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桥式起重机偏斜侧向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21:09

  本文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 水平偏斜侧向力 啃轨 集中驱动 分别驱动 出处:《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通用桥式起重机车轮的啃轨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其实际运行轨迹与假定的理想轨迹发生偏斜,二者之间产生了夹角,导致起重机的导行元件,这里通常指大车车轮的轮缘或是安装在起重机上的水平导行滚轮与起重机的运行轨道之间发生摩擦,对二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这种受损常令起重机的车轮或是轨道提早报废,大大缩短了起重机的额定使用年限。根据统计可知,起重机大车车轮轮缘的寿命通常为半年到一年,而大车车轮踏面的寿命则可以达到两年到三年的时间,是轮缘寿命的2~6倍,然而由于木桶效应,起重机车轮的寿命也仅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设想,如果可以提高车轮轮缘的使用寿命,则意味着起重机车轮的寿命将会得到提高。 然而造成啃轨现象的原因就是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其导行元件受到了水平偏斜侧向力的作用。水平偏斜侧向力一直是起重机课题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导致这种水平载荷的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首先从通用桥式起重机的结构设计,即跨度与基距之比(L/K),以及起重机车轮和运行轨道的加工、制造、安装等方面初步分析和总结了导致起重机歪斜运行并在水平偏斜侧向力的作用下导致啃轨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次,本文对通用桥式起重机工作时的歪斜运行情况进行具体的运动分析。分别针对集中驱动桥式起重机单个车轮在侧向力作用下的运行、分别驱动桥式起重机单个车轮在侧向力作用下的运行、起重机对角线上两车轮承受侧向力时的歪斜运行情况和起重机一侧端梁上最外端的两车轮所承受侧向力时的歪斜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每种状况之下侧向力的计算公式。并列举计算实例,与我国《起重机设计规范》中所给的经验公式进行对比。 之后,本文介绍了西德,欧洲,日本和前苏联对起重机偏斜侧向力的计算方法,并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目前关于侧向力的计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西德在偏斜滑移的假说下,对侧向力进行求解,这种方法考虑到了起重机运行机构的具体特点;另一类则是利用经验公式对侧向力进行求解。 最后,本文对现行起重机歪斜运行时采用的纠偏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common bridge crane wheel gnawing is a common phenomenon, which refers to the deflection between the actual running track and the supposed ideal track of the crane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which results in an angle between them, which leads to the guide element of the crane. In this case, friction usually occurs between the wheel rim of a cart wheel or a horizontal guide roller mounted on a crane and the track of the crane. This kind of damage often causes the crane's wheel or track to be scrapped early, which greatly shortens the crane's rated service lif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 life of the wheel rim of a crane usually ranges from half a year to a year, while the life of the wheel tread can reach two to three years, two or six times the life of the wheel rim, but due to the barrel effect, The life of the crane wheel is only six months to one year. It is envisaged that if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heel rim can be increased, it will mean that the life of the crane wheel will be increased. However, the reason of gnawing is that the guide element of the crane is affected by the horizontal oblique lateral force, which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ran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horizontal load.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bridge crane, that is, the ratio of the span to the base distance, and the machining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crane wheel and the running track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the gnawing caused by the lateral force of horizontal deflection and the skew running of the crane in the aspects of installation and so on. Secondly, this paper makes a specific motion analysis on the skew operation of the general overhead crane, aiming at the operation of the single wheel of the centralized drive axle crane under the action of lateral force. The operation of a single wheel of a drive axle crane under the action of lateral force, The skew operation of the two wheels on the diagonal line of the crane under lateral force and the outermost two wheels on the side beam of the crane are analyzed.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lateral forces under each condition are derived, an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compare them with the empirical formula given in the Crane Design Code of China. After tha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calculating the oblique lateral forces of cranes in West Germany, Europe, Japan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makes a brief comparative analysis. One is to solve the lateral force under the hypothesis of oblique slip in West Germany,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ane's running mechanism, and the other is to solve the lateral force by using the empirical formula. 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iation correction measures used in the skew operation of cranes.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礼谦;;桥式起重机副起升机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 郭战刚;;桥式起重机故障排除分析[J];机电信息;2011年24期

3 陈步云;;化工企业桥式起重机的管理检验与使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4 刘远娟;;三菱PLC在桥式起重机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1年06期

5 王斌;;桥式起重机啃轨现象及处理方法[J];大众标准化;2010年S2期

6 吴焕;高建和;魏春良;车永哲;刘永智;;基于有限元的桥式起重机静动态性能校核[J];机械工程师;2011年08期

7 张如山;;PLC控制桥式起重机中的硬件构成[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8 倪品竹;王嘉;林洋;;桥式起重机啃轨原因分析[J];品牌与标准化;2011年Z1期

9 刘冰;高勇;井德强;杨新明;;桥式起重机设计验证评审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4期

10 何洪君;;浅淡25/5TdⅡCT_4型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的安装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兰霞;钟敏;;低速双钩桥式起重机设计[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2 马宗雄;范勤;;桥式起重机动态特性分析程序及应用[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3 胡晓光;丁克勤;隋允康;;桥式起重机的静动力学数值模拟及安全评价[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明信;张丽华;;节能减排在6#桥式起重机改进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崔栓伟;文聘;张亦良;;桥式起重机横梁的优化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史文胜;张文毅;;预应力法在桥式起重机主梁下挠修复中的应用[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备战;;桥式起重机啃轨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A];河南省冶金行业低碳冶金与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薛桂芹;钱晓龙;汪晋宽;;Pico控制器在抓斗桥式起重机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卜广强;;吊运熔融金属的QDY型桥式起重机值得改进的方面[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10 郝雨江;;双梁桥式起重机维修与检测初探[A];第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瑞;中集制造世界最大桥式起重机首次吊装成功[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记者 陈铁;桥式起重机虚拟操纵系统在武汉研制成功[N];中国质量报;2009年

3 山东 梁政 申世忠;20/5T桥式起重机的检修经验[N];电子报;2011年

4 记者 姚陟雄 通讯员 陈兰松;水钢获准制造B级桥式起重机[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童廉;通联重机承建900吨桥式起重机[N];中国船舶报;2008年

6 记者 佟冬俊;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研制成功世界最大桥式起重机[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荆萍;重工·起重集团签最大桥式起重机制造合同[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莫言 韩玉斌;烟台企业开发生产出世界最大桥式起重机[N];中国质量报;2008年

9 丁洁邋曹克顺 马静;7月份太重起重机生产再创佳绩[N];太原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赵加积;太重起重机:从“产品经营”迈向“品牌经营”[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斌;基于吊重防摇控制的起重机快速对位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建正;基于产品平台的快速设计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3 魏国前;起重机模拟培训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包志炎;定制产品进化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袁涛;机械结构参数相关性与串并联体系可靠性灵敏度设计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6 马传帅;主动摆臂四轮菱形月球车移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移动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洁;桥式起重机偏斜侧向力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驰中;大跨度桥式起重机平衡台车开裂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郭文孝;基于许用应力法的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验证及安全性评价[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春燕;桥式起重机先进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王伟;桥式起重机智能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大学;2012年

6 王文娜;桥式起重机箱型主梁的优化设计和焊接数值模拟[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罗俊尧;桥式起重机的防摆控制方法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志海;基于疲劳试验的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辛宇鹏;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验证与安全性评价研究及软件开发[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贤波;桥式起重机寿命评估及起升能力提升[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48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548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