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分解耦与模糊控制的变绳长三维吊车系统防摆与定位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部分解耦与模糊控制的变绳长三维吊车系统防摆与定位控制研究 出处:《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现实的运输过程工作中,起重机吊车系统的负载摆动问题一直是实现吊车系统快速装运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吊车系统与其抓斗负载是以绳索相连接的,然而随着吊车系统搬运负载的进行,负载会由于小车或大车的加速或减速过程而受到影响产生来回的摆动。吊车系统中绳索—抓斗—负载组成的系统又是一个弱阻尼系统,因而负载的摆动响应需要很长时间的衰减。在现实中,负载一般需要准确性定位,因而在负载摆动时通常是由有经验的师傅适当的减慢吊车系统的运行速度或者等到负载摆动衰减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就位操作。这样不仅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有时还会因师傅的大意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为了提高吊车系统的安全性、工作效率以及达到易于实现等目的,在此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策略来完成其自动操作,本文在天津起重机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针对这一具有激励不足欠驱动特性和非线性的变绳长吊车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对系统的分析方面,本文首先通过选取变绳长吊车系统目标控制变量作为系统坐标系的变量值,运用运动学基本原理分析出小车的坐标位置与速度,然后通过拉格朗日方程运算,建立起了桥式起重机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而后分别对变绳长吊车系统的运动机理及其抓斗及重物产生摆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解耦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系统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准确定位与防摆现象,数字实验仿真表明此控制策略不但简化了其复杂的数学运算,,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缩短了系统的调节时间,使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能。
[Abstract]:In practice , the problem of load swing of crane crane system has been an impassable problem for the rapid shipment of crane system . The crane system and its grab bucket are connected with ropes . However , with the loading of the crane system , the load can be impacted back and forth due to the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of the trolley or big car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 work efficiency and easy realization of crane system ,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 reasonable control strategy to accomplish its automatic operation . In this paper , under the strong support of Tianjin Crane Equipment Co . , Ltd . ,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study on this system with insufficient driving characteristic and nonlinearity .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oordinat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the trolley by selecting the target control variable of the variable rope length crane system as the variable value of the system coordinate system . Then , a system controller based on partial decoupling and fuzzy control is used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motion mechanism of the long crane system , the grab bucket and the weight of the heavy weight . The simulation of digital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control strategy not only simplifies the 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 , but also improves the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system , and makes the system have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trong robustness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鹤年;;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2 周龙勇;武光华;王东;朱春生;;基于单神经元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07期
3 张新彬;李世中;王文;;模糊控制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4 周立峰;黄辉先;龚娟;;基于模糊PI控制的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1年08期
5 柴恒蕾;;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6 刘璐璐;罗宇锋;;电厂主蒸汽温度智能控制策略研究[J];煤矿机电;2011年04期
7 崔连军;焦毅星;王鎏;;张家口发电厂给水自动加氨探讨[J];水工业市场;2011年07期
8 史步海;方志雄;;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电动折弯机研究与开发[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年07期
9 张志娟;;基于XDPS-400的汽包水位控制系统[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春生;侯云海;刘凡;;采用模糊控制的垂直型旋转式倒立摆系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华;张小芳;陆起涌;;模糊控制在恒温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峰;李萍;赵虎;居滋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模糊控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窦振中;;美国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研究历史和发展[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4 郭强;姚凯学;汪洋;;液压性能试验台模糊控制系统的PLC实现[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樊立萍;姜龙;;DC-DC变换器模糊滑模控制综述[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夏世芬;黄天民;;一种改进型自适应Fuzzy-PID复合控制结构[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7 程雅丽;安大伟;陈杰;;空调系统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8 王东升;巴力颖;;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在热轧板形控制中的应用[A];工业自动化应用实践——全国(第五届)炼钢、连铸和轧钢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杨廷志;麦勇军;;模糊控制在火电汽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师五喜;;一类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 潘树荣;三源牌模糊控制电饭锅原理及检修[N];电子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秦可;金洲科瑞:在模糊控制中实现精确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深圳国诚投资 迟坤;G合三洋 换手积极的成长股[N];证券时报;2006年
4 侯威邋林爱科;履带吊:价格昂贵的智能大力士[N];建筑时报;2008年
5 王昕;锅炉模糊控制及火焰数字监控系统的应用[N];中国电力报;2002年
6 张国宏;水泥回转窑模糊控制集散系统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01年
7 第一证券 楼栋;G合三洋 外资题材+业绩大增[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贾明;家电行业走向新“四化”[N];中国特产报;2005年
9 ;变频技术首次用于国产洗衣机 模糊控制节能节水市场前景好[N];工人日报;2000年
10 ;基于模糊控制的生产过程在线管理系统[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明亮;拖挂式激光平地机液压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Han Qiang;[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立伟;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4 韩文;新型电控液驱车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孟庆利;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维隔震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杨兵;管件液压成形的加载路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杜文吉;模糊控制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8 张果;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林勇;用于激光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赵建东;仿人机器人行走误差自调整模糊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环宇;燃煤供暖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王德超;基于模糊自适应理论的玻璃熔窑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董乃飞;新型干法水泥分解炉的模糊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胡磊;基于粒计算的模糊控制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丹丹;钢渣检测方法与挡渣控制系统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孙宇;高压注汽燃煤锅炉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孙桂爵;隧道窑监控系统设计及温度模糊控制器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吕志;基于部分解耦与模糊控制的变绳长三维吊车系统防摆与定位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董建庭;采用VOD法不锈钢冶炼过程实用化自动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陈宇;大滞后系统智能控制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6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39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