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用低碳钢时效特征与机理研究
【图文】:
图2一1EPMA一1600电子探针结构原理图[4]FigZ一1Sketchm即ofeleetronieprobemicroanalyzerEPMA一1600[4]下面简要介绍其主体部分的组成原理。从图2一1可见,,电子探针主体部分可分为:1.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探针依靠电子光学系统获得高速电子流并将其聚焦,电子光学系统又分成两个子系统,一部分是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枪,另一部分是聚焦电子束,使其在样品表面形成一个很小焦斑的透镜系统。2.样品室,其作用是盛放试样,并将它们置于电子束的轰击之下,因此样品室具备一套可在真空室外操作的移动装置,使真空室内的样品台可以任意移动并精确定位。3.光学及电子光学样品观察装置,为了选择合适的位置以便使样品上特定区域处于电子束的激发之下
为了解低碳钢在使用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用MeF一3型金相显微镜观察取自运行不同时间的低碳钢管道的样品与采用实验方法获得低碳钢样品的微观金相组织,观察结果示于图3一5一图3一11中。图3一5未使用的209金相组织图3一6运行9万小时的209金相组织x500(4%硝酸酒精侵蚀)x500(4%硝酸酒精侵蚀)Fig3一5Mierostructureofunused209Fig3一6Mierostructureof20gworkingfor90000hours只500(eorrodedby4%nitricacid+alcohol)X500(eorrodedby4%nitrieacid+aleohol)图3一7运行16万小时209金相组织x50o(4%石肖酸酒精侵蚀)Fig3一7Microstruetureof209workingfor160000h0llrsX500(eorrodedby4%nitrieacid+aleohol)图3一8运行27万小时的209金相组织X500(4%硝酸酒精侵蚀)Fig3一8Mierostructureof209workingfor270000hoursX500(eorrodedby4%nitrieaeid+aleohol)22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G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蕴林;陈国英;;渗碳温度对碳钢渗层深度影响的数学模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年03期
2 夏顶忠;复吹转炉冶炼中高碳钢[J];鞍钢技术;1996年04期
3 尹玲;碳钢水冷却器的腐蚀与防护[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1997年04期
4 赵力,战广深,赵有刚;碳钢在鸭绿江入海口海水中的腐蚀行为[J];全面腐蚀控制;2000年05期
5 林吉曙;碳钢硬度值的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孙成,韩恩厚,李洪锡,高立群;原位测试研究土壤环境因素对碳钢的腐蚀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2年04期
7 李燕,奚旦立,陆柱;钨酸盐与BTA对碳钢协同缓蚀作用的研究[J];净水技术;2003年05期
8 刘景军,林玉珍,田兴玲,雍兴跃,李效玉;碳钢在固/液两相流条件下流动腐蚀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04年02期
9 燕林;国外主要规格对碳钢配管减薄的容许基准[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4年03期
10 周欣,杨怀玉,蔡铎昌,沈长斌,陶晓杰,韩冬云;低碳钢在富含H_2S乙醇胺溶液中的腐蚀及缓蚀剂抑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惠卫军;田鹏;董瀚;苏世怀;于同仁;翁宇庆;;中碳钢形变及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2 王世宇;傅杰;李晶;王新江;李子林;段贵生;;安钢电炉流程生产高碳钢过程氮含量的控制研究[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刘学庆;王佳;;碳钢合金元素与腐蚀速度相关性的灰关联分析[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华珍;张九渊;毛信表;郑国渠;倪似愚;董绍平;袁军国;;碳钢在原油罐罐底水介质中的极化行为[A];第二届石油石化工业用材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惠卫军;田鹏;董瀚;苏世怀;于同仁;翁宇庆;;中碳钢形变及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李维娟;;生产超细晶粒低碳钢的实验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7 倪亚平;;使用冷却水槽实现钢卷快速冷却技术[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倪亚平;;使用冷却水槽实现钢卷快速冷却技术[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喻承欢;吴永生;邱同榜;李具中;;无碳材质在连铸极低碳钢和纯净钢上的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10 张笑冰;;碳钢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及应用[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明星;碳钢密度的预测[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2 冰馨;碳钢紧固件反倾销立案[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记者 沈衍琪;我国反倾销欧盟进口碳钢紧固件[N];北京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柳祖林;两大因素支撑 近期优钢价格持稳[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金伯英;碳钢及合金钢表面涂覆铝刚玉化层的制造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6 ;为何是欧盟碳钢紧固件[N];国际商报;2010年
7 周俊 宋爱华;山东泰安滚动轴承碳钢球联盟标准成功立项[N];中国质量报;2010年
8 杨朝霞;配件“锁紧”门窗质量“喉舌”[N];中华建筑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卢铮;中国启动对欧碳钢紧固件反倾销调查[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纪;部分通用机械产品被亮“黄牌”[N];中国矿业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碳钢缓蚀剂和铜基自组装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赵景茂;碳钢在NaHCO_3-NaCl体系中的局部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3 黄乃宝;溴冷机中碳钢、铜及其合金的腐蚀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唐聿明;碳钢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孔蚀早期电化学行为特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5 石杰;热轧碳钢表面氧化皮结构、机械研磨酸洗及无酸酸洗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6 池成忠;碳钢表面中温双辉等离子渗铬合金化及渗层中碳迁移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7 高国;β-胺基醇气相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陶志华;酸性介质中苯基—三唑类化合物对碳钢的缓蚀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廖俊生;铀酰溶液中合金腐蚀行为和铀铌合金氧化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10 邹妍;海水中锈层覆盖碳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兰;土酸介质中碳钢高温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媛;碳钢表面纳米SiO_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3 晋军辉;内覆不锈钢/碳钢双金属管内压扩散复合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4年
4 颜东洲;纳米SiO_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5 常明珠;碳钢表面分子自组装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6 赵哲;火电机组用低碳钢时效特征与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唐晓;海洋环境中碳钢腐蚀速度软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8 严莉;海水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与金属电化学状态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9 张起生;Si对碳钢耐大气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丽;碳钢在氯化铵体系中的腐蚀及钼酸钠缓蚀作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8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8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