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考虑油膜力作用的滑动轴承冲击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09:57

  本文选题:滑动轴承 + 水下爆炸 ; 参考:《机械强度》2016年02期


【摘要】:船用滑动轴承是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是舰船机动性的基本保证。但滑动轴承在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冲击试验却不多见。以船用大型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专门研制了一套能够模拟实船安装状态和工作状态的试验传动轴系系统,在浮动冲击平台上开展了水下爆炸冲击试验,分析了轴承瞬态响应特征。结果发现,滑动轴承油膜关系在剧烈的垂向冲击载荷作用下出现碰摩,能够瞬时提高运转扭矩,对轴系动力源的冲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浮台横向冲击载荷较小,轴系振动幅值未超过轴承间隙。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目前应用的油膜动力学模型并不适用冲击动响应分析,急需建立适用的模型。研究对于进一步修正舰艇轴系冲击动力学模型、提高仿真预报精度提供了参考。
[Abstract]:Marine sliding bea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hafting, and its stabilit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ship maneuverability. But the impact test of sliding bearing under underwater explosion load is rare. Taking the large sliding bearing of shi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set of experimental transmission shaft system which can simulate the installation state and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ship is specially developed, and the underwater explosion impact test is carried out on the floating impact platform. The transie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bearing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film relation of sliding bearing appears rub-impact under the action of severe vertical impact load, which can instantly improve the running torque,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act reliability of shafting power source, and the lateral impact load of floating platform is smaller. Shaft vibration amplitude does not exceed bearing clear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oil film dynamic model used at present is not suitable for impuls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and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oil film dynamic model.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modifying the impact dynamics model of ship shafting and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作者单位】: 海军装备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9215)资助~~
【分类号】:TH13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茑庆,张雨,刘耀宗,胡晓棠,温熙森;转子系统动静件间尖锐碰摩时的振动特征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09期

2 戈志华,高金吉,王文永;旋转机械动静碰摩机理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3 昂雪野,张松鹤;转子-定子系统松动-碰摩耦合故障的动态响应分析[J];汽轮机技术;2004年04期

4 张勇,荆建平;碰摩转子动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汽轮机技术;2005年03期

5 单颖春,刘献栋,何田,李其汉;双转子系统碰摩有限元接触分析模型及故障诊断[J];航空动力学报;2005年05期

6 张思进;傅衣铭;陆启韶;;一类转子碰摩映射的分叉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7 华征潇;;旋转机械转子系统碰摩位置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张靖,闻邦椿;松动-碰摩耦合故障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9 卢文秀,褚福磊,郭丹;基于遗传算法的碰摩位置辨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许斌;徐尉南;张文;;单盘转子的同步全周碰摩及其稳定性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俊;;转子/定子碰摩全局特性分析及主动抑制碰摩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王仲生;王育才;;转子碰摩力学特征及其监控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张小龙;江俊;;考虑定子质量和碰摩面刚度的转子/定子系统反向涡动失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何田;刘献栋;李其汉;冯国全;;转-转碰摩双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朝峰;孙伟;闻邦椿;;两处碰摩高维转子系统的周期运动稳定性分析[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6 江俊;;碰摩转子稳定性分析及反向涡动失稳条件确定[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许斌;张文;徐尉南;;单盘转子的同步全周碰摩及其稳定性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陈予恕;张华彪;李军;;弹支刚性转子系统碰摩的分岔响应[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9 韩清凯;段海洋;罗忠;;内外双转子系统的碰摩敏感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10 徐伟;高文辉;江俊;;高转速转子/定子碰摩动力学现象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俊侠;工作转速下大型转子系统碰摩二次故障耦合振动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晓伟;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旋转机械碰摩故障诊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胡茑庆;转子碰摩非线性行为与故障辨识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4 吴敬东;转子系统碰摩的若干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丛蕊;碰摩转子动力学行为及融合相空间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马辉;损伤转子动力学特性及故障特征提取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7 张华彪;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碰摩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潘健智;复杂温度环境中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碰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永强;高速旋转机械故障的若干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及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4年

10 李孟麟;融合叶尖定时信号的旋转机械转子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胤鼎;碰摩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曹素兵;转子系统碰摩的非线性行为研究[D];四川理工学院;2008年

3 郎慧慧;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兴阳;转子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的动力学分析与辨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户彩凤;碰摩转子振动特征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6 王继选;汽轮机转子碰摩的非线性振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许太强;滑动轴承支承碰摩转子系统研究及实验测试[D];山东大学;2013年

8 杨佳丽;旋转机械转子动静碰摩分析及其振动控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孟祥雪;碰摩和油膜耦合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与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10 白瑞松;机车牵引电机转子碰摩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7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777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