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sim在连接器制造单元仿真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连接器 + 制造单元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为提高竟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开发和应用柔性装配系统是电子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连接器制造单元由多个标准化模组和工业机器人组成,其较以往自动化水平更高。目前,规划设计或改善制造单元通常采用定性分析和经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这种只有通过项目实施来检验设计的方法给企业带来了过多的成本负担和很高风险,也不利于企业的现代化生产。因此,仿真在连接器制造单元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富士康科技集团的DDR连接器插针制造单元为背景,在对原有制造单元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建模仿真的目的和目标。首先,应用基础IE的方法对原有连接器插针制造单元进行系统的定性研究,从总体上得到初步的优化方案;其次,用Flexsim对原有和未来DDR连接器插针制造单元进行仿真建模,使原有插针制造单元的仿真模型与实际制造系统运行基本一致;接着,对未来DDR连接器插针制造单元的运行状况进行仿真、评价和分析,最终验证了DDR连接器插针制造单元改善方案的可行性。 本课题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通过模型来分析、评价和优化制造系统的性能,这对于以后连接器制造单元在规划设计、改善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competitive power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assembly system is the only way for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unit is composed of several standardized modules and industrial robots. At present,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design are usually used i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r improving manufacturing units. This method of checking design only through project implementation brings too much cost burden and high risk to enterprises. Also not conduciv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uni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DDR connector pin manufacturing unit of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as the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original manufacturing unit, the purpose and goal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re defined. First of all, the method of basic IE is applied to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the original connector pin manufacturing unit, and the preliminary optimization scheme is obtained. Secondly, the original and future DDR connector pin manufacturing unit is simulated and modeled by Flexsim.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original pin manufacturing uni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actual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n,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future DDR connector pin manufacturing unit is simulated, evaluat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DDR connector pin manufacturing unit is verified. This paper applies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analyze, evaluate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through the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planning,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unit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1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传雷;李磊;刘宏伟;;基于FLEXSIM的某生产线物流仿真优化[J];物流技术;2011年15期
2 王雷;唐敦兵;袁伟东;;基于隐式协调机制的制造单元构建技术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7期
3 卓奕君;;基于Flexsim的生产线优化设计[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宋娟;;基于多Agent柔性制造单元的生产调度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年06期
5 张华;;稳健小巨人 制造大未来[J];现代制造;2010年39期
6 ;2012深圳机械展 2012-3-28-31 深圳会展中心[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1年09期
7 戴坚;;宝钢:信息与管理的深度开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16期
8 徐辉;葛茂根;张铭鑫;;面向MES的柔性装配过程物料追踪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锡龙;吴冲锋;王浣尘;;制造单元设计——基于工序操作的矢量方法[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盛伯浩;罗振壁;赵宏林;刘阶萍;;快速重组制造系统(RRMS)——新一代制造系统的原理及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曾亮;叶理德;陈建辉;;基于Flexsim的炼钢连铸工程物流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周美立;;相似制造系统工程[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林鑫;;基于Flexsim的混合生产线投产方案的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6 毛建忠;姚能长;吴智铭;;ART1及模糊ART神经网络在设计制造单元方面的应用[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7 俞胜平;吕瑞霞;庞新富;郑秉霖;柴天佑;;基于虚拟现实的炼钢连铸调度仿真系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六分册)[中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8 戴虎;刘根豹;虞春跃;;Flexsim模拟环境[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唐云海;;集成制造单元基础数据环境建设[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窦丹丹;谢强;;基于本体的扩散制造质量信息集成框架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兰海侠;致力于本土化生产 宁夏小巨人打造“制造单元”[N];机电商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丹云;宝钢股份产销研运作模式引发“连锁效应”[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丹云;看宝钢按周交货如何“亮剑”[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杨海成;迈向集成与协同的三条主线[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从容;探索批产模式 构筑数字支撑[N];中国航天报;2005年
6 杨海成;迈向集成与协同的三条主线[N];计算机世界;2005年
7 本报记者 刘斌;宝石机械搬迁改造项目开工[N];宝鸡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学军;从“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转变[N];中国船舶报;2004年
9 记者 王丹云;宝钢股份俩产销联动项目创效1.4亿[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记者 孙延军;宝钢股份一体化销售及销售物流管控系统上线[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基于模糊技术的制造单元构建方法及其在变压器企业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董昊;知识化制造环境下的任务分配与动态控制策略[D];东南大学;2005年
3 王建维;制造单元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谢天保;协商理论在敏捷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斌;面向网络制造环境的设备自律控制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钱玲;可重构虚拟制造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余建军;基于免疫原理的Job Shop调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施群;分布化与智能技术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杨国荣;PDM技术工程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10 孙家坤;覆盖件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宏赞;Flexsim在连接器制造单元仿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宏波;基于成组技术的制造单元规划设计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3 杨俊宇;面向制造单元的远程监控和诊断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王海龙;武器装备快速扩散制造单元的理论模型与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唐云海;集成制造单元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D];四川大学;2004年
6 韩柳;基于Flexsim的物流园区仿真及优化讨论[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晓雪;基于Flexsim的吉林省交通厅物资供应站物流仓储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曾梦杰;基于Flexsim的供应链下制造延迟策略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谷曼;基于Flexsim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规划与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梅欣;基于Flexsim和虚拟现实的汽车混装生产线系统及仿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0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95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