘要】:传统车间布局辅助设计的研究主要是从定量的指标上对生成车间进行最优求解,如设备或单元之间的材料流、工件流以及空间利用率等问题上进行最优求解。本文立足于定性分析的角度在传统车间布局辅助设计的基础上引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针对在增强现实环境下的网络协同式车间布局系统的特点,着重对混合环境下的注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以及网络协同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以望能突破目前车间布局系统难以进行定性分析的瓶颈。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相应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增强现实环境下车间布局系统布局范围的特点,选定相应注册算法,该算法既要保证注册的精度又要满足注册范围的要求。基于以上的事实本文将基于视觉注册与电磁跟踪的注册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种混合注册算法。在推导混合注册算法的过程中本文做了两个假设:一是磁跟踪设备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二是发射器和标志物的坐标系完全重合。为了解决假设导致注册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自适应区域基准法来控制误差使其满足增强现实环境下车间布局设计系统的要求。 其次本文设计了一种在增强现实环境下能被计算机视觉所识别的标志工具—魔法棒。这种魔法棒的正反两面都带有能被计算机所识别的不同标志物等特点,本文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来定义并实现了车间布局操作过程中所用到的四种语义模型(选定、平移、旋转、删除)。此外,为了让魔法棒与虚拟模型之间能够正确显示它们之间遮挡关系,采用虚拟替身的方法并贴合到真实的魔法棒中把虚实遮挡问题转化为虚拟物体之间的遮挡问题。 协同设计被誉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本文将这种思想引入车间布局系统中。首先为多用户协同通信设计了格式统一的通信命令,利用资源锁的方法解决了多用户对同一虚拟模型竞争所产生的冲突问题。通过实验测试并着重解决协同通信过程中所遇到的网络异常(丢包、断网、延时等)问题。 最后,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增强现实硬件和软件系统平台,并通过运行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注册算法、交互方式和协同通信理论在车间布局系统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workshop layout aided design is mainly from the quantitative index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enerating workshop, such as material flow, workpiece flow and space utilization ratio between equipment or unit.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on traditional workshop layou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ugmented Reality AR) technology,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 network collaborative workshop layout system, emphatically registered under the mixe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thre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study, hope to break through the workshop layout system is the bottleneck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立,李伟峰,施志辉,王秀伦;三维仿真技术在车间布局设计中应用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8期

2 张浩,尹文生,熊友军;基于遥操作的视频增强现实系统的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4年10期

3 罗亚波 ,陈定方;虚拟制造中增强现实关键技术的探讨[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0年01期

4 李郝林,杨敏;基于生物遗传算法的车间布局优化算法[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年04期

5 马玉敏,陈炳森,张为民;基于敏捷制造理念下的车间布局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2年04期

6 郭天太,王引童;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J];机械制造;2003年06期

7 曾志斌,李言,李淑娟,张红兵;改进遗传算法及其在车间布局优化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5年02期

8 周雅,徐彤,阎达远,王涌天,哈涌刚;增强现实中虚拟物体的投影注册算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9 陈靖,王涌天,施琦,闫达远;增强现实系统的动态注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0 滕玮,田淮,曾芬芳,延自强;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针灸系统的视觉处理[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鹏;王涛;丁大勇;张益民;毕文元;包英泽;;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三维导航[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2 张旭光;阎镇;;面向遥科学实验的增强现实应用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宁;赵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马玉敏;陈炳森;张为民;;面向敏捷制造的车间布局设计[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越;王涌天;闫达远;;增强现实系统显示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顾光珍;杨健;周雅;刘越;王涌天;;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的标定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谢晓方;乔勇军;;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翻译系统建模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技术[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演讲辑录[C];2004年

9 王红;周雅;高宇;闫达远;;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虚实亮度匹配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李丹;黄有群;;增强现实交互技术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 陈志刚;“增强现实”适宜后向收费[N];通信产业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逄丹;“增强现实”用虚拟美化现实[N];通信产业报;2010年

3 陈志鸿;荷兰邮票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展现“托塔”情景[N];中国集邮报;2011年

4 ;AR:更深刻的现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5 ;移动增强现实:是炒作还是下一件大事?[N];网络世界;2010年

6 时报记者 张维维;视联网,,一切只需用眼睛去看![N];滨海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邹大斌;增强现实:互联网应用的新热点[N];计算机世界;2011年

8 多伦多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 侯明;在想象与现实之间[N];科技日报;2002年

9 特约作者 苏驰;真亦假时假亦真[N];电脑报;2010年

10 荆晶;手机带你穿越时空,如梦如幻回到从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子龙;面向增强现实的实时三维跟踪[D];浙江大学;2010年

2 孙超;增强现实环境下基于手势的自然交互[D];浙江大学;2010年

3 田元;增强现实中的虚实遮挡处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迟;增强现实中的三维物体注册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孙其民;计算机图形学中逆向绘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2年

6 熊友军;基于增强现实的遥操作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胡晓明;用于增强现实的姿态测量系统及其校正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旭东;基于特征点的增强现实三维注册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赵新灿;增强现实维修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朱杰杰;增强现实中多视图几何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峰;汽车内饰人机功效评估增强现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洪兵;增强现实环境下基于视觉的高精度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剑钢;基于增强现实的地理信息指引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项天远;可扩展的实时多投影增强现实平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高净业;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系统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余涛;基于增强现实的协同式装配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于洋;增强现实机械装配环境中装配过程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马玉可;一种微惯性跟踪器的设计及其在增强现实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可歆;手持设备上基于增强现实的虚实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青岛大学;2010年

10 任超宏;面向增强现实头盔显示器开发与立体显示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9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339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