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多功能核级密封件性能检测系统研制

发布时间:2020-02-20 17:42
【摘要】:依据美国PVRC、ASTM、欧美EN和我国GB等标准规范,开发一种核级密封件性能检测系统。该系统由液压加载系统、测试单元、试验介质给定系统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构成,可通过测量密封件在不同温度、压紧力和试验介质情况下的压缩回弹性能、蠕变松弛性能或密封性能,全面评价密封件的总体性能。该系统载荷测量精度为10 N,变形测量精度为1μm,泄漏量测量精度为氦气1.0×10~(-11)Pa·m~3/s,能够检测密封件在室温至450℃范围内的总体性能,解决了高温条件下核级密封件性能检测技术难题。
【图文】:

核级,性能检测,密封件


图1核级密封件性能检测系统Fig1Performancetestsystemforsealsusedinnuclearpowerplants由图1可见,测试单元3置于压机的上下压板之间。压机选用四柱、下顶式1MN油压机,系统采用液压加载。油缸置于压机下部,内置磁致位移传感器,以测量和控制压机运行。检测系统通过测量密封件在不同温度、压紧力和试验介质情况下的压缩回弹性能、蠕变松弛性能或密封性能,全面评价密封件的总体性能。1.1测试单元基本结构测试单元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由试验法兰、加热板、隔热板、冷却板、外密封环和位移导杆组成。试验法兰为刚性法兰环板,上下法兰与密封件外侧设置一个密封圈,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空腔。该空腔由不锈钢接管与试验介质给定系统连接,上法兰中心钻孔,经不锈钢接管与测漏系统相连。图2测试单元基本结构Fig2Basicstructureoftestelement为了测试密封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封性能,在测试单元设置了电加热装置,试验温度由室温至650℃根据需要自由设定,由计算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仪表构成的温度测控系统,精度达到0.1℃,可以精确控制加热速度和设定的温度。为了测定垫片变形,上下法兰面间设置了3个位移传感器。为了消除温度对传感器和压机的影响,在加热板的上下两面设置了隔热板和冷却板。在上下测试法兰上安装刚性导杆,在导杆下部安装位移传感器,并采用水冷却,确保测试的准确性。1.2液压加载系统密封件加载通过液压加载系统实现。加载系统采用电液伺服方式由计算机实现闭环控制,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图3液压加载系统Fig3Hydraulicloadingsystem与普通压机不同,该系统采用了主副两路加载控制系统,主回路完成系统加载,副回路完成载荷微调,从而实现对垫片压缩变形的精密测试。由图3可见,系统主回路由计算

测试单元,基本结构


图1核级密封件性能检测系统Fig1Performancetestsystemforsealsusedinnuclearpowerplants由图1可见,测试单元3置于压机的上下压板之间。压机选用四柱、下顶式1MN油压机,系统采用液压加载。油缸置于压机下部,内置磁致位移传感器,以测量和控制压机运行。检测系统通过测量密封件在不同温度、压紧力和试验介质情况下的压缩回弹性能、蠕变松弛性能或密封性能,全面评价密封件的总体性能。1.1测试单元基本结构测试单元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由试验法兰、加热板、隔热板、冷却板、外密封环和位移导杆组成。试验法兰为刚性法兰环板,上下法兰与密封件外侧设置一个密封圈,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空腔。该空腔由不锈钢接管与试验介质给定系统连接,上法兰中心钻孔,经不锈钢接管与测漏系统相连。图2测试单元基本结构Fig2Basicstructureoftestelement为了测试密封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封性能,在测试单元设置了电加热装置,试验温度由室温至650℃根据需要自由设定,,由计算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仪表构成的温度测控系统,精度达到0.1℃,可以精确控制加热速度和设定的温度。为了测定垫片变形,上下法兰面间设置了3个位移传感器。为了消除温度对传感器和压机的影响,在加热板的上下两面设置了隔热板和冷却板。在上下测试法兰上安装刚性导杆,在导杆下部安装位移传感器,并采用水冷却,确保测试的准确性。1.2液压加载系统密封件加载通过液压加载系统实现。加载系统采用电液伺服方式由计算机实现闭环控制,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图3液压加载系统Fig3Hydraulicloadingsystem与普通压机不同,该系统采用了主副两路加载控制系统,主回路完成系统加载,副回路完成载荷微调,从而实现对垫片压缩变形的精密测试。由图3可见,系统主回路由计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波伏尔肯机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J];流体机械;2004年01期

2 ;四川日机密封件有限公司(四川密封技术研究所)[J];流体机械;2005年11期

3 ;四川日机密封件有限公司(四川密封技术研究所)[J];流体机械;2007年10期

4 ;四川日机密封件有限公司[J];流体机械;2008年10期

5 张军;;密封件质量体系的特殊性和解决方案[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9年06期

6 ;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9年06期

7 Thomas Papatheodorou;;优化密封件摩擦[J];现代制造;2009年04期

8 ;2010年密封件市场发展趋势初探[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年03期

9 ;斯凯孚在亚洲投资轴承和密封件两项目[J];润滑与密封;2010年11期

10 ;重庆密封件逆势发展 半年内逼退国际巨头[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彭波;阳世群;罗琼瑶;;对防火膨胀密封件标准的一点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京;;密封件现场成型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功发;言润泉;李云奇;;我国真空磁流体动密封件标准的实施进程评述[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柯玉超;姚学锋;;大型客机舱门密封件实验研究与性能评价[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黄兴;蔡琦;;液压油对密封件性能的影响[A];液压(液力)用油品质及污染控制技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国敏;我国密封件产业亟待政府支持[N];科技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严曼青;看重中国市场斯凯孚着力打造密封件品牌[N];中国工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胡启林;广研院密封件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工业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周骥 慈溪记者站 孙云东;天生:十年磨出核级密封件[N];宁波日报;2011年

5 崔玉平;温州华海密封件借搬迁扩大生产规模[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吴俊;我市一民企研发成功石墨密封件[N];宁波日报;2010年

7 记者强国树、通讯员石万新、韩清起、羡国军、马西涛、王强采写。;肃宁密封件厂靠科技创新求发展[N];国际商报;2000年

8 记者 陈钧;中国“密封件大王”在两江新区建出口示范基地[N];重庆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郑建玲;小密封件散发环保光彩[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樊文茹;北橡院推出国产化风电密封件[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迪;汽车密封件逆向建模及样件的快速制造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初春波;TKS公司密封件产品竞争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许曼曼;唇形往复式密封件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赵磊;基于机器视觉的密封件外观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5 李照成;密封件非线性变形与轴承密封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81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81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