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与性能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TP242;TH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政;高峰;赵现朝;马春翔;;六维并联地震模拟器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8期
3 解本铭;赵词海;;基于ADAMS的3-P4R并联打磨机器人运动学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6期
4 杜敬利;保宏;宗亚雳;崔传贞;;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变长度柔索的动力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8期
5 解本铭;孔维定;;基于SimMechanics的三自由度并联打磨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04期
6 许允斗;姚建涛;赵永生;;基于螺旋理论的锻造操作机构型综合[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3期
7 陈修龙;贾帅帅;邓昱;赵永生;;新型4-UPS-UPU并联坐标测量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性态[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8 ;我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J];光学仪器;2009年02期
9 阮鸿雁;王云鹤;;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机床与液压;2011年13期
10 胡晓平;赵国福;李彩花;;3-PRS并联式钻尖刃磨机床运动学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江晓玲;郑亚青;黄宜坚;;磁流变阻尼器在外墙清洗绳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贺利乐;段志善;;并联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张波;赵明扬;隋春平;;一种新型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立宁;李长峰;曲东升;刘彦武;;ICF精密并联机器人系统的研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马履中;尹小琴;杨启志;谢俊;;新型空间三平移并联全柔性机构运动分析及力分析[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杭鲁滨;王彦;杨廷力;;并联机器人机构解耦准则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孔令富;马龙生;;基于PC微型机和MCS-96单片机的并联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马履中;尹小琴;杨廷力;;基于一种新型{3-R//R//C}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分析及动态仿真[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高国琴;王长勇;;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新型滑模控制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丹;天津大学拉动地方经济腾飞[N];科技日报;2001年
2 记者武威、杜安娜;“李刚门”事件后 河大附“抄袭门”[N];广州日报;2010年
3 张红 黄京一;“做我们自己的机器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王丽 欧东衢;黔建世界最大“天眼”,能测地外文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黄辛;“中国眼”探天观地 首台太空望远镜将升空[N];北京日报;2009年
6 记者 佘志娟;市领导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N];邯郸日报;2010年
7 记者 齐芳;我国在黔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李大庆 刘志强;我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N];科技日报;2008年
9 王丽 欧东衢;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架设[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益 陈治宽;中国科学院·贵州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奠基[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虹;一种含柔性杆件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欣;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分析与运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艳;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洪林;并联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综合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张淑平;基于视觉的并联机器人位姿检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沈辉;并联机器人的几何分析理论和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王洪瑞;液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8 杨钢;气动人工肌肉位置伺服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10 于凌涛;6-PTRT型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在正骨手术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东;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与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01年
2 李叔祥;6-THRT并联机器人的标定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董旭明;三自由度纯平动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哲浩;并联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周娜;并联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跟踪检测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张祖华;2-PPa移动并联机构运动学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芳芳;一种科普并联机器人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0年
8 胡国胜;6-SPS型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及奇异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9 陈斯;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奇异与精度容错纠错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梁永红;冗余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求解方法及性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1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9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