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某轮式装载机变速箱体的载荷计算与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6 08:46
【摘要】:为了解某轮式装载机变速箱体处于最大静载荷工况时承受载荷的来源、大小、方向、位置和分布情况,以及为工程技术人员对变速箱体进行承载能力验算、结构设计与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对箱体承受的载荷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箱体的内部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和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模态振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为方便进一步对变速箱体承受的载荷进行快速准确地计算,作者开发了某轮式装载机变速箱体的载荷计算平台。 研究过程中,首先,按照载荷传递原理分析某轮式装载机变速箱体处于最大静载荷工况时的载荷及其来源,确定箱体的承载部位及载荷计算思路,并根据已知计算数据,基于Hertz弹性体接触理论和向心轴承负荷分布假设条件,对其进行载荷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变速箱体承受的载荷都是以四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承载面内。然后,通过在ANSYS12.0软件中建立变速箱体有限元模型,并结合箱体承受的约束和载荷,对其进行有限元静力和约束模态求解。求解得出:变速箱体承受的最大拉应力集中在中间输入齿轮轴轴承座前表面,小于其许用应力;变速箱体产生的最大变形发生在中盖安装上表面;变速箱体的前5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模态振型特征。最后,基于VB6.0软件,并根据变速箱体载荷计算过程中确定的载荷计算思路,建立了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净转矩计算、变矩器的输入转矩计算、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转矩计算等功能的某轮式装载机变速箱体的专用载荷计算平台。
文内图片:变矩器和变速箱的传动简图
图片说明: 通过分析变矩器和变速箱的内部结构,,可以得出,变速箱体的约束和承载部位主要有:(1)7 个轴承座孔。箱体将受到与其轴承座孔相联接的轴承传递的载荷作用;(2)3 个安装面。箱体分别与变矩器壳体安装面、中盖安装面和端盖安装面相联接,将受到变矩器壳体安装面的约束作用和中盖、端盖安装面的载荷作用;(3)8 个螺栓孔。通过螺栓,箱体左右凸台上 8 个螺栓孔与装载机后车架联接,将受到后车架的约束作用。图 2-1 变矩器和变速箱的传动简图Fig.2-1 The transmission diagram of th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and the gearbox1.发动机飞轮 2.弹性板 3.导轮 4.工作油泵驱动齿轮轴 5.工作油泵轴承座孔轴承 6.二级齿轮 7.一级齿轮 8.一级涡轮轴轴承座孔轴承 9.中间输入齿轮轴轴承座孔轴承 10.中间输入齿轮轴 11.太阳轮 12.一档行星轮 13.一档行星轮架 14.中间输出齿轮 15.变速箱体 16.端盖 17.端盖轴承座孔轴承 18.直接档油缸轴 19.中盖轴承座孔轴承 20.直接档受压盘 21.输出轴前端轴承座孔端承22.输出轴 23.输出齿轮 24.输出轴中间轴承座孔端承 25.中盖 26.输出轴后端轴承座孔端承 27.外环齿轮 28.转向油泵轴承座孔轴承 29.一级涡轮轴 30.转向油泵驱动轴 31.转向油泵驱动齿轮32.二级涡轮轴 33.分动齿轮 34.泵轮 35.一级涡轮 36.二级涡轮 37.旋转壳体 38.变矩器壳体
文内图片:变矩器零转速比时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图片说明: 变矩器零转速比时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采用 Matlab 软件[32]绘制如图2-4 所示。图 2-4 变矩器零转速比时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Fig.2-4 The input feature of matching between the diesel and th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under thezero rotating speed condition of th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装载机[J];工程机械文摘;2001年01期

2 ;装载机[J];工程机械文摘;2005年02期

3 党海英;;福田欧力FL917轮式装载机[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年04期

4 贡凯军;黄鹤艇;李俊宁;;XG962型轮式装载机[J];工程机械;2006年10期

5 ;轮式装载机的进步[J];建筑机械;2008年08期

6 聂崇训;;Case新521E型轮式装载机[J];工程机械;2008年06期

7 ;DZ-45型履带式斗轮装载机[J];起重运输机械;1974年Z1期

8 聂崇训;;国外动态[J];工程机械;2005年12期

9 ;沃尔沃旗舰产品轮式装载机性能指标提升[J];工程机械;2007年02期

10 ;装载机[J];工程机械文摘;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福群;李柯;李二伟;王锰伟;苑永超;燕敏霞;;十二档变速箱体互锁深孔的工艺探讨[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寒丝;;国外几款知名轮式装载机产品介绍[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九集)[C];2008年

3 邢素饶;;变速箱体铸造工艺设计与改进[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天津工程机械制造厂[A];2000年全国包装和食品机械及相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1992年

5 黄家章;;从柳工的崛起看如何通过上市来培育强优企业[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6 张鹏;许纯新;朱振宇;;轮式装载机模糊自动变速技术的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宫铁成;何君珂;;面对WTO,我们如何应对的探讨与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尚德鑫;;常林股份发展之路——在上证所上市公司CEO论坛上的讲话[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宪礼;霍冀豫;朱忠善;;ZL系列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10 ;卡特彼勒:做和谐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A];第五届水泥矿山年会暨“十二五”水泥矿山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陵;国产装载机进军欧美市场条件已基本具备[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蒋岚;沃尔沃公司新型旗舰产品将面世[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金陵;国产装载机进军欧美市场条件基本具备[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边辑;“强势并购”冲击装载机市场[N];中华建筑报;2005年

5 功承;小型装载机可靠性差仍是致命弱点[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寒丝;轮式装载机:尽力降低油耗 提高舒适性[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金国军;宜工“四次改嫁”越嫁越靓[N];中国工业报;2010年

8 陆三;国产轮式装载机喜忧参半[N];中国矿业报;2001年

9 李豫川;卡特彼勒完成收购山工机械[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经辑;国内轮式装载机市场发展走势分析(上)[N];中国水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雪莲;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程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石荣玲;装载机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王剑鹏;50型装载机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与热平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宇;某轮式装载机变速箱体的载荷计算与有限元分析[D];广西工学院;2011年

2 梁风远;轮式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节能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兵;轮式装载机作业减振分析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钟立;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与设计分析系统开发[D];浙江大学;2012年

5 龚大鹏;轮式装载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平台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季小伟;使用主动限滑差速器的轮式装载机驱动性能仿真[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铎;基于限滑差速系统的大型轮式装载机行驶驱动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谷建国;基于ANSYS的XG958轮式装载机前后车架结构分析与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谢佩;基于模糊控制的轮式装载机电液限滑差速器性能仿真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曾庆强;80型轮式装载机结构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4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14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3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