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光滑表面离心泵叶轮的流动减阻特性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5399,5147614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5E050005)资助
【分类号】:TH3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谷云庆;牟介刚;郑水华;赵刚;孙壮志;汝晶;;射流表面多因素耦合减阻特性及其对边界层的控制行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2 余伟平;余敏;;离心泵压水室断面面积对内部流场影响[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筑英;;用软X线散射测量检查超光滑表面[J];光学机械;1980年06期
2 王景山;姚秀兰;;用立体电子显微术法测超光滑表面的微小形貌[J];光学机械;1985年02期
3 任露泉,丛茜,佟金;界面粘附中非光滑表面基本特性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4 龚再仲;马文军;;软X射线散射法检测超光滑表面粗糙度[J];光学机械;1991年01期
5 孙久荣;戴振东;;非光滑表面仿生学(Ⅰ)[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6 黄晓鸿;;用立体电子显微术测量超光滑表面粗糙度[J];应用光学;1983年05期
7 ;用视频为基础的技术识别光滑表面[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7年03期
8 单宏宇;周宏;孙娜;佟鑫;任露泉;;仿生非光滑表面材料与铝合金制件间的减黏[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2期
9 刘先兰;屠家贵;金p明;;仿生非光滑表面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12年05期
10 陈天明,孙荣明;超光滑表面的微分散射测量[J];现代科学仪器;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伍艺龙;田园;刘卫国;杭凌侠;;等离子体超光滑表面加工过程中的发射光谱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2 赵栩欣;欧忠文;莫金川;陈寒斌;许春霞;;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进展评述[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任露泉;王淑杰;韩志武;邱兆美;;植物孢粉壁非光滑表面结构特征及其仿生脱附机理[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长海;任露泉;张锐;丛茜;;信鸽羽毛非光滑表面形态学分析[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长海;任露泉;张锐;丛茜;;信鸽羽毛非光滑表面形态学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胡晓阳;刘民才;王健;;大口径超光滑表面加工工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7 崔占荣;李建桥;李因武;;45钢凹坑形表面与土壤摩擦阻力的试验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洪宇;动物不粘土的秘密[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淑杰;典型生物非光滑表面形态特征及其脱附功能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陶敏;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和遗传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莉;激光仿生非光滑表面热作模具的磨料磨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成春;旋成体仿生非光滑表面流场控制减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宋娟娟;非光滑表面湍流减阻及流动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田丽梅;空气—旋成钝体界面非光滑减阻的仿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富;弹性约束游离磨料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9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3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