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低频隔振的两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
本文关键词: 机械原理与机构学 隔振平台 球面并联机构 雅可比矩阵 运动学 出处:《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两转动自由度低频隔振的需求,基于球面并联机构理论提出了一种两转动自由度球面并联隔振装置。从机构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工作原理分析和自由度计算,并完成了隔振平台的虚拟样机设计。采用连杆参数的D-H表示法,以连杆圆弧张角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机构的约束方程,实现了其运动学逆解,并基于数值方法给出了运动学正解的求解过程及正逆解算例。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两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可操控性强、运动学模型合理有效,能够满足隔振平台所需的低频隔振性能需求。
[Abstract]:Aiming at the need of low frequency vibration isolation with two rot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 a spherical parallel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with two rot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is proposed,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degree of freedom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chanism. The virtual prototype design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s completed. Using D-H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parameters, the constraint equation of the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bar arc angle a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and the inverse kinematics solution is realize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method, the solving process of the forward kinematics solution and the example of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solution are given.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designed two-degree-of-freedom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 has strong maneuverability, and the kinematics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t can meet the need of low frequency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5362,51490660)
【分类号】:TH112;TB5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磊,付永领,刘永光,何琳;主动隔振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机床与液压;2005年02期
2 曲义远,黄真;空间六自由度多回路机构位置的三维搜索方法[J];机器人;198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萌;郝静如;孙江宏;;一种新型稳定平台的运动学和工作空间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段小帅;梁青;王永;;磁悬浮隔振器的自寻优前馈控制[J];船舶力学;2010年07期
3 黄真;孔宪文;;6-SPS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分析[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黄真;并联机器人及其机构学理论[J];燕山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5 陈绍青;王永;;基于磁悬浮隔振器的主动隔振控制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6 胡珂;王辉;朴丕龙;孙建波;;一种复合运动系统6自由度位置及速度的测量及算法[J];工程机械;2009年12期
7 刘军;何铁平;罗石;李衍德;;新型高效电磁反力作动器的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05期
8 于伟;马佳光;田竞;肖靖;;隔振对光电跟踪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及其抑制[J];光电工程;2012年04期
9 范潍;;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分析[J];电子制作;2015年08期
10 徐洋;华宏星;张志谊;周建鹏;;舰船主动隔振技术综述[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晚龙;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分散智能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于影;舰船航行纵向补给对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赵亮;一种2UPS-UPR并联机床的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郭建烨;三杆少自由度混联机床精度分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李广军;深潜救生艇多机械手对接装置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6 王洪瑞;液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7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8 石宏;3-TPS混联机床相关控制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高征;六自由度少支链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与奇异位形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冯志友;基于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哲;主动隔振系统控制器的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2 朱良;柔性浮筏系统隔振器参数与布置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林峰;金属丝网—磁悬浮隔振器设计与隔振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4 王月;空间运动可控多自由度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武鑫枫;车载刚柔耦合系统建模与减振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董卡卡;隔振系统的测试、建模与参数辨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建强;三自由度磁致伸缩驱动平台建模仿真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义;中央空调循环泵的隔振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黄群;基于压电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忠武;并联主动控制式空气弹簧隔振基础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志刚,孙承顺,杨铁军,黄金娥;人工神经网络在柴油机振动有源控制中的研究[J];船舶工程;2000年02期
2 黄真;曲义远;;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特殊位形分析[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3 梅德庆,陈子辰;微制造平台的精密隔振系统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1年06期
4 盖玉先,董申;振动主动控制中的作动器技术[J];航天工艺;1999年06期
5 盖玉先,李旦,董申;超精密机床的压电作动器隔振系统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0年03期
6 张庙康;;车辆悬架模糊神经网络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6年02期
7 屈文忠,邱阳,张陵,杨月诚;模糊自适应滤波的主动控制方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8 顾仲权,朱金才,彭福军,马扣根;磁致伸缩材料作动器在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9 盖玉先,李旦,董申;基于模糊神经融合的超精密机床振动主动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振动与冲击;2001年04期
2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年06期
3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年06期
4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5 徐缨;谈志春;;大型风机隔振基础的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案[J];石油化工设计;2005年01期
6 庄表中;杜锦才;;屋顶上安装制热、制冷空调机组的隔振技术[J];振动与冲击;2006年04期
7 苏荣华;彭晨宇;丁文文;;设计参数对双层隔振系统动态性能影响的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卢智成;朱全军;程永峰;;隔振(震)技术在电力设施中的应用及前景[J];电力建设;2009年06期
9 钟民军;胡世峰;史铁林;何其伟;;多步预测自校正控制算法在混合隔振中的应用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10期
10 刘敬伟;;隔振技术在冲压线上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立;;浮筏隔振技术在舰船上的应用与发展[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2 郑钢铁;;空间飞行器隔振与振动抑制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峰;许树浩;俞孟萨;;桁架式浮筏隔振研究综述[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庆俊;王晓雷;;主被动一体化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涌;胡永力;;空间探测精密载荷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6 高红伟;姚勇;褚云鹏;;采用隔振技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A];2014年全国建筑物鉴定与病害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杨国泰;何成宏;揭小平;;锤与曲柄压机的直接隔振[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张旭辉;付永领;刘永光;;基于约束权函数的FxLMS算法的自适应有源隔振技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高东;于随然;李朝旭;;机载真空管类器件一支架系统隔振分析[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爱中;张兰春;;弹簧隔振技术应用于汽轮发电机基础探讨[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管晶晶;北京市劳保所:自主创新支撑首都重大工程[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陈娟 通讯员 陈友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隔振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桂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业伟;基于非概率可靠性理论的航天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李锐;基于磁流变液悬置的发动机隔振方法与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王晓雷;气动隔振器及八作动器隔振平台控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梁鲁;减振隔振与整星及全箭动态特性相互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强;多子系统双层隔振实验台设计及惯性参数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付炼;双腔室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崔潇;两种新型并联多维隔振平台机构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4 王月;空间运动可控多自由度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红燕;车载计算机硬盘—支架系统的隔振缓冲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6 刘敏;隔振缓冲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殷向阳;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隔振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沈建;动量飞轮隔振平台性能仿真与最优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杨大皓;整星隔振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李一瑗;建筑楼面空调机组隔振支座的工程设计及数值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93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49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