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硅塑性变形的自对准垂直梳齿驱动器的制作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1:45
【摘要】: 静电梳齿驱动器常用于实现平面内的横向驱动,但是实现非平面内的纵向驱动比较困难。国外很多学者采用正反对准、多次选择性刻蚀获得纵向有一定错位的可动梳齿和固定梳齿,从而实现纵向驱动,但是它很难实现可动梳齿和固定梳齿之间的精确对准,另外还需要进行多次干法刻蚀、淀积等工艺,步骤繁多而复杂,所以这种工艺成本高而且不实用。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和制作一种基于塑性变形工艺的自对准垂直梳齿驱动器。设计的驱动器采用塑性变形的方法制作纵向存在一定错位的可动梳齿和固定梳齿,理论上施加30V的静电压,可以在纵向实现12.7um的驱动距离。工艺上采用KOH腐蚀背面腔体.硅硅键合的方法制作悬空的结构,使用DRIE刻蚀出处于同一平面的可动梳齿及固定梳齿,并实现电极间绝缘,该方法不需要使用SOI硅片,因此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可动梳齿与固定梳齿是一次光刻、DRIE刻蚀出的,实现了自对准。利用带凸台的施压硅片与结构片对准压紧,使梁在高温下实现塑性变形,可动梳齿与固定梳齿垂直方向产生了错位。利用KOH腐蚀出施压硅片的凸台结构,基于KOH各向异性腐蚀的特点设计了两个硅片精确自对准结构。由于电极引线块必须在结构释放后制作,因此采用带通孔的硅片做掩膜制作电极引线块。最后用该工艺成功地制作出一个自对准垂直梳齿驱动器,固定与可动梳齿在垂直方向上的错位量为22.1 um。 本文制作的垂直梳齿驱动器采用非SOI硅片大大降低了成本,基于塑性变形制作的垂直错位梳齿结构可以实现较大的垂直驱动距离,随着该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会被广泛的应用于众多MEMS器件中,例如可调谐光衰减器、可调谐光滤波器、可调焦距透镜等器件。
【图文】:

工艺流程图,表面微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机械加工技术


机械加工技术介绍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硅微加工等多种微加工技术。这表明微电子技术是M子加工手段是MEMS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微电MEMS制备中发挥极大作用。包括:硅材料制备、注入、金属化、PECVD、LPCVD等。然而,MEM机械加工工艺,包括:湿法异性腐蚀、深反应等离子合等工艺。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典型的MEMS工艺机械加工技术

流程图,微加工工艺,体硅,湿法


晶硅和硅化合物。因此,结构的总高度也不再的限制。表面微机械加工中增加的每个薄膜殊要求,这个范围可以扩展到5一20um,它们就是典型的表面微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微加工技术面工艺的区别在于衬底所起作用的不同。在体硅)是MEMS器件结构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功起到机械支撑的作用。通过对单晶硅异相腐蚀化学试剂可以得到复杂的三维结构,如v型槽、。图1.2.2是典型湿法体硅微加工工艺的流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振声,马立元,谷宏强,李洪儒;弹道式导弹自对准系统的线性统计模型[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李福佩 ,张伯南;山东玲珑金矿九曲矿段花岗岩体中斜列式褶皱及其岩组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3 孙毓华;阀体铜密封圈压入力的计算[J];流体机械;1984年11期

4 陈文华,任俊;INS地面自对准的鲁棒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俞立刚;塑性变形中的两种损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6 张清亮;;塑性变形的压弯模[J];上海机械;1965年12期

7 马承志;;塑性变形对—铝—镁—硅合金析出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1977年Z1期

8 章崇任;;对塑性变形修复工艺的探讨[J];建筑机械;1988年08期

9 朱永昌 ,杨大壮;应力腐蚀断裂过程中的裂纹表观形态及断裂机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10 陶明贵;浮箱丙接头光弹塑性应力分析[J];桥梁建设;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红影;常建栋;;带钢拉弯矫直技术原理简述与节能降耗的控制措施[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于忠奇;李雪春;崔有山;杨玉英;;塑性变形中晶体缺陷的变化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戴兰宏;;探索大块金属玻璃剪切带起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4 曹艳平;;塑性变形对压痕实验确定聚合物粘弹性特性的影响[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曲绍兴;周昊飞;William A.Curtin;;原子/离散位错耦合材料模拟方法及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邓博;王正道;姚凯;丁克勤;;局部塑性变形下的金属磁记忆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柳锋;迟云;荆丰红;;空腹桁架钢框架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海;潘复生;王敬丰;;塑性变形对镁合金阻尼性能、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斌潮;赵桂平;卢天健;;闭孔金属泡沫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张昭;刘亚丽;张洪武;;搅拌摩擦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及搅拌头受力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卫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八十华诞[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朱贻军;南京大学—江阴信息技术研究院即将开院[N];江阴日报;2008年

3 鲍龙;挺立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潮头[N];新清华;2006年

4 刘远江;应用型通信技术的有力践行者[N];科技日报;2004年

5 ;普天研究院通过CMMI五级评估[N];人民邮电;2006年

6 本报记者 晓亮;纵横在汉字信息处理世界[N];苏州日报;2005年

7 记者 尹江勇;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项目落户郑州[N];河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徐瑞哲;氢动力车有望甩掉大高罐[N];解放日报;2006年

9 程清志 记者 崔继承;工程学院科研攻关形成集团合力[N];人民武警;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孟小龙;一位网络英雄的内心独白[N];中国企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家旺;超塑性与塑性变形和成形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余琨;稀土变形镁合金组织性能及加工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任涛林;Q235钢和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表层塑性变形及微观组织演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苏文献;承压设备强度数值模拟若干问题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吴安如;含稀土镁合金细晶化、塑性变形再结晶、时效脱溶及焊接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秦训鹏;烧结材料三维变形广义上限元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鲁志斌;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玻璃转变以及对玻璃转变温度的预测[D];兰州大学;2009年

8 齐凯;球墨铸铁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温泽峰;钢轨波浪形磨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徐振国;金属平面滚压塑性精密加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积光;基于硅塑性变形的自对准垂直梳齿驱动器的制作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2 史明甫;一种新颖的纳米沟道制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3 闫富华;动态塑性变形对镁和AZ31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4 黄晓华;纯钛塑性变形行为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大海;适用于深亚微米CMOS器件的Ni自对准硅化物工艺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广龙;金属板料激光冲击成形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7 贾园;声发射技术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8 是晶;42CrMo钢流变特性与位错动力学模型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邵镇海;4032铝合金塑性变形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边丽萍;轻金属超细/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与合成[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8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98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