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化建模的G4-73风机叶轮的优化研究
【图文】:
蜗壳宽度沿轴向扫略,进而生成蜗壳实体;叶片部分建模:根据翼型叶片的设计尺寸在 GAMBIT 中做出各翼型特征点,再以 NURBS(非统一有理样条曲线)方式进行拟合连接成闭合区域平面,进而生成实体,再将单个的叶片绕轴线进行旋转复制以生成叶片阵列;集流器部分建模:由于其轴对称性,根据相关尺寸先做出集流器侧面母线的控制点,再连接曲线,最后再绕轴线旋转生成几何实体;叶轮体的建模:风机叶轮也是一个完全轴对称的结构,叶轮前盖板为弧形曲面,建模时先将叶轮子午面上的叶轮前后盖板曲线做出,连接成平面,再绕轴线旋转成体。因实际盖板材料厚度极薄,故在实体建模时忽略其材质厚度,即在保证叶轮流道尺寸精确度的情况下,将微小的前后盖板厚度所占居的空间归于蜗壳体中;其余部分几何体的建模:在建好以上几部分主要的实体后,还需要做出简易防涡圈和轮毂体,并以集流器进口直径做出 1m 长的进口管。在蜗壳出口处,按实验系统布置做出一个由矩形截面到圆形截面过渡的锥形接头,再从圆截面上拉伸出 1m 长的出口管。各部分几何体分别建模后,还要生成风机实体模型,,即将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装,图 2-2 给出了组装前后的风机几何模型。
进出口管的影响际的风机实验系统中,进出口数据如压力等值的测量位置均在距一段距离的圆筒形风道上,为了更真实的模拟出风机平台的流动风机物理模型的建模时,分别加入了一定长度的进口管段和出口口段为例,考查引入进口管段对计算流场带来的影响。计算时离边界设置为速度入口,而一般给定入口速度时只给出一个恒定数置对实际进口管入口是合适的,但如果忽略了进口长管,直接给一个垂直于入口截面的恒定速度则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气流在到达集流器入口截面时,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已经变得不均匀,此度近似于层流下的抛物线分布。对引入进口管段的模型进行模拟向剖面的速度分布如图 2-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晟,蔡兆麟;变叶片数和长短叶片结构对离心叶轮内三维粘性流场的影响[J];风机技术;2000年06期
2 朱之墀,唐旭东,李嵩,黄东涛,刘江林,卢钰;离心通风机叶轮气动设计工程方法的改进[J];风机技术;2001年03期
3 杨泳;楚武利;吴艳辉;;后置蜗壳斜流风机整机数值模拟[J];风机技术;2005年06期
4 王松岭;贾亚奎;骞宏伟;刘阳;;离心通风机叶片加长前后的数值研究[J];风机技术;2008年06期
5 王松岭;雷泳;李春曦;黄兴;;电厂离心风机容积损失的数值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蔡兆麟,罗晟;流体机械叶轮内二次流及尾迹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7 蔡兆麟,吴振伟,段江南,李中云;通风机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和实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2期
8 杜群贵,邹建煌,刘邵宏;基于Pro/E的离心风机参数化程序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9期
9 陈胜前;离心风机叶轮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硫酸工业;2000年03期
10 顾建明,陆明琦,王晓玲,吴海燕;改善离心风机进口气流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1997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铎霖;参数化驱动的离心风机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2 滕书格;离心泵水力模型多目标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韩新月;水平轴风力机叶片多目标优化设计及结构动力学分析[D];汕头大学;2008年
4 卢小亭;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选择方法的研究与改进[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5 邓虎;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凸轮轴数控磨削工艺参数优化[D];湖南大学;2008年
6 骞宏伟;G4-73离心通风机叶轮优化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2578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7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