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装载机智能动态称重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9-09-29 07:49
【摘要】:目前,市场上的称重系统大多采用静止称重或在匀速行驶状态下称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称重。本文以实现装载机动态称重为目的,考虑其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装载机智能动态称重系统。 由于装载机动力学模型结构复杂,很难用数学方法对其建模,因此本课题采用液压传感器对装载机液压缸压力值的采样来实现间接称重的目的。通过对装载机动力称重系统的建模分析,得出铲斗升举的高度与动臂液压缸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采用在装载机铲斗在上升过程中,液压缸压力值线性最好的一段为采样区间。通过在动臂上固定两个位置传感器来确定采样区间。经过大量测试分析,装载机铲斗在载重同一重物下,液压缸压力随铲斗升举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另外,液压缸的压力也随装载机的行驶状态不同而不同。由此得出,液压缸的压力值受铲斗升举速度和装载机行驶速度影响。因此,本系统采用加速度倾角传感器对装载机行驶状态进行识别,根据系统在采样区间内的采样次数间接得出铲斗升举的速度,进而根据其速度对重量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称重。 本文针对上述特点,对装载机智能动态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最后通过大量测试,验证了称重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测量误差稳定在1%以内,达到了理想效果。目前,此系统已在广东佛山古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批量生产,并在市场上推广使用。
【图文】:

地磅,电厂,装载机


题的研究背景着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装载机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如城建、铁路矿山、油田、港口、矿山、市政建设、国防等施工建设中。装载机的工作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施工成本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提的工作效率,对加快工程施工建设速度、提高工程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成本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1-4]。传统的装载机上,装载机对散堆物料一直采用侧比重划线估算的方法来控量,致使称重误差大。过载,造成供应方的直接经济损失,并且成为货运安全隐患,如交通事故、车辆损坏等;欠载,则损害需求方的经济利益,效率,提高运输成本。另外,由于装载机未安装自动称重装置,致使物料量依赖于地磅等称重装置,致使装卸效率极其低下,随着装卸次数的增加笔不小的计量费用。如图 1.1 所示,在某电厂外,等候过地磅的运煤车辆

装载机,动力学模型,动臂,液压缸


度不同,其动臂液压缸内所承载的压力不同。把装载机动力学模型简化处理,得到了其动臂力矩的简化原理模型,如图2.1所示。图中aP 为装载机的动臂在举升过程中,液压缸向上推举动臂时,液压缸上部出油口的压强;bP 为动臂在举升过程中,液压缸向上推举动臂时,液压缸下部进油口压强;aS 为液压缸上部出油口压强所承受的面积;bS 为液压缸下部进油口压强所承受的面积。xW 为装载机铲斗所载重的货物质量;oW 为装载机动臂和铲斗的自重;F为动臂液压缸进出口压力的压力差;aL 为铲斗与动臂转动点之间的距离;bL 为液压缸支撑点与动臂转动点之间的距离;cL 为动臂及铲斗自重质点与动臂转动点之间的距离;δ 为动臂与液压缸压力方向的夹角;γ 为动臂在升举过程中某时刻与水平面的夹角。在动臂举升过程中,动臂液压缸进出口压力的压力差由下式计算得出:b b a aF = P S P S(2.1)装载机工作装置在在工作过程中动臂所受的合力矩方程为:J ω = ∑ M(2.2)式中J 为动臂升举过程中对转动点的转动惯量,ω 为动臂升举过程中的角加速度,∑ M为动臂所受的合力矩。因此,忽略摩擦力等外因影响,装载机动力学力矩方程为:sin cos cosb o c x aFL δ W L γ W L γ = Jω(2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良昱;赵忠彪;;基于神经网络的动态称重系统的DSP实现[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年08期

2 姜华;王金波;;矿车动态称重系统设计[J];煤炭技术;2006年05期

3 潘昊;陈琼;侯清兰;彭钰;王晓勇;;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4 房国志;迟豪杰;陈宝远;;MSC1210在动态称重系统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何红丽;张元;吕运鹏;;神经网络在汽车动态称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7年05期

6 李月华;;道路超载车辆的动态称重设计[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5期

7 张崇高;季国庆;辛星;;动态称重系统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公路;2008年06期

8 苏良昱;岳从然;;神经网络算法在公路动态称重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7期

9 俞琼;竺爱琴;王新华;王长华;陶杰;许杰;;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补偿算法研究及其软件设计[J];衡器;2009年03期

10 魏延萍;赵东亮;高红艳;;单片机在动态称重系统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霞;;浅谈动态称重系统在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智辉;;高粘度流体动态自适应称重系统的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3 陈海燕;郭志军;邓志强;;仿生装载机铲斗二维有限元分析[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杨琛;白波;杨艺;;检重机数据处理算法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崔厚梅;郭西进;;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动态称重系统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九卿;;压电薄膜轴传感器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A];第七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萍萍;王长欣;卢京玲;黄宇文;高龙;;基于WIM的公路车辆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冯潇;苟怡;;光纤布拉格光栅称重系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申峰;陈建中;;BP网络在矿车动态轨道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建军;孙振海;张建强;;高速称重数据处理探讨[A];第七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凤远 刘莉;装载机铲斗收斗不到位怎么办[N];中国交通报;2008年

2 莫淘;港口门座式起重机动态称重系统通过鉴定[N];中国交通报;2009年

3 通讯员 王铁军 冯勇;永兴治超向科技化迈进[N];郴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刘洋 采写、提供;六大特色治超 打造畅通浙江[N];中国交通报;2009年

5 张兵 特约记者 王余根;用生命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N];解放军报;2010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吴世哲 特约记者 胡殿弼 通讯员 柳锦琪 张学忠;舟曲,公路人为你坚守[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张力红 杨军 龚永胜;市物价局负责人就鄂黄大桥实施计重收费有关情况答记者问[N];黄冈日报;2009年

8 记者 曹菁 通讯员 周永华 何力;计重收费首日超载车减半[N];广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吴楚楚 特约记者 徐海波;粤北四条高速公路试行货车计重收费[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苏必庆 本报通讯员 黄露露;计重收费如何解困[N];广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杰;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周志峰;应变式汽车轴重动态测量系统性能增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程路;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文斌;公路车辆动态荷载测量及车型分类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朱军;光纤光栅在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石荣玲;装载机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王剑鹏;50型装载机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与热平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姚永明;基于液压变压器的装载机节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雪莲;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程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迟春燕;80型轮式装载机结构系统动力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装载机智能动态称重系统设计[D];中原工学院;2011年

2 赵树椿;装载机驾驶室关键参数设计及人机工程仿真[D];山东大学;2010年

3 马香香;现代装载机动力学系统性能分析与仿真[D];长安大学;2011年

4 王玲;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王任信;装载机动力优化匹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蒋开辉;轮式装载机铲斗平移性及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郭亚朝;滑移装载机转向性能和铲斗平移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伟涛;无线便携式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建;高速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李海洋;装载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3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43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