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金属液滴堆积行为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6-07 09:34

  本文选题:金属液滴 + 增材制造 ; 参考:《铸造技术》2016年06期


【摘要】:采用ANSYS 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金属液滴堆积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金属液滴堆积层品质的好坏,与液滴间界面结合状态、倾斜角度有重大关联。结果表明,当前层液滴顶部固相率f_s0.3时,液滴间形成无缺点的良好结合,且不受新来液滴温度的影响;当0.3f_s0.7时,液滴间形成不连续熔合线,且随着新来液滴温度的升高,熔合线长度增加;当f_s0.7时,液滴间形成连续的熔合线,且不受新来液滴温度的影响。堆积层倾斜角度随前层液滴顶部固相率的升高而近似线性减小,而受新来液滴速度的影响不大。
[Abstract]:The stacking behavior of metal droplets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ANSYS FLUEN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The quality of the metal droplet deposit lay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face of the droplet and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combination between droplets at the top of the layer f_s0.3, and it is not affected b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new droplet, and when 0.3f_s0.7, the discontinuous fusion line is formed between the droplets,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new droplets, a discontinuous fusion line is formed between the droplet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new droplets. The length of the fusion line increases, and when f_s0.7, a continuous fusion line is formed between the droplets, which is not affected b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new droplet. The inclined angle of the accumulation layer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p solid fraction of the droplet in the front layer, but is not affected by the velocity of the new liquid droplet.
【作者单位】: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3D打印技术中心;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分类号】:TH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规;彭晓峰;王晓东;;核化沸腾液滴的铺展实验观察[J];热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2 林志勇;彭晓峰;;振荡液滴内部流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3 邢淑敏;廖强;朱恂;王宏;;倾斜均质表面上非等径液滴的聚合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4 殷金英;刘林华;;深空环境下液滴辐射相变过程分析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9期

5 胡媛;单彦广;;溶液液滴在热等离子体射流中的运动和蒸发[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6 刘红;解茂昭;贾明;刘宏升;王淑春;;单液滴碰撞不同尺寸等温壁面过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梁坤峰;高春艳;王林;;液-液直接接触式制取流体冰的液滴形成特性[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8 王四芳;兰忠;彭本利;白涛;马学虎;;超疏水表面液滴合并诱导弹跳现象分析[J];化工学报;2012年S1期

9 马超;薄涵亮;;一种新型的液滴分布测量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S2期

10 张谨奕;薄涵亮;孙玉良;王大中;;三维空间液滴运动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刘伟民;毕勤成;张林华;孟凡湃;薛梅;;液滴低压闪蒸形态和温度变化的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魏明锐;赵卫东;孔亮;沃敖波;;液滴修正零维蒸发模型的推导与分析[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小龙;新法可让液滴按需形成任意形状[N];科技日报;2014年

2 孙文德;液滴透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周源;蒸汽爆炸中熔融金属液滴热碎化机理及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璜;多液滴运动和碰撞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马玉龙;液滴辐射器辐射与蒸发特性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古淑青;微流控液滴单细胞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理强;介观尺度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光滑粒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3年

7 毕菲菲;液滴撞击弯曲壁面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西营;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彬剑;T型微通道内液滴及气泡生成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宏;梯度表面能材料上液滴运动及滴状凝结换热[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方;微流控系统的高通量液滴检测[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龚翔;电场作用下液滴的聚结特性及高压静电破乳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李艳斌;工业厂房中敞口槽散发纯水液滴的蒸发和运动规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慧;液滴在随机粗糙表面的铺展动力学仿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苏凤婷;基于单探针和液滴辅助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雷庆;液滴与疏水和超疏水固体表面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伍福璋;微米级别因素对动态接触角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德伟;液滴碰壁铺展与振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志江;基于液滴喷射技术的塑料增材制造系统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0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990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