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非线性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临界转速新方法
【图文】:
图1轴心瞬态轨迹模型转子轴心水平与竖向的瞬态速度及位移的计算式为x¨jΔt=x·j-x·j-1y¨jΔt=y·j-y·j-1}(4)x·jΔt=xj-xj-1y·jΔt=xj-xj-1}(5)Δt=12/(5v)式中,Δt为时间间隔,s;v为转子的线速度,m/s。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轴心轨迹在不同的转速下存在稳定、临界和不稳定3种状态,如图2所示,由轴心轨迹可以得出3种状态的时域图。(a)稳定状态(b)临界状态(c)发散状态图2轴心轨迹时域图2对数衰减法为了说明对数衰减法判断临界转速时的不足,引入Ld=lnx1x2=lny1-y2y3-y2(6)式中,x1、x2为波峰纵坐标;y1、y2、y3为波谷纵坐标。对数衰减法是根据转子系统时域图3种不同状态的2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的对数比来进行判断的,根据转子系统时域图的3种不同状态,它们之间的对数比会出现3种状态,即Ld>0,Ld=0,Ld<0。Ld=0的点即为临界转速,根据Ld>0,Ld<0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插值法就能求出临界转速。这种插值法并不能很准确地找出Ld=0的点,文献[7]中给出了临界转速判断范围,即认为|Ld|<10-4时已达到临界状态,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临界转速和理想的临界转速相差并不大,并且相差值对整个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图3稳定状态时间与偏心率关系实际计算中,轴承转子系统时
图1轴心瞬态轨迹模型转子轴心水平与竖向的瞬态速度及位移的计算式为x¨jΔt=x·j-x·j-1y¨jΔt=y·j-y·j-1}(4)x·jΔt=xj-xj-1y·jΔt=xj-xj-1}(5)Δt=12/(5v)式中,Δt为时间间隔,s;v为转子的线速度,,m/s。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轴心轨迹在不同的转速下存在稳定、临界和不稳定3种状态,如图2所示,由轴心轨迹可以得出3种状态的时域图。(a)稳定状态(b)临界状态(c)发散状态图2轴心轨迹时域图2对数衰减法为了说明对数衰减法判断临界转速时的不足,引入Ld=lnx1x2=lny1-y2y3-y2(6)式中,x1、x2为波峰纵坐标;y1、y2、y3为波谷纵坐标。对数衰减法是根据转子系统时域图3种不同状态的2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的对数比来进行判断的,根据转子系统时域图的3种不同状态,它们之间的对数比会出现3种状态,即Ld>0,Ld=0,Ld<0。Ld=0的点即为临界转速,根据Ld>0,Ld<0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插值法就能求出临界转速。这种插值法并不能很准确地找出Ld=0的点,文献[7]中给出了临界转速判断范围,即认为|Ld|<10-4时已达到临界状态,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临界转速和理想的临界转速相差并不大,并且相差值对整个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图3稳定状态时间与偏心率关系实际计算中,轴承转子系统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增林,朱均,虞烈;外弹性阻尼支承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区域形态的影响[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06期
2 郭增林,杨益华;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多稳定区形态特性研究[J];机械强度;2001年02期
3 侯海云;李明;;滚动、滑动轴承联合作用下不对中转子对动静特性的影响[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年03期
4 郭增林,赵荣珍,杨益华;带有阻尼器的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对数衰减率实验特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5 赵雄,董跃,张晓阳,李广沈,罗宏,高杰;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4年10期
6 曾海景;徐武彬;魏塬;张宏献;胡君君;;圆度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摩擦功率损耗的影响[J];中国机械工程;2012年08期
7 彭超英,朱均,陈瑞琪;滑动轴承支承Jeffcott转子的油膜稳定性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4年04期
8 焦映厚,陈照波,李海峰,李明章;滑动轴承-裂纹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9 袁惠群;吴英祥;李东;闻邦椿;;滑动轴承-转子-定子系统耦合故障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黎钦;赵娟;;供油压力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及振型的影响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烈;谢友柏;;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2 丁千;陈予恕;曹树谦;;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若干成果[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艾萍;孙伟;叶荣学;徐永胜;孙振涛;;滑动轴承油膜厚度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4 赵雄;董跃;张晓阳;李广沈;罗宏;高杰;;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雄;董跃;张晓阳;李广沈;罗宏;高杰;;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6 王永亮;刘占生;孙立权;;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稳定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7 应家扬;焦映厚;陈照波;李明章;;可倾瓦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8 毛文贵;李建华;王高升;;基于贝叶斯理论和MCMC法识别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不平衡量[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18年
9 安华贞;杨晓东;张伟;;八极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及控制[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10 秦卫阳;任兴民;;裂纹转子稳定性与分叉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江苏南京空军第三工程总队 左丰年 吕国惠 李本严 王继山 张继辉;国产单转子锤式细碎机的设计状况分析[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王瑷国;电动机差速转子[N];今日信息报;2006年
3 ;单相多级全合金铜套水浸式滑动轴承潜水电泵[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4 ;单相多级全合金铜套水浸式滑动轴承潜水电泵[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5 白国强;提高安装质量=提升竞争力[N];中国电力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忠;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田亚斌;高速多级离心泵转子动力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继燕;SFD-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楼向明;运转状态下转子不平衡识别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王冬云;转子-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费钟秀;复杂转子耦合系统有限元建模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陶海亮;转子—支承系统典型故障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王立刚;叶片—转子—轴承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于洪洁;多自由度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数值分析及混沌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曹树谦;高维复杂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若干现代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海景;考虑圆度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摩擦功率损耗的影响[D];广西工学院;2012年
2 吴浩;可倾瓦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应家扬;可倾瓦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魏塬;尺寸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能量损失的影响[D];广西工学院;2012年
5 赵娟;高速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宏献;考虑圆度误差的滑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0年
7 张勇;高速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稳定性分析与试验验证[D];湘潭大学;2015年
8 祝汉婷;人字槽动压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黄雅成;滑动轴承力学特性分析及其在转子系统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焦文;非线性轴承—连续体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3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6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