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五副杆并联机构胚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Abstract]:Mechanism top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chanical innovation and mechanical conceptual design. Mechanism topology graph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synthesis method for mechanism structure synthesis.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mechanism type synthesis,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is introduced into mechanism type synthesis. In this paper, we use array arrangement to synthesize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with five-element rod, and use array arrangement to represent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in order to generate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with more basic connecting rod. On the basis of the equivalence condi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array and the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four new equivalent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to perfect the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ray and the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and by comparing the generated arrays, the corresponding conditions for discriminating the isomorphism of the array are propose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develop a set of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ssociative linkage sequences and arrays, automatically judging and deleting associative linkage isomorphism sequences, isomorphic arrays and invalid arrays. Automatic drawing of effective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and isomorphic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integrated software. In the process of programming, the corresponding array of associative connecting rod is generated by the method of tree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gramming condition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equivalence condition between array and topological embryo graph. The invalid array is gradually removed from all the arrays, and the complete effective array is finally obtained. Finally, the topological embryogram is drawn according to the valid array.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method, the software can generate arrays automatically. The former not only reduces the workload and saves time,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missing array. Some associative linkage arrays ar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the softwar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arrays, many missing arrays are found, and the topological embryogram arrays of these associative links are perf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ftware can quickly generate a large number of arrays and draw a large number of topological embryograms,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mechanism synthesis.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伯奎;郑绍元;王玲;支前锋;刘远伟;;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载式地震模拟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年12期
2 季晔;刘宏昭;原大宁;范彩霞;强力;;一种新型2T2R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3 张蕴芝;薛强;;一种三坐标并联动力头——Sprint Z3的误差建模与灵敏度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1年15期
4 梁辉;李红芳;;基于PMAC运动学的并联机构力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8期
5 叶勇;;一种2SPS+UPR并联机构的位置与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3期
6 陈风明;朱和军;;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的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1年06期
7 张耀军;张玉茹;李浩;;平面柔索驱动并联机构的灵活工作空间及构型优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4期
8 杨启志;朱小兵;陈龙;黄国全;;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辆多维减振座椅的设计[J];机械设计;2011年09期
9 王成军;马履中;李耀明;;新型三平移并联机构及其奇异位形分析[J];机械传动;2011年07期
10 房海蓉;陈江红;;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机构设计与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薛明;颜永年;张人佶;李卫;;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熔融挤压成形工艺中的应用[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吴宇列;吴学忠;李圣怡;;并联机构位形空间的拓扑结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范守文;徐礼钜;;1PP+4TPS型空间并联机构位置正解[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东光;吴盛林;袁立鹏;;一种增大6-U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有效方法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昕;李泽湘;;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分析与应用[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张建军;李为民;李颖;高峰;;一种新型正交结构6-PPPS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解耦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由庆祝;国内首台新型并联机床在哈量下线[N];中国工业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齐二机床联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由庆祝;哈量研制出国际顶级LINKS-EXE700并联机床[N];中国工业报;2007年
4 柯葆;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8年
5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勤之;制造业:生产物质财富的产业[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兰海侠;五强联手 新一代并联机床试水中国市场[N];机电商报;2007年
7 陈循介;美国机床技术为何在世界领先[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8 记者 张亚德 姚琳;市领导走访慰问知名专家学者[N];保定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严曼青;并联机床:实质运作 多家竞争[N];机电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郝齐;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彬;支链布局对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结构约束及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丁玲;并联机构拓扑数组综合理论与计算机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程世利;并联机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张彦斌;少自由度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胡波;基于约束力/矩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和串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孙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陈巧红;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怀友;少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人的结构学与运动学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2 岳扩明;3-RPC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3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陈茂圣;基于三并联万向腕关节和二并联机构的混联机构的误差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田冠男;一种含非对称主动运动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卫进;基于并联机构新型液压支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吴筱春;6-PUS并联机器人数字化样机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刘华生;绳牵引并联机构分析与控制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9 张强;4-RSS+PS+2-RR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陈航;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正解及试验平台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86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18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