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力学模型控制的门式起重机减摆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6 15:13
【摘要】:起重机的自动减摆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然而,防摆的研究多数只建立在数学理论上的分析,实际应用的例子极少。多数起重机还是靠传统的机械减摆,或者工作人员的操作经验来减小启动和制动过程的摆角。减摆技术的滞后使得现场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数不胜数,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操作司机疲惫不堪。因此,实现起重机自动减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迫切需要。 本文以门式起重机为例,在建立力学模型基础上进行减摆技术的研究,通过三种方法:PID控制、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和SIMULINK仿真,比较控制效果。PID控制器中改变了传统的驱动力控制,通过改变电源频率来控制行走小车的速度实现减摆。模糊控制器中通过设定目标位移,分别在有初始摆角、无初始摆角情况下进行仿真研究,得出其抗干扰性优于PID控制器。最后的模糊PID控制器通过控制结果的比较,得出模糊PID控制器综合了之前两种控制器的优点,使得系统响应速度快、鲁棒性较强等等。
文内图片:系统硬件框图
图片说明:系统硬件框图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he study of automatic pendulum reduction of cranes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anti-pendulum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xamples are very few. Most cranes rely on traditional mechanical pendulum reduction, or staff operating experience to reduce the swing angle of the start-up and braking process. With the lag of pendulum reduction technology, there are countless hidden dangers in the field work,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k efficiency is reduced, and even the operator is exhausted. 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crane automatic pendulum reduction is an urgent need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taking gantry crane as an example, the pendulum reduction technology i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mechanical model. Through three methods: PID control and fuzzy PID control, the system is designed and simulated by SIMULINK, and the control effect is compared. The traditional driving force control is changed in pid controller, and the speed of walking car is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power supply frequency. In the fuzzy controller, the target displacement is set, and the simulation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itial pendulum angle and no initial pendulum angle,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nti-interference of the fuzzy controll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ID controller. Finally, by comparing the control results of the fuzzy PID controll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zzy PID controller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vious two controllers, so that the response speed of the system is fast,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is strong and so on.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兵,李祖德;万安水利枢纽坝顶大型门式起重机设计与负荷试验[J];人民长江;1995年12期

2 石殿钧;;高扬程门式起重机设计中两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3 李关民,汤建生;我局门式起重机的事故隐患[J];起重运输机械;1995年04期

4 汤建生,孙文平;LDⅠ型10吨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使用中的问题[J];起重运输机械;1996年07期

5 郁江发,沈纯孝,刘文辉;门式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测定及影响因素[J];黑龙江电力;1996年04期

6 翟常贵;门式起重机运行故障的维修[J];起重运输机械;1999年03期

7 戴明宏;安文秀;;基于PID控制的变频调速起重机[J];起重运输机械;2008年04期

8 朱则刚;;工程起重机安全作业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年02期

9 史济彦,王景欣;原条卸车门式起重机工作速度优化组合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10 李文森;岩滩电站2×250t门机重大部件的吊装[J];水电站机电技术;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华;张小芳;陆起涌;;模糊控制在恒温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峰;李萍;赵虎;居滋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模糊控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窦振中;;美国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研究历史和发展[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4 郭强;姚凯学;汪洋;;液压性能试验台模糊控制系统的PLC实现[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樊立萍;姜龙;;DC-DC变换器模糊滑模控制综述[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夏世芬;黄天民;;一种改进型自适应Fuzzy-PID复合控制结构[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7 程雅丽;安大伟;陈杰;;空调系统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8 王东升;巴力颖;;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在热轧板形控制中的应用[A];工业自动化应用实践——全国(第五届)炼钢、连铸和轧钢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杨廷志;麦勇军;;模糊控制在火电汽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师五喜;;一类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君华;制造世界最大船用门式起重机[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2 蒋梦嫣 蔡燕国;九院公司600吨门式起重机吊装方案通过评审[N];中国船舶报;2010年

3 通讯员 吕建序 记者 申吉忠;世界最大起重机在烟开建[N];烟台日报;2006年

4 黄小伟;依托国际合作走起重机创新之路[N];国际商报;2007年

5 林晨;莱佛土建造2万吨门式起重机[N];中国船舶报;2006年

6 武志强 马静;太重“名牌家族”又添“新丁”[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有 利;造精品起重机“吊”起更大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安徽 潘树荣;三源牌模糊控制电饭锅原理及检修[N];电子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秦可;金洲科瑞:在模糊控制中实现精确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依法行政不能只是口头一说[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明亮;拖挂式激光平地机液压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Han Qiang;[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立伟;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4 韩文;新型电控液驱车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孟庆利;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维隔震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杨兵;管件液压成形的加载路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赵彤;基于生物适应对策的模糊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杜文吉;模糊控制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9 张果;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林勇;用于激光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环宇;燃煤供暖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王德超;基于模糊自适应理论的玻璃熔窑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董乃飞;新型干法水泥分解炉的模糊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胡磊;基于粒计算的模糊控制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丹丹;钢渣检测方法与挡渣控制系统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孙宇;高压注汽燃煤锅炉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孙桂爵;隧道窑监控系统设计及温度模糊控制器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董建庭;采用VOD法不锈钢冶炼过程实用化自动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陈宇;大滞后系统智能控制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杨会珍;基于力学模型控制的门式起重机减摆系统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1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11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