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双光子吸收光聚合微制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2 18:56
【摘要】:基于双光子吸收微制造原理和自制双光子微制造系统,对不同激光功率和不同曝光时间下,轴承的微加工成型性进行了研究。在photomer 3015树脂内实现了轴承的双光子聚合微加工,通过SEM分析了滚动轴承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同一激光功率下,轴承的成型与曝光时间无关,但曝光时间过长,会影响制件的成型性;在同一曝光时间下,激光功率过小,光敏材料聚合不充分,功率过大会造成材料温度过高而无法成型;在激光功率为0.3mW,曝光时间为6ms时,所制备的轴承轮廓清晰。微小轴承总加工时间与激光功率无关,与曝光时间呈线性关系。
【图文】:

示意图,微制造,实物


粘度为85000cP,,分子量452,弹性模量3.5GPa,泊松0.35,延伸率6%,折射率为1.541,photomer301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500~650nm。实验所用装置为自制双光子光聚合微制造系统[12],图1为TPP微制造系统实物图,图2为微制造系统示意图,系统由三维移动PIP-545毫微XYZ压电平台和光路开关组成,图1TPP微制造系统实物图Fig.1TherealdiagramoftheTPPmicro-fabricationsystem扫描平台是一个由PZT驱动的纳米定位装置,位移平台移动解析度可高达1nm,扫描步距为1nm,扫描线性度为0.03%,在XYZ方向可移动距离均为200μm。系统采用双频Nd:YAG532nm波长的绿光激光器,激光和光学调制器规格见表1。图2TPP微制造系统示意图Fig.2TheschematicdiagramoftheTPPmicro-fabricationsystem表1激光和调制器规格Tab.1Specificationsofthelaserandthemodulator激光器峰值功率平均功率复复率脉冲能量光调制器光输入/输出偏振Nd:YAGmicro-laser200W26mW130kHz200nJ声音调制器线性在进行微制造时,先准备激光扫描轨迹数据,每个数据点是零件立体像素的位置。激光以平面方式扫描并结合光束作逐点加工,直到同一高度加工完毕,再纵向进给加工下一层面。激光逐层累计加工,即利用这种“积分”式的加工形式最终得到三维微型结构,实现复杂实体的

示意图,微制造,示意图


造系统示意图,系统由三维移动PIP-545毫微XYZ压电平台和光路开关组成,图1TPP微制造系统实物图Fig.1TherealdiagramoftheTPPmicro-fabricationsystem扫描平台是一个由PZT驱动的纳米定位装置,位移平台移动解析度可高达1nm,扫描步距为1nm,扫描线性度为0.03%,在XYZ方向可移动距离均为200μm。系统采用双频Nd:YAG532nm波长的绿光激光器,激光和光学调制器规格见表1。图2TPP微制造系统示意图Fig.2TheschematicdiagramoftheTPPmicro-fabricationsystem表1激光和调制器规格Tab.1Specificationsofthelaserandthemodulator激光器峰值功率平均功率复复率脉冲能量光调制器光输入/输出偏振Nd:YAGmicro-laser200W26mW130kHz200nJ声音调制器线性在进行微制造时,先准备激光扫描轨迹数据,每个数据点是零件立体像素的位置。激光以平面方式扫描并结合光束作逐点加工,直到同一高度加工完毕,再纵向进给加工下一层面。激光逐层累计加工,即利用这种“积分”式的加工形式最终得到三维微型结构,实现复杂实体的微制造。从设计到立体结构加工完毕,该系统完全依靠CAD/CAM技术来实现:先设计三维立体结构模型;再对其进行层切处理,转化为一系列层状平面,每一层面含有立体结构对应高度截面上的轮廓信息,结构设计信息和加工信息都包含在系统的CAD/CAM软件之内。接着,制造产品,激光焦点按轨迹数据点使树
【作者单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基金】: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项目(2012)
【分类号】:TH1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曼西,师汉民;微制造的生物途径[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4期

2 徐晶晶;姚李英;刘世炳;吴坚;陈涛;;微制造信息系统综述[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6期

3 ;现代军事点滴[J];兵器知识;1999年10期

4 车志刚;;微制造技术与自主创新[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3期

5 李莉,齐乐华,徐林峰,杨方;基于材料去除的微制造技术发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4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民青;;论新工业革命——从工业时代向新工业时代的转变[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徐卫华;江西鹰潭“微制造”开拓大市场[N];经济日报;2014年

2 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金碚 本报记者 朱耘 整理;3D打印带来“微制造”时代[N];中国经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林;天津市民营小微制造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31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31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