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并联机构轮胎成型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9 07:14

  本文关键词:并联机构轮胎成型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 出处:《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并联机构 轮胎成型鼓 运动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 仿真


【摘要】:并联机构以其自身的优势在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设备、装备制造业以及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是机械行业和自动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以并联机构轮胎成型鼓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首先,对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进行了研究,它是分析并联机构结构的基础;对分析并联机构运动学的基础理论和动力学分析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研究。 其次,依据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理论分析了轮胎成型鼓机构的自由度以及运动输出特性,依据运动学基本知识,对机构的位置正、反解,运动轨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机构的虚拟样机并利用仿真软件ADAMS对其进行了运动特性分析。 再次,在考虑机构构件全为刚体的情况下,利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其动力学方程,并利用ADAMS对其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 最后,在考虑构件弹性变形情况下,利用空间梁单元模型理论,推导出梁单元与支链的动力学方程,进而装配得到成型鼓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机构固有频率与其基本参量间的内在关系,并对构件的动应力进行了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研究,对并联机构轮胎成型鼓的结构、运动学、动力学性能有了具体且深入的了解,为轮胎成型鼓机构的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bstract]:Parallel mechanism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in the industrial robot, aerospace, medical equipmen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ntertainment. In recent years, is a hot research field of automation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the parallel tire shaping drum mechan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structur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Firstly,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parallel mechanism is studied.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parallel mechanism. The basic theory and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of kinematics analysis of parallel mechanism are studied.
Secondly, based on the topological theory of parallel mechanism of tire shaping drum mechanism freedom and movement output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kinematics, the position of the mechanism is that the solution of inverse trajectory was studied and established the virtual prototype of mechanism and using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ADAM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Thirdly, considering the mechanism components as the rigid body case, the dynamic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Newton Euler method, using ADAMS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Finally, considering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compon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sing the space beam element model,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beam element and the branched chain is derived, and then the assembly dynamic equations are obtained by molding mechanism,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mechanism between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basic parameters, and the dynamic stress of the component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we have a detailed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performance of the tire forming drum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ire forming drum mechanism.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伯奎;郑绍元;王玲;支前锋;刘远伟;;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载式地震模拟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年12期

2 季晔;刘宏昭;原大宁;范彩霞;强力;;一种新型2T2R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3 张蕴芝;薛强;;一种三坐标并联动力头——Sprint Z3的误差建模与灵敏度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1年15期

4 梁辉;李红芳;;基于PMAC运动学的并联机构力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8期

5 叶勇;;一种2SPS+UPR并联机构的位置与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3期

6 陈风明;朱和军;;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的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1年06期

7 张耀军;张玉茹;李浩;;平面柔索驱动并联机构的灵活工作空间及构型优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4期

8 杨启志;朱小兵;陈龙;黄国全;;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辆多维减振座椅的设计[J];机械设计;2011年09期

9 王成军;马履中;李耀明;;新型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奇异位形分析[J];机械传动;2011年07期

10 房海蓉;陈江红;;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机构设计与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薛明;颜永年;张人佶;李卫;;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熔融挤压成形工艺中的应用[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吴宇列;吴学忠;李圣怡;;并联机构位形空间的拓扑结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范守文;徐礼钜;;1PP+4TPS型空间并联机构位置正解[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东光;吴盛林;袁立鹏;;一种增大6-U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有效方法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昕;李泽湘;;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分析与应用[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张建军;李为民;李颖;高峰;;一种新型正交结构6-PPPS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解耦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由庆祝;国内首台新型并联机床在哈量下线[N];中国工业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齐二机床联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由庆祝;哈量研制出国际顶级LINKS-EXE700并联机床[N];中国工业报;2007年

4 柯葆;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8年

5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勤之;制造业:生产物质财富的产业[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兰海侠;五强联手 新一代并联机床试水中国市场[N];机电商报;2007年

7 陈循介;美国机床技术为何在世界领先[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8 记者 张亚德 姚琳;市领导走访慰问知名专家学者[N];保定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严曼青;并联机床:实质运作 多家竞争[N];机电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郝齐;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彬;支链布局对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结构约束及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丁玲;并联机构拓扑数组综合理论与计算机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程世利;并联机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张彦斌;少自由度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胡波;基于约束力/矩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和串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孙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陈巧红;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子逊;并联机构轮胎成型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许怀友;少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人的结构学与运动学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3 岳扩明;3-RPC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4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陈茂圣;基于三并联万向腕关节和二并联机构的混联机构的误差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田冠男;一种含非对称主动运动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卫进;基于并联机构新型液压支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吴筱春;6-PUS并联机器人数字化样机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刘华生;绳牵引并联机构分析与控制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10 张强;4-RSS+PS+2-RR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0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400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