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瓶颈甄别与升级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链 机理 瓶颈 升级路径 出处:《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甄别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瓶颈有利于从根本上找出制约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症结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企业分析自身发展不足及其原因,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路径也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辽宁装备制造业需要快速升级以跟上装备制造业新的发展趋势,所以甄别制约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瓶颈、分析其升级路径显得尤为必要,以实现整个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 本文根据约束理论提出了生产能力均衡和物流均衡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发达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启示,同时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现状(“半微笑”曲线和“哭”型曲线)及其存在问题;并根据生产能力均衡和物流的理论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机理(产业链内部实现结构的升级,外部实现价值的增值),并指出甄别制约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瓶颈才是升级产业链的关键;所以本文利用价值贡献率和因子分析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进行了甄别,甄别出产业链升级的瓶颈(技术研发环节和产业配套环节),从而从根本上找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症结和原因;在机理和瓶颈的基础上分析了 不同类型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路径。本文首次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进行了瓶颈甄别,得出研发环节和产业配套环节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瓶颈;针对不同类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给出了相应的产业链升级路径。本论文的研究在学术理论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完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相关理论体系。实际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以辽宁装备制造业实际数据为基础,结合因子分析法甄别出了产业链升级的瓶颈,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给出了升级路径,为政府和企业提出有益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Abstract]:The bottleneck of scree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is conducive to fundamentally find out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rux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upgrade,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analyze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reasons, analysis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upgrad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also conducive to clear their ow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Liaoning. Industry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rapid escalation of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the screening bottleneck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upgrade, the upgrade path analysis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who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upgrade.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logistics equilibrium equilibrium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based on the developed area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half smile" curve and "cry" curv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upgrading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quilibrium theory (logistics industry chain intern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external value incre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creening system abou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upgrade bottleneck is the key to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so this paper use value the contribution rate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screening of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to identify bottlenecks in the industry chain upgrading (technology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from the link) And fin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the cause of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fundamentall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nd the bottleneck
The path chai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different types of upgrade.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to identify the bottleneck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the R & D and industrial supporting link is the bottleneck of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corresponding industry chain upgrade path. The value of this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theo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erfect theoretical system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based on actual data,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bottlenecks in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upgrading path tha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put forward the beneficial policy and decision-making.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是大方向[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年04期
2 李刚;黄亮;王钢;;日本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对浙江的启示[J];浙江经济;2011年14期
3 谢黎;;输配电装备制造业机遇与挑战[J];装备制造;2011年07期
4 ;新兴产业规划及装备制造业五重点规划将发布[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4期
5 ;工信部建立钢铁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合作推进机制[J];机床与液压;2011年12期
6 穆朗;孙博;;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1期
7 宋之杰;王海亮;;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J];学理论;2011年23期
8 王素君;李佳徽;;提升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7期
9 秦良娟;张楠;杨前进;;我国电子及通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04期
10 本刊采编部;;总结经验 创新发展 谋划未来——写在“中国造纸装备制造业‘十一五’成就”系列报道之前[J];中华纸业;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晓丽;;沈阳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链的培育[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李姝;姜春海;;基于产业集聚的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途径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蒋恩尧;吴传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世权;;关于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刘新;刘冬平;;装备制造业防护涂料系统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涂料与涂装技术信息交流会暨商用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江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A];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丽娜;宋葛龙;;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不断提升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第二章 煤炭装备制造业的发展[A];中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年度报告(2010)[C];2011年
9 郭宇;;沈阳市铁西区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探索与实践[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10 吴和平;;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区域品牌 努力建设西北最大先进装备制造中心——关于宝天跨区域兼并重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考[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雪亭 王业伟 本报记者 马云霄;齐齐哈尔:发展“吃配”经济 延伸产业链条[N];黑龙江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正喜;徐州风电建设进入加速度[N];徐州日报;2008年
3 夏国辉 记者 刘晓文;加快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N];大连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卜令伟;恰是装备制造业调整时[N];友报;2009年
5 银川市委常委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 贺满明;关于银川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考[N];宁夏日报;2010年
6 任凯 侯刚 韩云;齐河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N];德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王蕾;装备制造业 振兴正当时[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奋勇;河北借装备制造振兴东风做大做强本土装备制造业[N];现代物流报;2009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吴艳荣;强龙头 壮龙身[N];河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国平;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苏建兰;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杨锐;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黄雪飞;生态视域下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黄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贸易保护与市场竞争[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尚利;德阳装备制造业网络化制造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黎春秋;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侯淑霞;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加快鄂尔多斯装备制造业展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马妍;太原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翟羽;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卫东;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化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毅;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实现路径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方佳维;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吴传荣;入世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8 王园萍;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长华;振兴东北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政策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谢海忠;基于经济周期的中国半导体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8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50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