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引射离心泵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0:02
【摘要】: 本文在离心泵汽蚀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射流泵的设计理论,提出了引射装置结构的设计方案,结合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水力试验研究得到了以下研究成果: 1、为了进行引射离心泵的试验研究,课题研究从搭建流体输送试验台开始。论文中提出了流体输送试验台试验装置、试验回路的设计方案,试验台配用传感器的选用、安装原则。 2、在分析和调查国内流体输送试验台普遍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案基础上,提出了本试验台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案——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测试平台。 3、在完成流体输送试验台搭建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泵的性能试验和汽蚀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本流体试验台完全能够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度,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为引射离心泵的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试验室的后继课题提供了试验平台。 4、结合射流泵的设计理论和离心泵的汽蚀理论,确定了引射装置的引射回路和环形均布喷嘴轴向斜引射的引射装置基本设计方案。采用fluent仿真工具,研究了引射装置中喷嘴角度、混合长度和环形均布喷嘴数目对引射增压效果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和国内射流泵领域内学者的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引射装置结构的设计参数。 5、在搭建的流体输送试验平台上增加了引射回路和引射装置,进行引射装置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增加引射装置后离心泵汽蚀性能、效率和扬程这些参数之间的制约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引射装置通过从离心泵的出口引回部分高能液流至离心泵的入口,将出口液流的能量转换为入口液流的压能,能够达到提高离心泵汽蚀性能的效果。但是离心泵汽蚀性能的提高是建立在效率降低的基础上的,为了综合考虑其汽蚀性能和效率两个参数,引射装置的引回流量宜控制在2%~5%之间。 最后论文对整个课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及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方案。引射离心泵试验研究开发成熟后,可以和离心泵组合开发成套产品应用于工业领域中。
【图文】:

电磁式流量计,外观图,智能


前置级级电电源源图2一6智能电磁式流量计外观图图2一7智能电磁式流量计原理框图2)智能电磁式流量传感器主要性能指标表2一4智能电磁流量计性能指标参参数数性能指标标参数数性能指标标公公称通径径DN1000输出信号号0一IKHz流量脉冲信号号介介质流速速0.5111/s一10Injsss电源线线外径中9士lmm三芯电缆缆准准确度度士0.SF.S或士1.0%F.SSS信号线线外径中9士1二,五组屏蔽芯线,每组两芯芯工工作压力力1~25人4Paaa工作环境境~20℃~40℃℃环环境湿度度5叼/O~95%%%电源电压压200从气C土15%,50Hz士5%%%3)智能传感器的安装I’911、验台上设计将流量计水平安装,为了固定传感器,便于试验时观察二次显示仪表,读取数据,试验台上设计有支架固定流量计。2、安装时保证介质流向与出厂标志流向一致。3、前后直管段:流量计安装时保证前直管多SD,后直管)ZD。流量计固定的位置没有强磁场和强振动源的干扰,并且试验台中加有固定支座,可以保证测量的稳定性。

差压变送器,电容式


)ZD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图2一8流量计安装示意图1.2.2泵试验扬程的测量及计算1二2.1试验台使用的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仪表的品种很多,分类的方法也不少。在泵行业中经常使用的仪表大体有液柱式压力计、弹性压力表、电气压力表、活塞压力计、压力传感器等这几种。在本试验台上使用的压力传感器是由江苏金湖科星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舒1851型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用以测定泵的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从而计算泵的扬程。l)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l20]被测介质的压力通过6室的隔离膜片和其中的灌充油传到中心的测量膜片上。测量膜片的另一侧是大气压力或是被测差压的低压侧。测量膜片是一种预张紧的弹性元件,其位移与被测介质的压力成正比,由膜片两侧的电容固定极板检测出来,,最大的位移值只有o.10mm。测量膜片和两电容固定极板的差动电容被放大电路线性的转换成为4一加mADc的二线制电流信号。电容固定极板绝缘体灌充硅油隔离膜片焊接密封图2一9KF1851型电容式差压变送器图2一10压力变送器工作原理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TH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勋年;巫朝君;陈洪;李真旭;;战斗机推进系统模拟低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03期

2 姚峰;董素君;王浚;;高温燃气风洞加热特性仿真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郝卫辉;刁永发;;速差射流引射型喷吹管喷嘴出口流场特性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荣;;引射风机喷流诱导通风系统设计计算方法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2 李晓宏;冯涛;刘克;;离心泵转速和出口压力对其噪声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3 陈亚芹;狄洪发;;水泵变频调节技术与节能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4 黄建德;张奎亭;陈涟;;含砂水对离心泵叶轮磨损的实验研究[A];河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年会暨多泥沙河流水电站运行与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生洪;徐胜利;;RBCC亚、跨、超声速引射燃烧流场的数值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狄洪发;陈亚芹;;水泵变频调节技术与节能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发表论文集[C];2004年

7 孙晓红;郑家麟;;大米淘洗设备的研究与设计[A];'2000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杨菊英;;测振仪在机泵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苏、冀、皖、赣、鄂石油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余文峰;朱松林;程祖海;;引射式气动窗口的密封性能及光束质量(英文)[A];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吴雄;贺军科;;被动式引射器内流场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燕;植入人工心泵活7年,纪录令人惊叹[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余继军;引射式节水技术节水50%[N];人民日报;2007年

3 ;喷射热泵式增压换热器节能显著[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柴玉花;阳光雨露可为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王建明;厨房革命从烟道做起[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特约记者 王建明;厨房革命从烟道做起[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杨二;厨电企业加速低碳化[N];中国质量报;2010年

8 朱秋戌 实习生 曹悦 见习记者 王楠 主任记者 张爱桐;水、气、公交全面落实服务[N];锦州日报;2006年

9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员单位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集知播识 重任在肩[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杨春;老年人,血压不高也要防中风[N];民族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生洪;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引射模态燃烧流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柯峰;开口后台阶引射及窄宽度二维台阶绕流的湍流非定常特性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朱玉才;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的边界层理论及其在叶轮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4 刘佩进;RBCC引射火箭模态性能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5 闫宝珠;基区引射式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张琨;可调式喷射器性能分析与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徐万武;高性能、大压缩比化学激光器压力恢复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俞瑜;气体引射式无焰燃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袁圣付;连续波DF/HF化学激光器新型增益发生器的理论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10 高旭东;复杂旋转侧喷流场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昱;引射离心泵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胡志刚;汽心泵流场计算与数值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应光耀;潜油离心泵流场的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华;离心泵内部流场PIV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5 杨晓珍;不同转速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杨敦敏;离心泵内两相流流动特性的图像测量[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荪;半开式离心泵内部流场PIV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8 吴小丽;离心泵叶轮CAD系统开发[D];甘肃工业大学;2001年

9 靳李平;离心泵的CFD分析与改型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马嵩山;离心泵轴头甩油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89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89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