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松动EEMD损伤识别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螺钉松动 切入点:损伤识别 出处:《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年11期
【摘要】:针对连接结构在振动环境下易发生松动的问题,进行了框架结构模型连接松动损伤识别实验研究。根据螺钉在不同扭矩下的结构稳态响应信号,分析了信号功率谱差异和松动损伤引起的非线性特征,对响应信号进行了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EEMD),利用第1阶固有模式函数(IMF)构造能量损伤指标进行螺钉连接松动识别。结果表明,基于高频固有模式函数所构造的能量损伤指标可以有效表征不同扭矩下的连接松动所引起的结构非线性损伤,能够较好地反映螺钉连接结构的松动情况。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prone to loosening in vibration environmen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osening damage of frame structure model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eady state response signal of screw under different torque,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signal power spectrum difference and loosening damage are analyzed. The total averag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f the response signal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nergy damage index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first order inherent mode function (IMF) to identify screw connection loosening. The energy damage index based on the high frequency inherent mode function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nonlinear damage caused by joint loosening under different torque and can reflect the loosening of screw connection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工程力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402)资助
【分类号】:TH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昕;损伤识别理论在桥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公路;2005年04期
2 豆征;王欣;;基于离心加权的桁架早期损伤识别[J];起重运输机械;2007年05期
3 宗周红;牛杰;王浩;;基于模型确认的结构概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4 刘济科,汤凯;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赵立波;;浅谈梁的损伤识别方法[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6 李学平;余志武;;一种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新方法[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7 胡利平;韩大建;;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动态法桥梁损伤识别[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周潇;刘泉;李军歌;;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梁桥损伤识别[J];西南公路;2009年01期
9 单德山;李乔;张吉刚;;蒙特卡罗法在桥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Eric M. Lui;Ajit C. Khanse;;钢框架非比例损伤识别[J];钢结构;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健;;不同尺度上桥梁损伤识别的信息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黄永;李惠;欧进萍;;基于分形理论和小波包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石磊;陈少峰;王焕定;王伟;;损伤识别指标的模糊层次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蒋济同;李志强;;基于遗传算法的梁损伤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珑祺;向志海;周马生;;基于频率和振型的测量点优化和损伤识别方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钟军军;董聪;夏开全;;基于结构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7 薛祥;霍达;滕海文;李宁波;;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基函数敏感性探讨[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唐健;曹宗杰;于洋涛;;结构健康监测中损伤识别的现状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效尧;;桥梁损伤识别的静态RBE神经网络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赵红兵;顾元宪;;基于极大极小化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地面交通激励下古建筑影响及古木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乾;桩板式挡土墙损伤识别及预警[D];重庆大学;2015年
3 赵红兵;基于“能量测试”和优化方法的结构单元损伤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5 鲍跃全;结构健康监测的数据压缩采样与损伤识别融合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清华;基于概率可靠度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尚鑫;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程良彦;拱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结果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施洲;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性能评定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孙砚飞;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天德;基于FEMU和SVM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韩锦涛;基于光热偏转法的激光薄膜损伤识别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正弟;基于附加虚拟质量的模型修正方法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关士锋;基于振动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千宇;基于模型的损伤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林洁琼;带裂缝混凝土板动力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林鑫鑫;基于桥梁挠度监测的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的预测函数模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韩乃杰;基于分布式宏观应变测试的受弯构件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李艳;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遗传算法的悬索桥损伤识别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余祥;基于Hilbert-Huang理论斜拉索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4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69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