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回转机构安全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安全评价 切入点:回转机构 出处:《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项目的规模化,使起重机械的使用数量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起重机械是一种工作危险性较高的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起重设备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诸多学者致力于安全评价工作的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若能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则可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专业机械设备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则更少。目前起重设备安全性的评估大多是通过专家或检验人员的现场检测给出定性的评价结果,事故隐患往往很难及时发现,并且评价结果受评价者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水平影响较大。 针对上述现状,,本文以起重机回转机构为评价对象,采用模糊故障树分析和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对该研究对象进行安全性评价。具体研究过程为:首先在充分了解回转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整个系统主要零部件可能存在的故障的基础上,建立了回转系统“回转能力不足或不能回转”故障树,采用模糊故障树分析法对所建故障树进行分析。其次针对无法获得基本事件概率的情况,引入模糊理论,采用专家判断法求出基本事件的模糊概率值。再次针对故障树分析法仅从单一故障角度对系统安全性分析,很难综合考虑环境、人为等模糊因素影响的局限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系统的角度,建立了起重机回转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模型,对系统整体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然后给出回转系统的安全状况等级和安全评分,其评价结果为企业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最后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VC++为开发平台,并结合Access强大的数据库存储能力,开发出了“起重机回转机构安全评价系统”。 通过实例验证,得到评价结果与现场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正确性,所开发软件的宜人性和可操作性,可为起重设备安全性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our country, the number and scope of use of lifting appliances have been expanded. Lifting machinery is a kind of special equipment with high working risk. Once an accident occurs, it will cause serious property losses and casualties. The safety of lifting equipment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At present, many scholars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safety evaluation. Aft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if we can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the equipment in time and evaluate its safety,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and avoid the accidents. The study of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s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re is less research 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lifting equipment i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experts or inspectors, and the hidden dangers of accident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find in time.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he evaluators.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rane rotary mechanism as the evaluation object, The method of fuzzy fault tree analysi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safety evaluation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ncrete research process i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rotary system are fully understood.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ossible faults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fault tree of "insufficient or unable to turn" of the rotary system is established. Fuzzy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ault tree. Secondly, fuzzy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basic event can not be obtained. The fuzzy probability value of the basic even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expert judgment method. Thirdly,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 of fuzzy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 and artificial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analyze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by fault tree analysis only from a single fault point of view.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model of crane rotary system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The overall safety of the system is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and then the safety status grade and safety score of the rotary system are give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provide an effective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prevent accidents. Finally,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VC is used as the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Access has powerful database storage ability. Th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of crane rotary mechanism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example verificati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analysis results. It shows that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s correct, and the software developed is suitable for humanity and maneuverability. It can provide practical methods and means for safety evaluation of lifting equipment.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建伟;;广义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模型及其在铁路桥梁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田志成;丛国全;范英;夏明珠;;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在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机械;2008年19期
3 田建;桂志敬;陈济丁;耿红;;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综合评价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2期
4 李新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拆除爆破施工安全评价方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5 王学明;姜华平;吴伟阳;;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S1期
6 石勇;;货运企业运输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张小飞;苏国韶;;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百东河水库安全评价[J];人民长江;2009年13期
8 王英博;李仲学;;基于AHP的矿山尾矿库安全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凡;;模糊综合评价在空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空中交通管理;2008年06期
10 朱小红;陆愈实;周德红;;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世强;王永刚;;停机坪作业系统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晓阳;陈宝技;刘娜;桂维振;刘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矿区生态环境分析[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传模;汪士果;;基于APH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舒海文;马九贤;巨永平;;室内空气品质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5 陈方先;张晓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6 杨颖涛;李连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VTS运行效益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裴玉龙;付川云;;城市冰雪路面交通运行安全评价[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张承明;梁勇;苗良;李文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9 罗一忠;余佑林;阳雨平;;深井采场凿岩硐室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A];金属矿采矿科学技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金余;赵靖;沈常友;徐矫翔;;商品住宅舒适度模糊综合评价[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爱国 本报记者 徐文标;异地评价关卡重重[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2 记者 陈中华;四川严惩煤矿安全评价中弄虚作假行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于广宁;屁股坐在责任上[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4 ;江西省细分安全评价收费标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5 通讯员 武丽萍邋王中强;独石化炼油厂安全评价向班组延伸[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谦 刘飞;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7 安安;安全评价师已设定为国家新职业[N];经理日报;2007年
8 记者 于广宁;河北安全评价业欲“瘦身”[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杨谦君 冯淮河;风大浪大 我自泰然[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10 瞿长福;做好安全评价实现安全发展[N];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业;基于随机过程的桥梁系统可靠性及其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田金亭;基于CAT的中学生创造力评价技术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永强;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王炳春;论中国农地资源安全[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5 杨令强;高拱坝开裂分析及安全评价[D];天津大学;2003年
6 郭彬;循环经济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D];天津大学;2005年
7 陈英姿;中国东北地区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丁振华;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平台评价与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纯洪;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陈荣仲;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云;汕头海区通航环境安全评价与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2 李新宇;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郭进;金堆城露天矿安全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束兵;中小型水库土石坝安全度的模糊综合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慧芳;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6 南爱强;城市公交安全管理及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柴修伟;水下钻孔爆破施工过程事故的安全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范翔;山区公路安全评价[D];长安大学;2006年
9 包国江;基于航海模拟器的船舶操纵评估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欧阳金;城市燃气储配站站场安全性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7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69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