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锥芯式超音速分离器的研发及凝结流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3 15:39
【摘要】:自地层采出的天然气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水、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杂质,水分的存在会给天然气的输送和加工带来困难。超音速旋流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音速流动条件下气体的低温凝结效应结合旋流分离技术实现多组分气体中凝点较高组分的冷凝分离的混合气体分离技术。与传统天然气脱水技术不同的是超音速分离技术是利用天然气本身的压能进行启动,不需要电等其他外接能源启动;结构紧凑、无活动零部件,可免维修;还可实现无人值守,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在油气田的脱水脱烃净化过程有着极其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超音速旋流分离技术有着广泛的用途,使其能够实现由工业化生产到民用化的转变为目标,主要针对超音速旋流分离器中的气体旋转凝结流动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描述超音速旋转气体凝结流动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模拟手段对锥芯式超音速旋流分离器的各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且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前置式旋流发生器的锥芯式超音速旋流发生器。 探索了提高超音速旋流分离装置性能的有效策略,在实验手段方面,采用了非均质成核技术,通过外加凝结核心辅助蒸汽凝结以增大凝结液滴尺寸的方法,通过湿蒸汽两相流知识,采用了注入外加凝结核心的方式来提高装置的分离效率,其外加凝结核心采用微小惰性液滴,不与实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通过CFD软件建立离散相模型对注入微小水滴或者NaCl溶液液滴在以湿蒸汽为介质的装置中的凝结过程进行研究。并且通过自编的汇编语言,确定了对于不同锥芯直径时喷入的雾化液滴的临界半径。在结构设计方面,以降低入口压力为原则,设计了亚音速风洞形式的旋流分离器,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描述其旋转气体凝结流动的状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科研提供了方向。 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设计并加工了一套超音速旋流分离器,通过对其装置分离性能的分析,设计了该装置的工艺流程,从而建立了超音速旋流分离装置的实验平台。实验介质采用湿蒸汽,采用三种实验手段,分别为无外加凝结核心、注入微小水滴和注入NaCl溶液液滴,入口压力为0.17MPa。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无外加凝结核心时,装置的重组分脱除率与露点降分别为17.1%和11.2K;当注入微小水滴时,装置的重组分脱除率和露点降分别为28.2%和15.4K;当注入采用NaCl溶液液滴时,装置的重组分脱除率和露点降分别为:31.7%和16.6K。能够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文内图片:tranSlang公司的超音速旋流分离装置
图片说明: 图1.2超音速分离管布置图F19.1.2CrosssectionofBlltwistertubeENGo旗下的Translang公司建立了一套超音速旋流分公司运用空气动力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天然气的脱水该公司在莫斯科州建有天然气处理量约为1.5一2.skg/s的面而又系统的各项性能验证,通过对原料气的不同压力速旋流装置做出了各项实验,得出了一系列工业操作参利亚成功建设并投入运营了第一套工业装置[27],完成了。目前,3S装置应经过工业生产的验证,证明是一套家获得了专利许可,国际组织也向各个工业国家及国际。
文内图片:超音速分离管布置图
图片说明: 了该项技术,,是该公司将超音速旋流分离器首次成功应用于商业运营的海上油气平台的项目。系统采用六个超音速分离管,垂直安装,如图1.2所示。采用超音速脱水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值守,大大的减少了前期设备投入费用和后期人工操作费用,性能测试表明Bll海上平台项目所要求的水的露点很容易满足,Twister超音速分离管技术能够应用在Bll海上平台上[26]。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2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民庆;胡小平;刘泽军;;结构参数对环型蒸汽引射器凝结流场的影响[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吕孝飞;常春;白博峰;;正戊烷节流凝结规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6期

3 吕孝飞;常春;白博峰;;节流阀中己烷凝结流动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1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艾志久;魏学华;马海峰;胡文礼;;非常规天然气超音速脱水工艺与设备发展研究[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秦重阳;李亮;柴秀妮;吴联为;丰镇平;;湿蒸汽透平级内汽液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文明;多组分凝结性超音速流传热传质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恒伟;超音速分离管的研发及其流动与传热传质特性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杨勇;水蒸气超音速流动中的非平衡相变与激波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琼;锥芯式超音速分离器的研发及凝结流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宋婧;喷管超音速分离技术在气体脱水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张明益;超音速分离器内流动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静;超声速旋转凝结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史志龙;锥芯超音速分离器流场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艳欣;波形板分离器内湿蒸汽凝结流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丁化文;蒸汽轮机末级叶片沟槽除湿方法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左从瑞;湿蒸汽凝结流动过程湿度分布仿真及其智能测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新峰;基于双流体模型的湿蒸汽两相流动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杨帆;气—液两相流高速旋流分离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4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14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