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气锤冲击作用下含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加速度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18:21

  本文选题:螺栓连接 + 组合结构 ; 参考:《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摘要】:为了获得组合结构在高过载环境中的加速度响应规律,进行了气锤过载冲击实验,得到带螺栓连接组合结构不同位置的加速度响应,并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实验动态冲击过程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利用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高过载环境中螺栓预紧力、气锤冲击速度对组合结构不同位置加速度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螺栓预紧力较小时,组合结构对加速度"削弱"明显,当1#和2#位置螺栓预紧力达到10 k N和15 k N时,组合结构对加速度"削弱"作用减小并趋于稳定;初始冲击速度增加,相邻位置加速度差值增加,差值基本呈线性关系,斜率分别为0.025 66和0.013 57。以上结论为实际工程应用抗过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law of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composite structure in high overload environment,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composite structure with bolt connection at different positions was obtained by air hammer overload impact experiment. The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impact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 which verifi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bolt pretightening force and air hammer impact velocity on the acceleration of composite structur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high overload environment were simulated by using the verified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bolt pretension force is small, the combined structure weakens the acceleration obviously. When the pre-tightening force of the bolt at the positions of 1# and 2# reaches 10 KN and 15 KN, the combined structure decreases and tends to stabilize the acceler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impact velocity, the difference of acceleration between adjacent positions increases, and the difference is basically linear, with slopes of 0.025 66 and 0.013 57 respectively. The above conclusion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anti-overload design.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弹药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02121)
【分类号】:TH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郑旭东,黄勇,马克俭;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式空腹板[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孔玲云,罗鸿平;禹州电厂一期工程钢-砼组合结构施工[J];平原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赵跃宇,蒋丽忠,王连华,刘光栋,易伟建;索-梁组合结构的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内共振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4 金凌志,顾艳阳,曹霞;浅析组合结构在房屋改建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训良;;工程加固改造中的组合结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6 聂建国;樊健生;;广义组合结构及其发展展望[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6期

7 曾菁;樊健生;;双钢板型组合结构[J];工业建筑;2007年04期

8 王立衡;;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9 王强;;梁壳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合理建模[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10 董亮;彭洋;;组合结构疲劳研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善桐;高伯扬;;组合结构在我国的发展[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马云生;杨永德;;空间板架组合结构二阶段设计法[A];第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8年

3 尹泽勇;尹晶;任培正;;组合结构的一类过渡元素[A];土木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1年

4 王石刚;刘利;黄玉盈;钟伟芳;余俊;林金铭;;组合结构优化齿行法[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5 曲淑英;;组合结构的杆系化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6 钟善桐;;近年来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7 钟善桐;;组合结构在我国发展的新形势[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施养杭;;钢—砼组合结构的研究、发展、应用与前景[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鞠美丽;廖绍华;傅相明;;桩板组合结构的技术特点及应用[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10 王小盾;陈志华;白晶晶;李珊珊;安琦;;钢木组合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泽华;倡导国学少搞“倒贴金”[N];新华日报;2009年

2 记者 赵姝婧 实习记者 赵聪;理想绘制蓝图 匠心构架彩虹[N];新清华;2013年

3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胡达和 谢志红;钢及其组合结构在人行天桥与城市立交桥中的应用[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金乾生;在创新中培育优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温航;漫漫四载维权路 德国瑞好终如愿[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6 孙殿臣、隋艳娥 牛秀艳;建筑屋顶待“改革”[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通讯员 唐作凤 胡蕾斯;解开钢筋与型钢柱的“结”[N];中华建筑报;2013年

8 ;钢结构发展前景与目前存在的问题[N];中国冶金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海兵;索—梁组合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何联格;柴油机关键件螺栓连接组合结构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姗;低噪声柴油机组合结构及连接部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彭伟才;基于混合模型的中频振动声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3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853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