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冗余并联机构运动学性能分析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8-05-07 10:48

  本文选题:冗余并联机构 + 雅可比矩阵 ; 参考:《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研究了一种4自由度—虎克铰—移动副—球铰/转动副—移动副—虎克铰冗余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性能评价指标和优化设计,建立了该并联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得到了该机构的3个不同的运动学性能评价指标,即条件数、最小奇异值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评价不同位形下运动学综合性能的全局灵巧度系数指标,并分别研究了不同性能评价指标在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最后,基于全局灵巧度指标,利用遗传算法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为该冗余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kinema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and optimal design of a 4-DOF (4-DOF) -Hook hinge-mobile pair-ball hinge / rotary pair-hook hinge redundant parallel mechanism are studied, and the Jacobian matrix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hree different kinema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namely condition number, minimum singular value and maneuverability, ar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global dexterity coefficient index for evaluating kinematic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is def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in the workspace of parallel mechanism is studied respectively. Finally, based on the global dexterity index,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redundant drive parallel mechanism. It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redundant paralle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纳米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5138)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BS2012ZZ008)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资金项目(tshw20130956) 山东科技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1KYJQ102)
【分类号】:TH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亚青,刘雄伟;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9期

2 郭瑞琴;;并联机构运动分岔与稳定性分析[J];机械传动;2008年02期

3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4期

4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5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6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7期

7 邓嘉鸣;尹洪波;沈惠平;李菊;杨廷力;;基于方位特征集的两转动(0T-2R)并联机构的型综合及其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24期

8 李鹭扬,吴洪涛;并联机构正运动学一维搜索法[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杨光,文福安,魏世民;用于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座标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10 周兵,杨汝清;3自由度平动并联机构结构参数的优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超;杨向东;刘莉;陈恳;;并联机构的可驱动性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范彩霞;刘宏昭;;双驱动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荣辉;丁洪生;张同庄;;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震动力平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宋方臻;宋波;;平面并联机构与磁悬浮控制电主轴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9 郑相周;罗友高;宾鸿赞;;移动型3-UPU并联机构静态稳定性分析[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建军;李为民;李颖;高峰;;一种新型正交结构6-PPPS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解耦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秉毅;闭环和并联机构拓扑胚图理论与应用[D];燕山大学;2015年

2 丁建;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精度分析及其综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徐东涛;基于动力学分析的改进型Delta并联机构运动可靠性建模技术[D];东北大学;2015年

4 张帆;并联机构特性分析与综合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5 张彦斌;少自由度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郑亚青;绳牵引并联机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及其在风洞支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8 张勇;可约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程世利;并联机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郝齐;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世培;并联机构的人机交互式装配实现及运动性能自动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2 郭萌萌;重力作用下被动过约束并联机构受力与虚拟仿真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3 卢芹芹;三维平移并联机构型综合与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4 周莎莎;少自由度过约束并联机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吴静;被动铰为球铰的二自由度平移并联机构的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程锐;基于螺旋理论的3-CRP_(4R)RR并联机构的奇异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中林;2-URR-RRU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及优化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8 邹忠月;新型三平移并联机构结构参数优化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克杰;变拓扑并联机构综合方法及应用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10 林伟阳;平面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和解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5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85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